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4年02月26日讯】这是他和14岁儿子的最后一次交逢。在网吧里,他找到儿子,迎面扇了两个耳光,尔后拖到收银台前的椅子上猛打。
这并不是少年的第一次“反击”,两年前他就曾将高大的父亲甩在胯下,骑在脖子上打。
这是一个在时下中国乡村,寻常而又特殊家庭的两代人:贫穷、背井离乡、饱受生活折磨的父辈;隔代抚养、缺少父母陪护、亲情疏隔的留守孩子。
这一次,父亲捂住了胸口,趔趄地倒在了地上。儿子则躲进网吧的一角,浑身颤抖着。
父亲被他自己寄予最大希望的儿子杀死了。
网吧,刀弹了出来
在历经7个多小时之后,肖福民终于在县城河东的一家网吧里找到儿子。这里离学校很远,走路要近一个小时。此前,他几乎跑遍河西的所有网吧。
这是开学后的第二天。2月18日下午1点多,肖福民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儿子肖阳(化名)没到学校上课。下午3点,他再次接到班主任电话,儿子的学杂费还没有交。此前一天,儿子从家里拿走了交费的500元钱。
愤怒的寻找从下午持续到晚上9点。终于在一家名为“东盛网络”的网吧见到上网的儿子,怒不可遏的父亲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两个耳光,一把将他揪到收银台前的椅子上,摁住就是一顿猛打。”陪同舅舅的刘东(化名),回忆表弟被找到后的挨打情形。
“挨耳光时表弟没有反抗,站在那一句话不说。”当怒气冲冲的舅舅脱下外套,放在吧台上,把表弟摁在椅子上时,刘东说,他看到了表弟的反抗。扭扯中,表弟从背后掏出了一把黑色的弹簧刀,“当时刀还没有弹开。”
刘东冲上去,试图抢夺表弟手握的刀具,但为时已晚。“还没等我抓住,刀子就弹了出来,刺进舅舅的左胸。”
身高一米七几的肖福民很快放开儿子,捂住胸口对刘东说,“赶快把他拉回去,不要让他在外面乱跑。”接着趔趄了几步,倒在吧台附近的一条走廊上,几分钟后身下已是殷红一片。
14岁的儿子则躲进了网吧的一角。刘东追到里面,“他浑身颤抖着,一句话也不说。”
案发前一天,从乡下到县城学车的刘东住在舅舅家,晚上和表弟同睡一床,“没有发现他有刀子,也没有发现他和父亲的关系有什么反常。”
肖阳被警方带走次日,三爷肖中生曾陪同他在看守所做笔录。肖中生告诉记者,据肖阳的供述,刀是他17号买的,那天他在学校被人欺负,买刀是为了防身。
但肖阳一位同班好友却透露,早在16号报名那天,他就看到肖阳手上有一把黑色的弹簧刀,刀子弹开后,比伸出的巴掌还长。肖阳说,那把刀是用来吓唬人的。
父子关系
这并不是父子间的第一次激烈冲突。
在湖南新化县上梅中学读初一的肖阳,老家在远离县城30多公里的游家镇群健村。去年9月,肖福民夫妻搬来县城,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民房陪读。那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农机厂宿舍,月租金仅200多元。
在母亲吴益云的记忆里,儿子肖阳刚出生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连买盐的钱都没有。”老公和她都只读了两三年书,这也是不懂教儿的家庭原因。
在肖阳两三岁时,夫妇两人背井离乡,去娄底、邵阳、长沙等地挖过煤、做过建筑工。儿子则长期由爷爷奶奶带养。
谈及儿时的肖阳,吴益云说,他很懂事,见人都笑嘻嘻叫伯伯叔叔。老公是个简单粗暴的人,有时爱打骂孩子,“他都不怎么顶嘴”。
同村13岁的肖天成,是肖阳儿时的玩伴,而按辈分肖阳要喊他“叔叔”。在他的回忆里,读小学时的“侄子”,除了调皮一点,“很懂礼貌,对人很友好,对他爸爸也很好。”
在他看来,肖阳的变化跟六年级时的一次挨打有关。
那年,肖阳还在家乡的岩石完小就读。“他爸当着很多同学和老师的面,拿一把大扫帚,在操场上打他。打得很惨,手上到处都是伤痕。”自那以后,他感觉到肖阳“人变了”:“不跟同学在一起玩,也不爱说话了。”他认为是那件事伤害了他的自尊—“不该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打他。”
肖阳当年同班同学肖首礼也目睹过那一幕,他回忆,那是他第一次看到肖阳哭。“他以前是个很强的男子汉,都没见到他哭过。”
那次伤害,在岩石小学教了36年书的老校长邹德才也清楚记得。他说那天学校大扫除,肖阳表现懒散,恰好被来学校的父亲看到。事后他还劝说过肖福民,你不能这么教育孩子。
邹德才与肖福民相交多年,他说肖福民不止一次对他提及,自己没有读过书,特别想让孩子读书成才。肖阳当年的小学班主任肖老师也回忆,肖福民虽然常年在外打工,但常来电询问情况,对儿子的学习很是关心。
三次入读初一
2011年秋,肖阳入栗山中学读初一,伍健是他的班主任。“那时已经非常调皮,不服管教,还公然对抗老师。”他成了班上最让人头疼的学生之一。
一学年不到,2012年春天,肖阳就被在娄底打工的父母带走,但没过多久又被送回,重新读起初一。
“从娄底回来不到一个星期,就打了同班的一个学生,追着打。”伍健回忆,离开虽然短暂,但再次回来的肖阳突然长高了很多,“跟年龄不太相符,在同学里算是比较壮的。”
愤怒的肖福民来到了学校。这次升级为“父子对打”,在学校的门口,同样被很多老师和同学围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肖阳不仅还了手,还把他父亲甩在地上,骑在脖子上打。”学校一位老师向记者忆述当时的场景。
此后,回到栗山中学没几个星期的肖阳再次辍学。母亲吴益云说,随后夫妻带他去了温州,在一家制鞋厂做了半年的童工。
这次外出打工,却无意促成了少年的转变。肖阳在鞋厂做裁边,每天加班加点,一个月下来只有几百块钱。“他感觉很累,主动提出要回去读书。”这让肖福民感到欣喜,通过找关系,他帮儿子联系了县城的上梅中学。夫妇二人也决定回去陪读。
重返校园后的第三个初一,肖阳的变化被表哥刘东看在眼里。去年入学后,肖阳提前买了一本下学期的辅导书,经常在家里看书做题。表哥觉得他是真的“开了窍”。
同班好友邹家腾也回忆,刚来班上的时候,肖阳的性格还是比较好的,只是与大家混熟之后,变得张扬起来,动不动就跟同学打架。邹也挨过一次打,原因是没有给作业他抄。
去年下半年,肖阳参加学校组织的一次数学竞赛,获得初一年级三等奖。去年12月,在学校第四届文体艺术节闭幕式文艺晚会上,他还出演了一个小品,并获得二等奖。小品名叫《小网虫的教训》,他扮演了一个正面的角色,对一个痴迷网络又不听父母管教的小网虫进行了教育,使其意识到网络的危害。
“他是自愿申请那个角色的,他长得高,很合适。”邹家腾说。
但现实中的肖阳也喜欢上网,邹家腾说他并不爱打游戏,更多是聊QQ,他的一个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QQ号,既有身边的同学,也有社会上的陌生人。
邹家腾的妈妈曾无意间看到过肖阳手机上的聊天记录,发现他对别人说:“因为你,我才选择读书;现在你离开了我,我读书也没有意思了。”她觉得肖阳可能早恋了,但邹家腾称从未听肖阳说过喜欢哪个女孩。
邹家腾妈妈说,儿子班上的很多同学都痴迷聊QQ,有一次因为不让上QQ,儿子还跟她大闹。家长有时聚在一起,她也曾听肖福民抱怨儿子爱上网吧,抱怨因为儿子经常在外打架,自己没少花钱。
几乎所有的希望
肖阳留在家里的作业本上,有一道关于“电游的利与弊”的问答题。
他对“弊”的回答是:“它疯狂地掠夺了我们的财富,我们的意志,宝贵的时间,侵蚀了我们的思想灵魂,消耗了我们的生力(原字如此),荒废了我们的学业。”
对于“当你的父母错怪了你时,你会怎么办?”这道问题,他用笔写下:“宽容父母,与父母主动沟通、交流。”
而肖阳老家一位村邻告诉记者,有一次肖阳在家被父亲打骂后,曾说“好恨”、“你等着”。而最终,他将一把弹簧刀刺进了父亲的胸膛。
在肖阳当年的班主任伍健看来,悲剧的成因,除了网络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还跟留守儿童的长期亲情教育缺位有关。
“发现孩子有问题后,我经常跟他们父母打电话,可每次他们都是在外地,赶不回来。跟爷爷奶奶又不好沟通。”伍健说,2011年他带肖阳班时,班上40多个学生,有一大半是留守儿童。
栗山中学初三学生肖杰和赵龙,父母也是常年在深圳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他们与父母沟通的工具,就是一部常被用来玩游戏的手机。肖杰说,见到爸爸妈妈,会有一种陌生感。
14岁的肖阳,两三岁时父母离乡,中途曾辗转被带出过几次,但时间都不长。母亲吴益云掐指算来,大儿子有近10年的光阴,都只有爷爷奶奶陪伴。两老如今都已六七十岁,说起大孙子直言“管不住”。
一直被肖福民夫妇带在身边的是肖阳5岁的弟弟。他4个月大时被检查出脑瘫,至今不会走路,吃喝拉撒都需人照料。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里欠下10多万元的外债,每天照顾小儿子的吴益云,也一直没有再找工作。“有时觉得生不如死,他生不如死,我们也生不如死。”她认为,5年来,家庭饱受孩子疾病的折磨,丈夫的脾气变得愈发暴躁,与此不无关系。
邹家腾的妈妈去年曾在家长会上和肖福民聊过,她感觉,肖福民几乎将家庭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大儿子身上。
肖福民的父爱也令她印象深刻。在陪读的最近半年里,虽然肖家就租住在学校几百米外,但平时放学,她总能看到肖福民守在校门口,等着儿子出来,然后满脸欢笑地陪他回家。
原标题:大陆14岁少年网吧里捅死父亲
来源:南方都市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