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口上的红色帝国》后记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键盘革命”和互联网

作者:潘晴 发表:2014-06-14 22: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4年06月14日讯】——一切当下都是历史的延伸,未来的命运就在于今天的选择。中国人困惑和焦虑地活在当下,却对帝国的未来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而人们对“天下之变”需要的所有答案,就隐藏在曾被忽略的历史轨迹之中。

或许,如果没有一位睿智者的建言,也就没有这个时事评论文集《火山口》系列的出现。他是“键盘革命”概念的原创者,而且是一位思想深邃的智者,与他交流你会由衷地感叹:“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这位政治观察家对中国时局有清醒地判断和精辟地分析。他对网络时代的深刻洞察启发了我的思考,同时他对“红色帝国”未来命运前瞻性的预见,也对我的写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帮助。因此,本文不能不提到这样一种机缘,它并无任何人为的安排和预兆,完全是一次偶然的思想碰撞所迸发出来的火花,这些思想并没有消失,它的火花在《火山口》系列中不断地闪现出来。对此,笔者有着源自内心的深深敬意!

正如“键盘革命”概念所启示的那样,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笔者根本无法在一个“流亡”的处境中,来写作一部严肃的时事观察分析作品。一个写作者,想要在宏观上把握“红色帝国”的命运,并在微观上解读其“存亡兴衰”的规律,没有大量的原始信息收集和对中国时局的敏锐观察,是根本无法下笔的。对我这样一个“流亡者”来说,专家的指导和丰富的资料来源是不可企及的,而互联网却提供了有关资讯和信息的满足与写作的自由。在《火山口》系列完成之后,我心里想到的是,如果它会成为一本书的话,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我会印上这样一行字:——谨以此书献给伟大的“键盘革命”和互联网。

对于一个不常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写作或许是世界上最令人头痛的事情,而发表后将更加令人遗憾。一旦文字凝固在了网络空间,就会暴露出它的不完美和种种缺陷,《火山口》系列就是这样。这部写于几个月之前的文集在今天看来,确实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仅短短几个月时间,这个世界又发生了诸多变化,而且更加惊心动魄,令人唏嘘不已。好在《火山口》系列所展开的只是已发生的历史。但作为作者,时局的动荡起伏,和自身观察角度的变化,也使这部已成文的作品留下了许多遗憾。

对笔者而言,虽然关于《火山口》的构思在心中酝酿已久,但写作本身则完全是一个辛苦地过程,它不仅与我任何急需要做的事情无关,而且耽搁了很多身边的要务,甚至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牺牲了宝贵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火山口》系列的写作,是对一般人所理解的创作动机的反动。它不光没有任何功利的思考掺杂其中,更不是笔者一时的情绪冲动,一种在时局变化中的心血来潮,它确实源自于朋友们的建言,这些建言触动了笔者多年来对中国问题的一些思考。当然,真正决心开始写作,与笔者生存状态大幅度变化后的内心调整是分不开的。

多年来,言说曾经是我习以为常的社会活动方式,久而久之,自己也习惯了以这种角色参与公众活动。但现实是严酷和冷峻的,当笔者处在人生转折时期的困顿之中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就在这个时候,笔者的一位好友——《北京之春》的总编陈维健先生,认真地向我提出了一个建言:“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到了你开始用笔来表达政治思考的时候了。而且,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文字将更方便的传播,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一种观点或接受一种主张。”陈维健先生的建议是中肯的,也是打动我内心的。因为在我的观念中,除了内心有感而发之外,从来就没有为其它的目的而写作的愿望。我一直偏执地认为——无论是基于政治或商业需要的文字,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写作,那充其量只是一种职业化的文案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发展,我或许就不会开始写作。写作是一种需要跨越时空、地域、历史、文化、政治观念限制的精神创作,虽然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却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真实”所在。正是这样一种真实的吸引,从网络开始,我的阅读才打破了“流亡”的藩篱;受自己内心涌动地思想牵引,我才开始了写作。对于我来说,所有的文字都是写给自己的,因为它是一个流动地思想记载。当然,如果有人喜欢我的文章,我会觉得欣慰,也会深深地感恩,因为人生难得一知己,我会把它视做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对我来说,写作完全是一种本能,既不是目的,也不是手段,只有在精神层面才能解读它的动力和原因。

写作《火山口》系列,对我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试图通过这样一种尝试,完成从一个政治参与者到一个观察评论者的转型。这其实是对自身的一个挑战,现在看来,这个挑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火山口》系列在互联网陆续刊出后,得到了来自各方面读者的欢迎。这是一种正面的肯定,但即使如此,我仍然认为,《火山口》系列只是完成了一个信息整合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它虽然涉及到了帝国庞杂的各个领域,包括那些被掩盖在帝国光环之下的信息碎片,而我只是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一点点整理沾合起来,再经过重新梳理与拼接,这样才形成了一幅帝国兴衰生动怪异的完整画面。

我如同一个在历史尘埃中的探路者,从专制帝国的轨迹中发掘出它的足迹,并将这一堆足迹印刻出来的乱石,根据它们的不同形态加以归位和填补空缺,最后还原成一段可以辨认的历史山路。这是一项面临强烈挑战的工作,它需要一个人全身心的投入,这种源自强烈历史责任感的写作,是与体现这个时代民主化特征的互联网精神一脉相承的。它没有传统自上而下的权威烙印,它如同互联网中的每一个节点,随时可以在网络空间中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火山口》系列的写作,真正反映了我对互联网时代——这个焕发人类思想革命时代的理解。

《火山口》系列的写作,也反映出我对文字创作特殊的审美要求——我认为一篇好的文章,不光需要给读者带来观念上的启示,更需要用既典雅又通俗的文字,将一个道理,一种思想诠释到位而且得体。一种文字,能被绝大多数读者接受甚至是喜欢才算得上成功。当然,这只是我的理想追求,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对自己写下的文字才会如此挑剔。虽然,在更深的层面我是对着自己的内心而写,但我仍然会关注它在读者中的反映,以及会将各种反馈中的闪光点融入我的写作中去。因此,《火山口》系列的写作以及发表后与读者的交流互动,都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体验。

自从这个系列开始在互联网发表后,我一边写一边发,直到写完原计划的10个章节后才停笔,但我内心里知道它并没有完成。也许,随着时局的变化,《火山口》系列会再次出现,它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随着地火奔腾而涌动,随着风潮变化而起伏。也许,到了帝国兴衰存亡的最终落幕,才是这部作品的真正完成时。而互联网则是将此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因为,我所需要的资讯和信息来自互联网,那么我以自己的写作回馈互联网也就顺理成章了。《火山口》系列发表之后,我得到了很多朋友和读者的鼓励和赞誉,其中最令我欣慰的评语来自高健,他说:“我了解潘晴,这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但他不是一个追名逐利的人,将来也不太可能会出名,但我喜欢他的文章大气,视野开阔而且有品味。”另一位老友余世新,则直截了当的给了我最高的评语:“老潘文如其人!”

这些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光使我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认同,一种写作动力的支撑,它还使我领略了情感共鸣带来的心理愉悦。在《火山口》写作过程中有很多我需要感谢的人,除了许多并不相识的读者之外,我真心的感谢我的一些朋友,如远在中国的独立作家野火先生,以及远在加拿大的盛雪女士和李一平先生,当然更包括了澳洲我周围的一些朋友,他们都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其中,一位藏人朋友——尊者达赖喇嘛驻澳纽代表处的华人联络官达珍女士,在她与我的通信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

“潘晴啦:您好!详细阅读了您《火山口》系列的新作“---千古悲情,来自雪域烈焰的灵魂拷问!深受感动,作为一名汉人能够把藏人内心中的渴望表达的如此详细/真实,尤其是您文中那几段……我很很幸运认识和接触您这位汉人朋友!并代表所有遭受苦难和正在陷入痛苦的藏人们向您表达谢意!谢谢您长期以来为我们发出真实的声音!我们需要您们的支持!保重!扎西德勒!达珍”。

墨尔本的独立作家和画家老乐,是笔者非常尊重的一位思想家和艺术家,他在读了《火山口》系列之后的反馈中,点出了笔者真正的内心思考,他留下了这样的评语:——“潘兄把这个主题纳入“帝国”系列,有大爱慈悲之心。乍看,民运人士是关心政治,其实,终极关怀是国家苍生的命运”。另一位老先生——中国著名作家刘宾雁《第二种忠诚》中的主人翁,流亡瑞典的陈世忠先生,他的关注和赞誉则令我分外感动,他说:“我一直喜欢潘晴所写的文章,文笔优美,分析透彻,而且文中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值得推荐和传播!”

这些评语使我非常感慨!在一个“权钱万能”风靡的时代,帝国虚假的历史观仍然在大行其道。因此,历史描述在人们的眼中不是“伟光正”的说教,就是卑鄙无耻的统治宣传。但真正的历史并不是这样,历史应是真实反映人类生活的记载,而不仅仅是中南海权力斗争的阴谋史,和帝国杀戮征服的统治史。历史的核心是人类的文明追求与苦难记录。与红色帝国那些显赫的大人物相比,互联网才是回归大众历史的真正主角。今天,改变世界和塑造我们的是互联网,而不是某个擅长阴谋的党国权贵和与帝国共谋分赃的御用文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席卷世界的民主浪潮并不是什么大人物的偶然恩赐,而是人类自由天性和技术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一个以真实历史素材来写作的人,越是深入历史本身,就会越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是一只轮子,而拨动它转动的是“上帝之手”——在更真实的层面它是由亿万人的生存意志所左右的。那些所谓统治帝国的大人物,那些自诩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些动不动就要“三个代表”的N代核心,那些将一个好端端的中国变成“河蟹社会”的统治者,那些试图永保“红色江山”的太子党们,其实也不过是攀爬在轮子上或者滚落在轮子下的蚂蚁和螳螂。这些蚂蚁和螳螂常常以为是自己在推动轮子转动。在很多趋炎附势的人眼中,也常常误把蚂蚁或螳螂当成了历史,而忘了轮子本身的存在,这其实是对历史最大的误读。

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完成了西方世界用了2-3百年时间达到的工业化水平,但也同样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透支了千百年来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扔掉了几千年沿袭的文化传统。大多数中国人虽然在物质上富裕了十倍、百倍,但精神上却依然赤贫,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和资讯免费化的互联网时代。这是对现代化的最大嘲讽。人们常常忘了,人活着的意义不只是追求物欲的满足,一个民族精神的堕落是无法用金钱来弥补的。在今天的物资丰富的社会中,人们仍然应该保持一份对精神的追求,保持一份对未来命运的警醒。笔者提供《火山口》这类通俗但又不失其深刻的文章给读者,是希望人们在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时,有一个清晰的视角和历史参照。

而历史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过程所组成的,了解这些过程将有助于判断它的发展方向,《火山口上的红色帝国》是在这个方面的尝试。虽然这部作品有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它是笔者真正从事写作生涯的一个开端,我会从这里起步,不断探索和前行,虽然仍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我相信最后一定会写出一部真正的作品来。等到那时,写作的本身才是一件真正值得我为之荣幸的事情。让我有了一丝欣慰的是,《火山口》系列在互联网陆续发表之后,被相当多的网站和博客转载,也有许多评论,不论褒贬,读者关注的本身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在一个人们已经无暇沉静阅读的网络快餐时代,在一个名人效应商业化的时代,像我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只能依靠实实在在的内容来赢得读者。因此,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此阅读了大量的文献。牺牲了必要的休息时间,承受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其中之艰辛外人是无法想象的。在笔者目前的生存状况下,完成这样的写作是艰难的,更为令人痛苦的是,一场大病伴随着《火山口》系列的完成,支持我的精神力量是完成写作的关键,它最大限度的支撑着我面对了这个挑战。

我始终认为,写一本书改变不了社会,但却可以改变一个真正读懂了这本书的人。一部好的作品也只有在被阅读,而不是被收藏的时候才有价值。在我的内心里,我希望有一些喜欢阅读,勤于思考的年轻人能够看到我的文章,因为中国的未来属于他们。如同一把燃烧的利剑只能属于真正的勇士,而一部好的作品只能被精神共鸣者所欣赏。因此,我希望《火山口》系列能够真正成为一本书,更希望它能被更多来自国内的读者所看到。对于笔者来说,这是一件仍需认真来完成的事,或许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这个民族久已荒漠的道德良知和历史文化传承。

最后,需要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没有《火山口》系列。

2014/6/10
于澳洲悉尼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