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人权白皮书 各方炮轰(图)

发表:2013-05-14 23:3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5个留言 打印 特大

BBC:中国发布白皮书称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星期二(5月14日)发布《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称中国致力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是中国1991年以来发布的第10份人权白皮书,并首次提及生态人权保障

白皮书称,中国致力环境保护,保障和提高了公民享受清洁生活环境以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

而中国环保部今年2月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承认,中国一些河流、湖泊、近海水域、野生动物和人体中已检测出多种化学物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已造成多起急性水、大气突发环境事件,多个地区出现饮用水危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

白皮书强调中国人口众多,保障人权必须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并说经济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及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根本。

白皮书指中国多年来经济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改善了民众生活,并称近年来扶贫以及养老以及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努力取得成果。

不过中共党报《人民日报》在今年中国人大、政协两会前夕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9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当前“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
死刑

白皮书还指中国近年来慎用死刑以及减少死刑罪名,“在司法领域人权保障取得新进展”。

而据人权组织“国际特赦”称,中国仍是世界上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

国际特赦表示,虽然由于中国拒绝公开死刑数据无法统计中国具体被处决人数,但相信中国被处决人数超过世界所有其他国家死刑数的总和。

白皮书表示,中国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并说中国是世界上印刷《圣经》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白皮书强调中国也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两星期前发布年度报告说,中国的宗教自由近年来逐年恶化,并建议美国政府将中国列为“特别关注国家”。

有关报告指责中国收紧对新疆以及西藏的宗教以及文化控制,法轮功以及地下基督教会等持续受到打压。
评论

中国星期二上午人权白皮书后,互联网上随即出现了不少批评的声音。

以“流氓燕”网名成名的中国女权运动人士叶海燕在微博批评:“你们写人权白皮书时,有没有觉得,怎么涂抹也难以掩盖你们的丑陋与无耻!你们怎么有脸提人权两个字?真是下流无耻到令人发指!从官员公示财产拍人,随便举个牌涉嫌颠覆,微博博客封杀,你们越走越黑暗!全体人民期待的,不是进步,是你的死亡!”

陕西凤翔县法官汶金让针对白皮书中有关慎用死刑以及减少死刑罪名的内容评论说:“死刑上限越高,越有人权?贪官们要高兴死了!”

湖北网友“godenlove007”指出:“中国人权发展白皮书出台了,想一下城管问题、奶粉问题、煤矿瓦斯爆炸问题、强制拆迁问题、法律遇到强权就低头问题……唉,中国政府负担很重啊!”

海南网友“小博不知起啥名”的评论则是:“对于人权白皮书,我想说,如果单单以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可说拥有人权的话,那么最大的反例就是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从统治前将近一半青年人失业到几乎实现零失业率,而且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德国人民的生活突飞猛进,但没人说当时的德国人有人权。所以我的看法是:没有民主,谈何人权?”

您对中国最新人权白皮书有何看法,欢迎发表意见。


自由亚洲电台:“生活水平”等同“人权保障”?中国人权白皮书引发热议


国新办发表《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 (网络截图)

中国官方星期二发布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以大量经济数据强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评论指出,社会进步所依赖的公民宪法权利保障,是当前中国亟需面对的问题。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在当天发布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总长约2万余字,该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外部交流合作等6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权状况的最新进展。

官方新华网随后的报道更突出“民以食为天”的观点,强调粮食生产9年连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理工大学的经济学者胡星斗教授表示,中国的人权状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如果与文革时期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但就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公众虽然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同时由于法制社会制度建设的不足,侵犯人权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

“像劳教制度还没有被废除;上访者还经常受到暴力打压;强制征地、强制拆迁还在全国各地普遍上演。这些都说明,在中国公权力还是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在建设法制国家方面,甚至我们可以说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人治的国家。”

胡星斗教授认为,与发展经济相比人权建设的内容还必须基于对公民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的尊重。而中国政府应切实通过立法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法律层面实现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仅仅物质基础还不够,人们还不能够享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人民的财产权目前在中国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剥夺财产的情况也屡有发生。未来就是应当把中国政府所赞同的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落到实处。”

《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表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级国家机关的意志和行动。相关的“人权”词汇在分别载入中国宪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中国共产党党章之后,中共“十八大”还将“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确立为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但白皮书指出,中国人口众多,区域差异较大,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权保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目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访问研究的中国宪政学者张博树表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涉及人权保障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执政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政府虽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当中为改善人民生活付出了努力,但仅仅以生活水平作为保障人权的主要基础显然并不正确。

“什么叫‘更高水平的人权保障’?现代的公民不仅仅是一个消费者,还是一个公共事务的参与者。政治诉求、表达诉求,这些都是现代人权保障非常重要的方面。显然,今天的中国还有相当距离。公共权力-政府受公民的委托来从事服务,但是在今天的中国现实里,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往往由于对政府的批评反而遭到打压、甚至被迫害。这种现象在今天的中国国内,仍然时有发生。”

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在今年初正式接任国家主席职务,而习近平能否开启“依宪行政”的改革也随之成为民间舆论热议的话题。

然而,近日有关中共宣传部门严禁高校教师宣讲普世价值、司法独立、新闻自由和公民权利等“七不讲”的传闻透露之后,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政治走向选择,再次引起外界的关注。

张博树指出,从各国民主建设的经验来看,政府保障人权的前提就是尊重公民发表言论、集会和信仰自由等最基本的权利。而这一基本保障在当前的中国却面临着制度性的阻力。

“由于中国今天的现存政治体制和政治结构,在这方面有很多的障碍,这是我们需要去努力改变的情况。虽然说中国是一个很复杂的、超大型的国家,我们在追求公民结社自由、乃至未来的公民组党自由等方面,可能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努力。但至少从当政者来讲,这方面要有一定的胆略、要有一定的前瞻。要知道,公民的结社其实对于中国未来更高水平的政治机构建设是有利的。”

中国学者张博树还强调,致力于建设培养公民意识的现代教育手段,也是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需要早期注重的问题之一。

来源:BBC/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