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元代有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代有小说《七侠五义》,历代传说绵延不绝,故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真伪
故事说的是,宋真宗第一个皇后病逝,刘妃和李妃几乎同时怀孕,为争当皇后,刘妃与太监郭槐合谋,在李妃分娩时,将一剥皮狸猫换走了刚出世的孩子,并教唆宫女勒死孩子。宫女不忍,将孩子交付太监陈琳,送给八贤王抚养。宋真宗因李妃生下妖物,把她打入冷宫,刘妃梦想成真,当上了皇后。然而,刘皇后的儿子后来不幸夭折,宋真宗遂将八贤王之子,即被换走的孩子收为养子,并立为太子。太子渐长,有一次竟意外与李妃相见,使刘皇后惊恐万状,她向宋真宗进谗言,迫使宋真宗将李妃赐死。太监们又设法救出李妃,送往陈州,恰与在此放粮的包拯巧遇。包拯获知实情后,经过一系列的侦察和审讯,终于破获了这一惊天大案,故事最后以刘皇后自缢、李妃与已经登上皇位的宋仁宗母子团圆为结局。
这个故事与史实出入较多,有许多想像和拼凑的成分,最为可笑的是,与史料稍稍对照一下就能发现,故事发生之时,即历史上刘后过世、宋仁宗亲政的明道二年(1033年),包拯刚中进士不久,而且因为父母年高,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的职务,他都辞不赴任,一直在家侍奉双亲,景祐三年(1036年),才出来做官,担任天长(今安徽天长市)知县这样一个小官,根本没有机会和能力去审理这个大案。不过故事与历史的巧合是,宋仁宗的确不是刘后所生,他的母亲也的确姓李,宋仁宗也的确曾为自己的身世而大动干戈。但是,历史上的刘后并非阴险毒辣之人,反而仁慈善良,顾全大局。
真实的刘太后
宋真宗原配郭皇后去世后,安排自己最宠爱的刘妃当皇后。宋真宗与刘皇后未生子,也无其他子嗣,在刘皇后的周旋下,宋真宗与一李姓侍女生下一子,由刘皇后恭亲抚养,拉扯成人,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宋真宗病故后,临终前传位给13岁的宋仁宗,因为皇帝年少,故遗诏封刘皇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从此,刘太后垂帘听政,时间长达十一年,临终前还政于宋仁宗。
刘太后颇能善待宋仁宗生母李氏,把她由侍女晋升为宸妃,死后按皇后规格厚葬。待宋仁宗如同己出,尤其注重对他的教育,忙于政务的同时,请来天下名儒为他讲习经史,培养他的学养和德操。宋仁宗对刘太后也十分孝顺,刘太后病重,他大赦天下,为她祈福,刘太后生日,他越制率百官给她拜寿,做到了一个儿子对母亲孝顺的极致,可谓母慈子孝。
宋仁宗因身世之谜两度对晏殊贬官
明道二年(1033年),65岁的刘太后因病去世,宋仁宗顺利接班,从此亲政。这一页本来大可神不知鬼不觉地翻过去,为这对其乐融融的母子留下许多美谈。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人在宋仁宗面前说起了他的身世之迷,不想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朝廷上下引起轩然大波。从明道二年开始,宋仁宗一直在为自己的身世拨迷雾,寻真相,找答案,甚至一度磨刀霍霍。更让人不曾料到的是,直到十余年后的庆历年间(1041—1048年),宋仁宗还因为自己的身世问题,处罚了当朝宰相晏殊,晏殊也因此成为了狸猫换太子案最后的受害者。
翻开《宋史•仁宗本纪》刘太后去世前后的记载,好像很难发现宋仁宗为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迷而采取了什么血雨腥风的举措,这一身世大揭的过程似乎波澜不惊。然而,尽管史家有意遮掩,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梳理出惊险的情节,感受到事态的严重和宋仁宗内心的翻腾,记载如下:
(明道二年三月)甲午,皇太后崩,遗诏尊皇太妃为皇太后;
(四月)壬寅,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至是帝始知为宸妃所生;
己未,吕夷简、张耆、夏竦、陈尧佐、范雍、赵稹、晏殊皆罢。以张士逊为昭文馆大学士,李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随参知政事,李谘为枢密副使,王德用签书枢密院事;
癸亥,上大行太后谥曰庄献明肃,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谥曰庄懿;
(五月)癸酉,诏中外勿辄言皇太后垂帘日事。
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刘太后驾崩,宋仁宗马上就获悉自己为李宸妃所生,随即把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陈尧佐、礼部尚书晏殊等刘太后任命的朝廷重臣,悉数贬出京城,一个也不留下,重新任命一批刘太后时代不得志的官员为朝廷大臣,政府班底几乎重新洗牌。接着追尊李宸妃为皇太后,并在朝廷上下实行“封口”,再也不准议论刘太后垂帘听政那些事儿。
在此过程中,被身世之迷弄得心力焦交瘁的宋仁宗,还做了一件让自己特别后悔的傻事。据南宋王銍《默记》载:“章懿太后(李氏)生昭陵(宋仁宗),终章献(刘氏)之世,不知章懿为母也。章懿卒,先殡奉先寺,昭陵以章献之崩,号泣过度。章惠太后劝帝曰:‘此非帝母,帝自有母。宸妃李氏已卒,在奉先寺殡之。’”另据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载:“燕王谓仁宗曰:‘陛下宸妃所生,宸妃死以非命。’”
章惠太后是宋真宗的妃子杨氏,宋仁宗任太子时,杨氏一直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宋仁宗对她感情极深;燕王是宋真宗的弟弟、宋仁宗的叔叔赵元俨,也是“狸猫换太子”剧中八贤王的原型。这两位宋仁宗最亲的人,一个说刘氏不是他的亲生母亲,一个说亲生母亲为人所害,无疑给了宋仁宗一个晴天霹雳,情急之下,宋仁宗快马加鞭赶到停放李宸妃灵柩的奉先寺,开棺验尸,寻找真相。李宸妃的棺材用四根铁索吊着,停放在一口大井上,宋仁宗开棺一看,发现她面容完好,栩栩如生,明显不是毒药所害。
把这些大事细细梳理成一条线,就不难看出刘太后去世不久那些日子里,在宋仁宗的主导下,朝廷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无刀光剑影,但明显伴随着鹤唳风声。晏殊也同吕夷简、张耆等人一起,成了宋仁宗第一批收拾的对象,被贬谪至亳州(今安徽亳州市)。
不过,开棺验尸之后,宋仁宗非常后悔自己的鲁莽,觉得有愧于刘太后对自己的抚育之恩,于是,“诏中外勿辄言皇太后垂帘日事”,暂时把自己的身世问题抛却一旁,全身心投入到了更重要的边防要务和改弦更张的朝廷大事之中去了。然而,他的内心平复了吗?事实证明没有,从晏殊后来两次遭贬的经历,便可窥见一斑。
李宸妃去世,朝廷安排晏殊撰写神道碑,晏殊在碑文中只说她生女一人,早卒,未言及生宋仁宗一事。宋仁宗亲政,得知自己为李宸妃所生后,便翻出晏殊当年撰写的神道碑给宰相看,说李宸妃生他的时候,晏殊为宋真宗侍从,不会不知实情,却没有说实话,这简直是欺君罔上。宰相解释说,当时刘太后垂帘听政,如果实写,恐怕朝廷上下将不得安宁。宋仁宗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但还是把晏殊贬出了京城,出任金陵(今南京市)太守。
被贬一段时间后,晏殊又受到了宋仁宗的宠幸,连连升迁,庆历二年(1042年),他以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宰相。当时,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一班人,鼓动宋仁宗推行“庆历新政”,结果因阻力太大而失败,改革派纷纷被贬。当朝廷要把欧阳修贬到河北任转运使时,谏官们提出反对意见,极力主张挽留欧阳修,但作为宰相的晏殊听不进去,坚持贬谪欧阳修,把谏官们惹恼了,孙甫、蔡襄以“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为由,联名弹劾晏殊(《宋史•晏殊传》)。这下又勾起了宋仁宗那根极为敏感的神经,准备给晏殊加重罪。晏殊的门生宋祁为翰林学士,起草诏书,他便在宋仁宗面前据理力争,要求不以“欺君之罪”处罚,而以“广营产以殖赀,多役兵而规利”的理由治罪,即避开宋仁宗的心病,以贪污受贿来处理,使晏殊获罪颇轻。虽说轻,但也罢免了宰相之职,贬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任知州去了。
晏殊是因狸猫换太子案最早被罢免的高官之一,也是最后的牵连者。晏殊再次被贬,说明直到十余年后的庆历年间,宋仁宗仍在为自己的身世纠结不已。
来源: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