正本清源 敬天保民(图)

作者:李晓径 发表:2016-10-03 2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天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网络图片)

敬天保民,是中国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做为个人,唯有修身立德,方能齐家治国,得到上天的护佑。家国一理,治世唯有敬天保民,方能正本清源。

正本清源”的典故出处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大一统的时期,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后世称“西晋”。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一个名为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丞相,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

《晋书》记载:“暨汉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拨乱济时,扶翼刘氏,又用受命于汉。粤在魏室,仍世多故,几于颠坠,实赖有晋匡拯之德,用获保厥肆祀,弘济于艰难,此则晋之有大造于魏也。”

武帝建国后,泰始元年、二年皆有凤皇(凤凰)六、青龙十、黄龙九、麒麟各一等异象,见于郡国。三年春正月癸丑,白龙二见于弘农渑池。丁卯,立皇子衷为皇太子。诏曰:

“朕以不德,托于四海之上,兢兢祗畏,惧无以康济宇内,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又近世每建太子,宽宥施惠之事,间不获已,顺从王公卿士之议耳。方今世运垂平,将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使百姓蠲多幸之虑,笃终始之行,曲惠小仁,故无取焉。咸使知闻”

敬天保民的治国思想

敬天保民是古代帝王一以贯之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理念。早在周朝时已经成形。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周公为国家制定一整套典章制度,阐述敬天保民的理念,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恤民安民”、“力农无逸”、“任人唯贤”等。

“以德配天”,就是要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先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他讲述自周代后稷、公刘、古公亶父、王季、文王等圣君敬事上帝,不断努力进德修业,因此而获得上天的佑护。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如违“德”,则必受上天惩罚。

“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则皇自敬德。”(《尚书·无逸》)要善于从小人的怨詈中闻知已过,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过错。在周公看来,每一个君主都应该像商高宗、周文王那样,每当体察到民众有不满情绪的时候,都不迁怒于民众,反而求诸己,修明自己的品德,只有这样,民众才能安居乐业。

”治民祇惧,不敢荒宁“(《尚书·无逸》),要体察民情,使民众安乐。周公不止一次地告诫群臣子弟,要”知稼墙之艰难“,要知道民众的痛苦,”知小民之依“(《尚书·无逸》)

《明史》卷四十八“敬天法祖,无二道也。直至清朝康熙大帝,在其遗诏中开篇即言:“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自言“欲致海宇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