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市场化的行业,却得到了最密集的政府补贴。2007年以来,政府陆续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三大全国性财政补贴政策赐予家电行业,以期拉动内需。但对家电企业而言,这种“打鸡血”式的刺激政策,其效果仅仅是让部分需求提前释放,后果则是让整个家电市场在短期辉煌之后陷入更深的谷底。
谁会拒绝送上门的意外之财?
答案是:家电企业。
2013年4月,美的电器总裁方洪波曾公开表示,希望政府少出台补贴政策。这应该是来自中国政府的补贴政策第一次不受待见。
2013年5月27日,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停止节能家电补贴推广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从2013年6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这五类节能家电产品,不再享受财政补贴。
这个2012年制定的补贴政策原本就暂定一年,现在寿终正寝,本属正常。但若无反对声音,延续这一政策也不无可能。
现在,自2007年以来,先后被“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三大全国性财政补贴政策簇拥的家电行业,终于重回市场轨道。
看得见的手
与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家电行业自198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市场化竞争最充分、产业链最完整、竞争优势最明显的产业之一。
美的集团国内市场部总监王金亮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家电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充分的行业,不仅在国内发展不错,逼得日本家电节节败退,而且还打入了海外市场,这都得益于充分竞争。
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也并不讳言,“家电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所以以旧换新并没有像家电下乡一样通过招标确定生产企业和产品型号。
2013年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把服装和家电作为通过市场自发调节避免产能过剩的正面案例,来对比钢铁、水泥等行业繁复的行政审批。
但在过去五年里,家电行业却多了一只看得见的手,一再将它带离既有发展轨迹。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为刺激经济、拉动内需出台的“家电下乡”政策(截至2013年2月1日)出台;接下来出台的是2010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截至2011年12月31日)的“以旧换新”政策;然后是2012年6月1日开始的“节能补贴”政策。
这些让其他行业眼红不已的政策,对充分市场竞争的家电行业却不是好事。
在当时经济不景气、内需很弱的情况下出台这些政策,虽然对市场的拉动很大,但同时也给家电行业带来了麻烦。王金亮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政策刺激就像打鸡血一样,白电每年20%的增长(正常应该在10个百分点以内),使得家电企业不断扩能,进行规模竞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再遇到海外市场收缩,全行业就会出现产能过剩。
2013年4月,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明确向政府高层建言,希望少出台一些补贴政策,否则企业容易患上“补贴依赖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出台前,相关部委曾到各个企业调研,征询企业意见,当时主要家电企业都明确表示反对。没想到,两个月后,这个政策还是出台了。
2012年5月16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消费者购买相应型号的高效节能家电,可享受国家能效补贴。推广期限暂定一年。
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主要针对城镇居民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在2011年底终止、针对农村市场的“家电下乡”政策在2011年10月末达到2亿台、累计发放补贴518亿元之后,刺激效应随之出现递减。
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其实是参考了“北京模式”,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北京市试点相关补贴政策,对能效标识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型家电产品(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进行100-300元不等的补贴。
仓促出台的补贴政策
在确定发放265亿家电节能补贴的同一个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节能灯和LED灯获得的节能补贴预算为22亿元;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为60亿元;高效电机为16亿元。从数字来看,家电业似乎特别受到眷顾,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这一补贴政策的出台非常仓促,从公布到实施只有半个月时间差,家电制造企业、流通企业都措手不及。它打破了制造企业既定的生产计划,也扰乱了经销商的销售计划。特别是白电经销商,原本在5月已经将旺季产品备满货,政策出台后只有想办法销售存货,制造企业也不得不转而专门开发一批节能产品。
265亿元的补贴预算,实际上并没有花掉这么多。2013年5月底,财政部宣布截至目前一共推广五类节能家电6500多万台、拨付补贴资金122亿元,拉动消费需求超过2500亿元,财政部新闻办认为,“节能家电补贴推广政策成效显著”。
可与此对照的一个数据是,2013年2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在一次高效节能产品推广政策宣讲会上透露,2012年中央财政共下拨90多亿元,推广节能家电3300万台、节能汽车124万辆,还有高效电机和高效照明产品等。节能汽车补贴为3000元/辆,减去汽车的37.2亿元,可估算出同期节能家电拨付的补贴资金约为50亿元。而在接下来的5个月,这一数字约增加了72亿元。
前述家电企业负责人认为,节能补贴政策目的在于拉动市场、节能减排,即使企业申报补贴有滞后、有时间差,在政策收尾阶段拨付资金还不到预算的一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效果并不如预期。
即便是在这花了一半的预算里,也还存在不少骗补现象。
在“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过程中,各地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骗补现象,一些单位和个人冒用农民的身份证明获取补贴,相关部委曾专程就监管问题发文。家电“节能补贴”也遭遇了类似骗补情况,问题主要出在厂家的能效标注上。
2013年1月末2月初,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对该市生产和销售的家电质量监督抽查的结果,其中洗衣机抽查产品17批次,有3批次产品能效等级不合格,未能达到企业自己所出具的能效等级极限值的明示要求;电冰箱抽查产品24批次,有2批次产品能效等级不合格;彩电抽查产品26批次,有2批次能效等级不合格。
2007年至今的家电补贴政策
2007年12月,由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实施的家电下乡活动在鲁、豫、川三省试点。
2008年5月26日,财政部、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通知》,将活动时间延至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10月13日,财政部、商务部下发《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方案》通知明确规定本轮家电下乡政策自2008年12月1日起实行,持续4年。
2008年11月28日,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工作的通知》(财建[2008]862号),规定从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原来14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
2009年6月,由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统一印发的《关于调整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要求,对2级及以上能效标准定频空调产品给予300元至850元能效补贴。
2010年3月,国家提高了空调产品的能效准入门槛,节能惠民补贴调整为:对能效等级2级及以上定频空调产品给予150元至250元的补贴,并将政策执行时间延续到2011年5月31日。
2010年6月21日,商务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发布关于印发《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修订稿)》的通知。
2012年5月28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空调和平板电视推广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产品进行政策补贴。
谁要这杯水?
在很多行业都希望尽可能多地拿到政府补贴的时候,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协会却向相关政府部门表达了希望补贴政策退出的想法。该协会理事长姜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也是代表了协会企业成员的意见。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主要成员都是白电企业,黑电产业管理归到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有一些家电企业两块业务都有,两个协会都参加。
2013年3、4月间,姜风代表中国家用电器行业协会参加三部委组织的家电节能补贴政策征询意见座谈会,表述了协会的意见:推广节能产品的效果已基本达到,消费者对节能家电产品的购买意识和数量都有增加,但从长远来看,不希望这项政策长期实施下去,因为家电是耐用品,有8-10年的生命周期,补贴政策很容易带来行业跟随政策长期波动,使得企业很难把握市场节奏。
白电市场化程度很高,这二十多年来国家向白电产业投入不多,主要是靠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企业也希望通过竞争求发展。直到最近几年,因为金融危机的缘故,政府为了刺激内需,认为家电是个很好的门类。
姜风认为,如果政策长期化,企业围着政策而非市场来发展是不利的,因为政策总有停下的一天,政策停下来会很难受,还不如早些结束。我们不是反对政策,我们可以拒绝政策的诱惑。
2012年,国务院直接出台了家电节能惠民补贴政策。外界都以为是协会去“忽悠”的,但姜风说,“根本不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甚至根本没有收到相关部委的意见征集通知”。
她表示,从企业和协会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政府能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投入,不要总是刺激市场,不希望买什么都补贴。
但黑电企业却仍欢迎补贴政策。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全面点评了家电节能补贴政策,认为它得大于失,既促进了家电产品的升级换代,拉动、促进消费,促使家庭淘汰旧的高耗能产品,同时也造成消费能力提前透支,客观上存在不公平等。
TCL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启春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补贴政策是有价值的,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需要培育,在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举措,很多关于节能补贴的争议其实并不冲突,大家可以探讨的空间是补贴形式和效果如何优化。譬如在节能补贴方面,美国是由电力公司来补贴用户,国内是否也能考虑让电网参与呢?
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怡康)市场研究总监彭煜认为,之所以在行业里出现不同声音,因为企业立场不同,白电和黑电产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企业市场地位、发展策略不一样,从前面两轮政策驱动中恢复也不尽相同。中国家电企业中有些是有机会成为百年企业的,也有一些企业希望不劳而获,跟着政策做产品。
如何更好地利用节能补贴政策,就像是在长跑中谁要这杯水、谁不要这杯水。有人希望5公里设一个饮水点,有人希望10公里,甚至50公里。彭煜表示自己部分赞同方洪波观点,“如果有形之手永远存在,家电行业就永远成熟不了。站在全球角度,邻国都早已放开竞争了,我们为何还要呵护这个、那个呢?”
“拉动内需”的后果
作为第三方研究机构,中怡康从1980年代开始关注中国家电行业,积累了不少一手家电数据资源。彭煜介绍,他们也参与了家电补贴政策的制定,这其中包括直接与决策层沟通,开研讨会、小规模面对面的交流、办公室碰面、邮件往来等。
在彭煜看来,很多消费者还停留在一次消费,通过政府补贴,不仅能解决家电购买障碍,还能提高空调等“电老虎”的能效水平,降低耗电量,可以节能减排保护资源与环境。这使得家电比其他行业更受政策制定者的青睐。
事实上,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决策者的思维模式是,希望通过“四两拨千斤”的补贴政策来尽可能快速地拉动内需或调整产品结构,这一政策目标是优先考虑的对象。而家电行业以及汽车业的巨大体量,使其更容易进入决策者的视野。
志高集团公共关系部部长黄通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总有人觉得是否国家政策故意倾斜家电行业。你要看到,全球80%的空调都由中国制造,2012年中国家电工业总产值达到1.14万亿元,体量大,又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政府选择通过家电业拉动内需也是正常。”
但对家电企业而言,这种“打鸡血”式的刺激政策,其效果仅仅是让部分需求提前释放,无非是“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关系。后果则是让整个家电市场在短期辉煌之后陷入更深的谷底。
2012年初,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终止、家电下乡政策刺激效应减退,家电行业已经感受到了政策对行业的伤害。好日子一下子过完了,尝到了政策退出的苦果。那时候,中国家电协会成员单位交流时都感叹,“不出台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了”。
根据中怡康的预测数据,2012年第一季度家电行业的市场规模仅为2631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黑电市场规模为334亿元,同比下降24.6%;白电市场规模为472亿元,同比下降21.5%;小家电市场规模399亿元,同比下降5.2%;通讯和电脑市场则勉强持平。
尽管有此恶果,补贴政策仍远没有终止。
台式电脑的节能补贴启动于2012年10月1日,一年内消费者购买1级能效的台式电脑仍可享受260元的补贴;境况不佳的黑电企业不得不靠补贴来挽救自己——康佳、TCL等黑电企业就干脆启动了自己的省电补贴。
一些地方政府也为了拉动地方经济不愿放弃补贴政策。如重庆市就决定通过地方财政将家电节能补贴延续至2013年底。
2013年5月末,财政部新闻办公室称,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建立有利于节能家电消费的长效机制。
来源:南方周末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