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音乐的“雅”与“俗”(图)

作者:钱仁康 发表:2013-07-22 14:0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07月22日讯】我们常称高雅的音乐为“阳春白雪”,通俗的为“下里巴人”。欣赏西方古典音乐比欣赏通俗音乐似乎是更高的修养,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也是如此。其实,音乐的雅俗之分由来已久,而且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变化。


1978年夏,在湖北随县(随州市)西北约擂鼓墩一座战国早期曾侯乙墓葬中出土的编钟。

雅乐是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所用的正统音乐。周代的雅乐有“六舞”,包括:(1)《云门》,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黄帝时的乐舞,(2)《咸池》,用于祭祀地神,相传为尧时的乐舞,(3)《大磐》,又名《大韶》或《韶箾》,用于祭祀四方,相传为舜时的乐舞,(4)《大夏》,用于祭祀山川,相传为夏禹时的乐舞,(5)《大濩》,又称《韶濩》,用于祭祀始祖姜螈,相传为商代表现商汤伐桀武功的乐舞,(6)《大武》,用于祭祀祖先,为当时表现周武王伐纣武功的乐舞。前四种为文舞,后两种为武舞。孔子评论《大韶》和《大武》,认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他听了‘尽善尽美’的《大韶》,竟至“三月不知肉味”。

《诗经》中的风、雅、颂也大多是周代的雅乐。‘大雅’、‘小雅’用于朝会、宴享,“周颂”用于郊庙,“国风’也可用于卿大夫宴享士庶。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公子季札访问鲁国,听了周朝的各种雅乐,对《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十三国风、小雅、大雅、周颂以及‘六舞’中的《大武》,《韶濩》、《大夏》和《韶箾》,都赞扬备至,但对《郐风》和《曹风》则不加评议。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都是各地的民歌,当时也属雅乐之列,怛最正统的雅乐则是所谓“雅颂之声”的雅和颂。十五国包括郑和卫,但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历来受到儒家的排斥,被称为“乱世之音”,成为雅乐的对立面。孔子和孟子都“恶郑声之乱雅乐”(《论语•阳货》及《孟子•尽心下》),但魏文侯却对孔子的弟子子夏说:“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礼记•乐记》)梁惠王也对孟子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粱惠王下》)注:“谓郑声也。”可见郑,卫之音是很优美动听的。从此“先王之乐”(雅乐)和“世俗之乐”(俗乐)就成了历代音乐的两大壁垒。但在隋、唐以前,还没有明确区分雅乐和俗乐,宫廷宴享可用雅乐,也可用俗乐。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俗乐统称为燕乐,即宴享之乐。

隋、唐的燕乐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前者称“清乐”,后者称“胡部”。欧阳修《新唐书•礼乐志》:“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意指隋、唐燕乐所用的七均(七种调高)二十八调,包括七宫,七商,七角和七羽。唐高祖时在禁中设置管理俗乐的内教坊,隶属太常。唐玄宗精通音律,认为太常为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遂设左右教坊二处,由教坊使领导,并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于是俗乐臻于极盛。



来源:网络图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