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青杨:如何不再让“谎言倒逼真相”?

作者:风青杨 发表:2012-12-26 14: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近日有官媒发表标题为《在网络上搞“谎言倒逼真相”不负责任》一文。其实对于流言蜚语能否倒逼出真相,应该是个没有争议的问题,有争议的只是这种“倒逼”的方式。舆论倒逼的作用也许已经开始让一些政府官员担心,一旦公共事件发生,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管理不力成了最大主因。但其实很多负面事件,首先是政府的公共管理危机,然后才是舆论危机。打压媒体报道或封堵网络舆论,并不能从根本上使政府工作的缺陷消失。

合理怀疑是接近真相的第一步

事实往往最具有说服力,因此不妨先从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始说起。2012年8月7日,历时3个月的云南省昭通市“5·10”巧家爆炸案成功告破。然而在得到真相之前,巧家警方宣布的是爆炸案系赵登用所为,甚至由当地公安局长以官帽担保,之后媒体调查与网民质疑最终倒逼出了案件真相。对比巧家爆炸案结果可以发现,真相不是公安机关初始通报的结果,也不是公安机关随后调查的结果,而是经舆论质疑,再由媒体及网民参与调查、监督,最终得到的。而且那些曾经由媒体与网民提出的质疑恰恰是破案要点。

更早之前2009年发生的轰动全国的“躲猫猫”事件,也是由媒体和网民质疑倒逼出的真相。2009年2月12日李荞明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晚公安机关通报:死者是在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中导致最终死亡。该县检察院副检察长韩红兵表示,没有发现公安机关存在严重失职渎职现象。然而在网络上各种质疑声音的压力之下,云南省政府最终公布调查结论:张涛、普华永等人以玩游戏为名,用布条将李荞明眼睛蒙上,对其进行殴打。致其倒地昏迷,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起被称为“躲猫猫”的事件历时半个月,事件真相与公安机关开始通报的结果及中间公布的调查结果都相去甚远。

有无数的事实证明,很多开始被政府指责为“谣言”的事情,事后都被证明是事实和真相。而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中,很多的所谓“真相”却是真正的、彻头彻尾的谣言和谎言。更进一步的说,合理怀疑是接近真相的第一步。任何理性和真相的前提,就是保持质疑的开放性,就是认真回应所有的质疑而不是有选择地回应对自己有利的质疑。

谣言有市场是因为真相缺席

事实上大多数谎言或者谣言,不过是由于权威信息暂时缺席而导致的。任何公共事件,当真相还没有呈现时,谁也没有办法阻止人们去想去说去拼图,去寻求一个既能合乎历史真实又能合乎逻辑的故事。尤其是对于一个普通公民来说,当主流媒体和官方声明都存在疑点时,只有多渠道跟进信息,认真分析和研判,才能最终获取事实和真相。何况,对公共事件发出自己的声音和判断,是公民时代每一个公民的重要责任。这些声音和判断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只允许出现一种声音和判断。

并不是每一个谣言背后都有恐怖的阴谋,也并非每一个造谣者、传谣者都是别有居心的敌人,试问,有谁不希望通过正常的渠道了解关于我们这个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尽可能多的准确的信息,人们之所以习惯相信谣言,是因为自己屡屡被骗。有网友说,中国政府的公信力,早就随着李启铭先生的一声呐喊:“我爸是李刚!”灰飞烟灭了。在政府眼里民众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一知道真相我们就会恐慌,就会没有理智的盲从。

谎言与谣言皆止于智者,谣言止于信息公开

德国诗人席勒曾告诫世人:若要谣言无处藏身,就应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一直以来,我们的媒体和舆论一直说“谣言止于智者”,因而几十年来对人民对舆论最低限度的要求就是不传谣不信谣。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谣言反映了民众对国家前途的高度关注,说明关注者对这个国家抱有信心和期待。可以预见,当信息最大限度公开了,当公民的知情权最大限度保障了,还会有流言蜚语,还会有谣言吗?因此,对真相保持必要的谦卑,对谣言保持必要的宽容,对于质疑保持不懈的坚持,这就是民主试验论的真义。

倒逼,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其实也是很可取的。上面不想动的时候,以下逼上,这叫“倒逼”。倒逼并非是多么积极主动的作为,经常是一种无可退让的反抗。现如今的状况是,由于大众被排斥在政治之外,使得公民参与大都在被动的情况下参与,如果谣言没有广为传播的可能性,执政者就没有要公布事实真相的压力。也许谎言倒逼真相不是最好的办法,却是当下唯一能有效实施的对话方式。要从根本上减轻谣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要加快民主化进程,实现舆论自由,让事实真相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大众面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新浪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