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1月01日讯】一个莫言,圆了中国人心底藏了多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之梦,也道出了2013年这一土豪之年沉默是金的主色调。而今的国人不仅仅可以只提我们有姚明、刘翔,我们还有莫言。或许正是基于2012年的莫言式举国狂欢后发现,虽然举国奥运的牌坊有点臭了,大家对举国制造出的金牌审美已经疲劳,却发现大多数国人的体质还是落后水平时,诺贝尔奖计划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最新的噱头?那么从举国奥运到举国诺贝尔奖,对于生活在金钱至上的时代来说,我们从中能窥得些什么呢?
笔者听闻国外分三种情况:一是欧美等特发达国家,只是很少几个国家。他们的运动员是极少部分国家集体培养,大部分在俱乐部选拔;二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是国家培养与民间(比如大学培养)选拔各一半,比如东南亚数国,这个在世界上占多数;三是就是咱们中国这样的,基本是国家培养。就奥运会运动员而言,我们被外国称为“工厂式制造”是并不为过的,我们或许无法短时间呢达到欧美发达国家那种多元化培养,但至少我们也要步入发展中国家的轨道,毕竟纳税人的钱不能都买了面子,否则我们还怎样反驳那些黑咱们国家“高税收,无福利”的人呢?举国体育最终推出几个人成为全国偶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是要用淡然的心态去为全民体育的方向而努力,这才是真正能再次唤醒中国人对奥运的认识,对体育精神的向往,而不仅仅是政治的认知。
再回到举国诺贝尔奖的话题上,昨日新闻爆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又称“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近日正式发布。据新华社、《人民日报》报道,该计划将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高层次人才,包括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该新闻一经爆出,所获得的评价却不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冲击诺贝尔奖,而是在想这些高等人才是谁的钱在养?而且有部分人每人可以获得100万的经费又是从谁的腰包支付的?最关键的对于这种又一举国特色,最终会不会和计划生育一样将四亿多婴儿认为是只会吃不会创造社会价值而计划掉一样将大多数少年的教育无暇而顾?笔者相信每一个国人都希望中国强大,逝去的钱学森却说出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疑惑“1949年之后,中国的大学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级的原创性思想家或科学家?”
我们明白了心中的疑惑,也就不难看出大家为何对这个计划心存反感,民国时期在世界上能占一席之地的科技方面有华罗庚,梁思成,竺可桢、苏步青等,文化方面胡适、林语堂、辜鸿铭、马寅初、晏阳初、老舍、陈寅恪、张大千、徐悲鸿等,笔者不知道这一串名字比起《中央将遴选100名具冲击诺贝尔奖潜力人才》这篇报道中那一串名字如何,但笔者所知道的是中国人的脑子绝不是浆糊,而今出不了世界级人才其根源不在于国人愚钝,是否该反思这些年的教育?从红卫兵,到而今的教育产业化,再到而今的校园被科研行政化、校长领导化、教授官僚化。当然不排除有些人说民国之所以出这么多拿得出手的国人是因为历史式“乱世出英雄”的规律,我们一面称赞春秋战国时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一面又认为中国人是需要管的,所以一旦稳定了就也要稳固思维,培养顺民,文明是什么?
科技是什么?对于权力来说狗屁不是,所以专制也就专制了。笔者着实想不明白这样想的人脑子是不是抽了,但在而今的中国如此想的绝不仅仅是既得利益者,不少国人也残存有这种极端的观念。
他们用战乱来掩盖民国科技文化名人的产生缘由,但笔者相信脑子只要不坏的人,都知道唯有“学术之独立,思想之自由”才能创造出那样一个人才辈出,文明璀璨的时代,战乱并不能成为后来君王渔民政策的遮羞布。五四对于现在的中国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暂且不论它是运动还是暴动,我们只谈谈五四后的《复旦大学校歌》,该效果由刘大白和丰子恺著,笔者记得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相信我们对这句话比较陌生,笔者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笔者在学校期间基本上从未从老师的口中听得这两句话,自然在学校时期更不知何谓思想和学术的自由,而今知道了这首迄今为止,中国最具风骨的大学校歌,可悲的是88年曾一度被一个不知名的鼠辈胡诌的“你是复旦人,笔者是复旦人”这样令人作呕三日的效果所替代,直到2005年被废除,复旦老校歌再次流行。中国的教育就不提别的问题,仅仅从复旦校歌的辗转反侧即可看出,古人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当然虽然老校歌又为学子们所传唱,但而今的复旦与曾经的复旦也已是相去甚远了。
至今某些网站还在叫嚣要注意大学思想的波动,还想着小资产阶级复苏的文革梦,实在是让诺贝尔奖计划丢了一地的节操。中国向来不缺少聪明,而今无论是普通公民,还是学校的学子,抑或自诩为公仆却常以老爷自居的官员们,大家无不被小聪明所裹挟,搞烟草的都能成科学院院士,这不得不说是一项相当重大的科技进步,诺贝尔奖已经无法阻止笔者们的脚步,夕阳下奔跑的中国人必将用宇宙之真理,征服世界,征服诺贝尔奖,从而达到解放世界的老目标,只是还是要嗟呼一声:那是笔者们逝去的大学。
今年有个“九不讲”颇为惹人注目,但在眼花缭乱的网络新闻中,也只是昙花一现,笔者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为“九不讲”而愤怒,笔者所知道的只是笔者们的大学面对“学术之独立,思想之自由”还只能是一个中国梦,笔者们的学生从顺从觉醒到独立思考也还只能是一种妄想,笔者们想要真正拥有世界级人才大约也最终为成为别国的陪嫁品。笔者似乎依稀还能听到朱镕基曾经那句“笔者的学生怎么都没回来”到他快卸任时挽留人才的那句的“请留在中国”。笔者不知道看到这两句话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但笔者在这到这里时,笔者已经有些泪眼婆娑,不仅仅是因为朱镕基的无奈,更是因为笔者中华的无奈。
结尾之际,笔者希望搞这个计划的人能够明白,真正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好,文学家也罢,物理学家也成,他们这类人是根本不会在乎一个什么奖,在他们脑中只有对自己兴趣的研究,怀着“诺贝尔奖”的研究是不纯正的研究,决然无法真正为人类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或许笔者们可以为笔者们制造了大量运动员而沾沾自喜,但我们决然无法在一个大环境不允许的状态下,用“真空特殊待遇”去制造出一批诺贝尔奖,或者科技、文学等等领域的“世界级人才”实在是无异于空中楼阁,画饼充饥。倘若学校去行政化,教育公益化,再多设立点科技、文化奖项,我们中国真的会缺少世界级人才吗?拿屁股当脑子使来下决策,实在是误国误民。我们能注意到我们缺少人才及人才流失是好事,但丁肇中所说的“一个做科学家的人,为拿诺贝尔奖来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别让中国的教育等领域再沦陷了。
(有删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文摘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