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尾宴食单
作者唐代韦巨源,唐代长安社陵(今陕西长安县)人。这是他在举办“烧尾宴”后留下的“食单”,又名《韦巨源食谱》。
“烧尾宴”是唐代的一种习俗。士子登科、荣进及迁除,好友同僚一起慰贺,盛宴置酒馔、音乐,谓之“烧尾。”据《辨物小志》记:“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天子,名曰烧尾。”可见“烧尾宴”一种是在官场同僚间举行的,一种是由大臣敬奉皇上的。
“烧尾”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新羊入群,群羊欺生,屡犯新羊,而只有将新羊尾巴烧掉,新羊才能安生,融入群羊之中。二说老虎变人,尾巴犹存,只有将其尾巴烧掉,老虎才能真正变为人。此外,还有鲤鱼跃龙门,非天火(雷电)将其尾烧掉而不能过的传说。可见“烧尾”乃是由民间传说得名,并逐渐演化成一种协调官场人际关系的“烧尾宴”。
唐代的“烧尾宴”举办过多次。韦巨源是在唐中宗景龙二年(7O8)“官拜尚书左仆射”时为敬奉中宗而举办的。但这次“烧尾宴”的食单已不全,只留下了五十八种菜点的名称及少量后人的注文。
尽管如此,这份《烧尾宴食单》仍极有参考价值。除却其奢华的一面,人们可以了解到唐代高级宴会的格局、精美菜点的品种、烹好技艺的状况等。
简略地分析一下这份食单,可以看出,“烧尾宴”的品种有饭、粥、点心、脯、、酱、菜肴、羹汤等等。这些饭点菜肴采用米、面粉、牛奶、酥油、蜂蜜、蔬菜、鱼、虾、蟹、鸡、鸭、鹅、牛、羊、鹿、熊、兔、鹤等原料 制作 ,取名华丽,制法不同,风味多样。如面点有“单笼金乳酥”、“曼陀样夹饼”、“巨胜奴”(酥蜜寒具)、“贵妃红”(加味红酥)、“婆罗门轻高面”(笼蒸)、“生进二十四气馄饨”(花形、馅料各异)、“见风消”(油浴饼)、“水晶龙凤糕”、“汉宫棋”、“天花”、“素蒸音声部”、“生进鸭花汤饼”等等,菜肴则有“白龙”(治鳜肉)、“乳酿鱼”、“葱醋鸡”(入笼)、“吴兴连带”、“八仙盘”(剔鹅作八副)、“仙人脔”(乳沦鸡)、“箸头春”(炙活鹑子)、“五生盘”、“遍地锦装鳖”(羊脂、鸭卵脂副)、“汤浴绣丸”(肉糜治,隐卵花)等等。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饮食文化的发达。
《烧尾宴食单》有《唐人说荟》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以及中国商业出版社李益明、王明德、王子辉所注《清异录·饮食部分》等。
来源:中国文化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