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配图/网络图片)
有一天,两个学生去请教他们的希腊老师。问道:“老师,究竟什么叫诡辩呢?”希腊老师望瞭望两个学生,想了一会儿,说道:“有两个人到我这里作客,一个很爱干净,一个却很脏。我请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中谁会去洗澡呢?”
学生脱口而出:“那不用说,当然是那个脏的。”
希腊老师连连摇头说:“不对,不对,是干净的去洗。因为他已经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而脏人却不当一回事,根本就不想洗。你们再想想看,是谁洗澡了呢?”
学生连忙改口:“爱干净的!”
“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老师反驳后再次问学生:“这么看来,谁洗澡了呢?”
“脏人!”学生只好又改口回到开始的答案。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都洗了。”老师说:“爱干净的有洗澡的习惯,脏人有洗澡的必要。那我再问你们,最后到底谁洗了呢?”
学生眨巴着眼睛,犹豫不决地说:“那看来就是两个人都洗了。”
“又错了。”希腊老师笑道:“两个都没洗。因为脏人不爱洗澡,而干净人不需要洗澡。”
“那……老师,你好像每次说得都有道理,可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样,我们该怎么理解呢?”
“这很简单。你们看,这就是诡辩。”
哲学先生评价曰:希腊老师对“谁去洗”的问题有两种回答的方法,一是让“需要洗”的人去洗,一是让“有洗的习惯”者去洗。于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任何回答,他都可以任意地肯定或否定。这确是一种典型的诡辩术。所以我们在讨论哲学问题或其他理论问题时,就要注意命题、论证和论据是否都处于同一个平面,是否都针对了同一个焦点。不然,看似讨论得热闹,其实永远不会有真正的结论或进展。
来源:日本拟新华侨报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