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网络图片)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汉字是表意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以形达意,也就是见形而知意,所以每个字的产生,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是神传文字。古人造字时,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正统汉字的内涵,所反映的是古人敬天敬神的理念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遵守。
何谓“文字”?《说文解字》云:“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大象有 形”、“象形”;“文”字古文通“纹”,意味事物的纹理、纹路,引申为万物的规律、法则以及共同的特征。文以载道,文者,道之显也。“字”:从宀从子。其 义有: “字”形为房屋下面一个孩子,有修习、传承之意;宀也有空间之意,寓意要站在宇宙的空间之中,才能真正认识“字”的内涵。字乃文之载体。《说文解字》云: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字乃传承文化与文明的工具。就汉字本身而言,它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成份。以下举些例子。
“禮(礼)”
“禮” 字,“豐”是古代祭祀用的器,用于事神就叫禮,表达对神明的祭祀、敬意和尊重。“示”字作为一个汉字部首,可以完整的表示出阴阳之二生三而成万物,万物应 当禀承此规律,不离此法则。《说文解字》云:“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示”一般都与诚敬大道并恪守这种规律有关,例如:“祈”字是指“向神明告求”;“福”字是指尊道贵德天道佑护才能有福;“祝”字则是指主祭宣讲尊道贵德的赞词。
“礼”起源于祭祀,祭天、祭地、祭神。作为古人一种祭祀礼仪,一方面是敬神祈福禳灾;但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报本。荀子曾经讲礼有三本:“礼上事 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敬奉天、地、祖先和君师,这是礼仪的三个根本。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孔子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礼还用于定亲 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意即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提出君子要以仁义为贵,待人以礼,修善节文,整齐仪容,乐顺天道。
“静”
“静” 字,从青从争,静声。青,草木初生色,为明审可见者,本意作“审”解,又以争本作“引”解,为引以入己意。“静”乃详明得宜之意。其义有:安定曰静,如 《庄子》中“其动若水,其静若镜”;缄默曰静,如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曰静,如《礼记》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澄清 曰静,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浮光耀金,静影沉璧”;审,明审,如白居易《座右铭》“修外以治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那是万籁寂静的夜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那是自然幽静的山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那是 自在恬静的山村。静,自然的和谐之曲,使人荡涤心灵的尘雾和纷扰,面对喧嚣的红尘,坚守心灵的宁静,与大自然的静美及蕴含的自在生机融为一体,进入一个妙 不可言的息息相通的世界。
静的本意是不争,不争意味着不贪求名利,顺其自然。《论语》云:“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能不争,心就能静。静是一种安详平和,是一份怡然自得,又是一种悠远的境界,可以获得智慧灵感,所得有所悟。所以古人常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静思则通”,修身要心静,诸葛亮 《诫子书》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静”字,蕴含了古人圆融通达的智慧。
“济”
“济” 字,从水从齐,原本是一条河流的名称,后引申的含义较多,“济”有时通“齐”,作贯通解。其义有:渡处曰济,如《诗经》中“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渡过曰济,如李白《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贯通、畅通曰济,如《管子》中“自知曰稽,知人曰济”;成就、成功曰济,如《书经》中“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 德乃大”;救、救助曰济,如《易书》中“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人众貌曰济济,如《诗经》中“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济”之水有善泽之能,“济”之齐含有万物均等受到恩泽,益利之义。“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视他急为己之急,有仁爱之心,宽广的胸怀。当有人遇困窘时,常常有善心人士周济。
常言道:“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济人的力量,除物力、财力、人力外,还有更高的成人之美、导人向善的智慧,《易书》云:“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从修身做起,善化他人,共同向道向善。
中国传统儒、道、释文化都有“行道济世”的社会功用,都遵循天道而行,修己利人。如儒家讲的“仁者爱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天下”的博爱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和济世安民的社会责任感;道家讲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指崇高的善行就象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佛家讲的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佛光普照,礼义圆明!
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内藏许多天机。(网络图片)
“明”
“明”为日月并照之会意字。其义为:光曰明,如日光、月光;昼曰明,日间之称;晓,天亮曰明;大智曰明,如诸葛亮《前出师表》中“高帝明并日月”;明了、通晓曰明,如明理、明经;分辨、区分曰明;明白、清楚曰明;彰明,显示曰明,如《易书》中“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明”是日月生辉,光照世界。世界如果没有日月的照耀,将陷入一片黑暗;人生如果没有智慧的引导,也会跌入黑暗痛苦。仰望天空,日月之光古今照耀,带给人类以光明。
诚如,万物有向光的本性;人们也有迎向光明的至德。但如何才能走好自己人生的光明大道,可见,在一切境界面前,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实在是太重要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邪思杂念的污染中,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依理行事,心地光明磊落,切莫迷失方向,踏上险道而不自知,因为,只要有纤毫对事理的不明,就易踏上人生错误的第一步。
能否拥有光明的未来,把持自己言行分寸与掌握人生方向的智慧关键,就在这个“明”字。历史上千千万万的古圣先贤,数千年来引导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谨守一颗仁德的道心,是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根本,谨守万变之宗方可在变幻莫测的人世间深谙时变、事变之理。追随宇宙真理,明辨是非善恶,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这才是明理、智慧的人生。
“惜”
“惜”字,从心、昔声,本义有为之哀痛、哀伤之意,故从心,又以昔为已往之意,故惜从昔声。其义有:爱,重视,爱惜,珍惜,如《世说新语》中“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舍不得,如惜别;感到遗憾,哀痛,如可惜,惋惜。
惜缘。有缘才能相聚,故应当惜缘。人是随缘来到世上的,家人、亲戚、朋友、师生、熟人等等,这都是缘。缘使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得以回报。因此做人要懂得知恩、报恩、有善念和慈悲心,善解恩怨。广结善缘是指劝善,慈悲心遍及一切众生,济世救人,多帮助别人。修道之缘是人向道、向善,证悟真理的圣洁之缘。人海茫茫,世事纷纭,多少人真正寻觅到自己心灵的归宿,又有多少人错失了最珍贵的机缘,有时缘去缘留只在人一念之间啊。
惜福。一个有福的人,不但懂得要积福、造福,更知道要“惜福”,要懂得感恩,珍惜自己生命所拥有,惜福向善,不负造物主所赐。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明月、清风,都是造物主恩赐的无尽的宝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去共享,是多么美好!人是宇宙的一部份,对天地自然应常存敬畏和感恩之心,珍爱 生命,关爱他人,爱护万物。人的日常所需,也源于许多人的努力付出,得来不易,要懂得爱惜,如唐太宗常教导子女“每着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之耕 夫”。
惜时。“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确实,时间稍纵即逝,然而,对于珍惜时间的人,它却馈赠以无穷的智慧和财富。古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闻道求真,学以致道。要敬天知命,懂得安身立命,正确分析和把握自然规律、天下大势。古语云:“莫向光阴惰寸功”,意在劝勉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追求理想,把握好人生,在有限的时间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把握好瞬间,也就是把握了未来。
古人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闻道求真,学以致道。要敬天知命,懂得安身立命,正确分析和把握自然规律、天下大势。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留与后人参悟大道的指引,唤醒生命本性,了悟人生真谛。
责任编辑:李云飞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