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结束了对缅甸为期三天的访问。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在与中共争夺缅甸。因为,就在希拉里到访缅甸前两天,缅甸国防军总司令被中方请到北京。但就缅甸而言,与其说是受美中两国争夺,不如说是它本身需要左右逢源。
重返亚洲,围堵中共,是近两年美国的大动作,争夺缅甸,似乎顺理成章。但,吸引美国走近缅甸的主要原因,却是缅甸军政府主动开启的政治改革、得到缅甸反对派认同的民主进程。毕竟,美国是一个有原则的国家,大多数时候,民主与人权的普世价值,高于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
过去二十多年,中共力挺独裁的缅甸军政权,从而形成两国政府间宛如盟邦般的紧密关系;而美国,则坚定地支持缅甸民主派和缅甸人民,与缅甸的官方关系降到历史最低点。如今,缅甸终于呈现变局,对中共而言,是难言的失落;对美国而言,却是欣然的收获。
中共副主席习近平对到访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说的那句话:“两国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实际意思是:“希望两国关系经受住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
今年,继一批阿拉伯国家经茉莉花革命迈向民主化之后,以不变应万变的北京当局,又遭逢一个意外变数:缅甸。缅甸军政权突然开启的政治改革,让中南海手脚失措,打乱了它外交布局的一盘棋。而其心理损伤更大于外在损失,原本是要拿缅甸和北朝鲜来垫底的:你们(国际上)说我中共践踏人权,缅甸和北朝鲜的人权记录,大概比我中共还糟吧?
少了一个垫底的,中共怎能不尴尬万状?正如身处国际围堵与国际孤立中的窘境,因为反民主,“中国崛起”,是何其尴尬的“崛起”:有了航天飞机,却没有合作的国家;有了航空母舰,却开不出近海;有了隐形战机,却借不到军事基地……
关于缅甸,实在难以想像,这个武装到牙齿的军政权,且不说它1988年血腥镇压民主运动, 就在几年前,即2007年,它还曾血腥镇压僧侣示威,竟能如此快速地转上民主改革轨道,个中戏剧性,足以叫人拍案称奇!
貌似强硬的缅甸军政府,显然制订了一整套计划,以去年11月的“大选”为起点,在脱下军服、换装为“文职政府”的同时,不动声色地开启了政治改革。一年间,先后解除对昂山素季的长期软禁,与少数民族展开和谈,停止反西方宣传,解除新闻封锁,释放政治犯,欢迎流亡人士归国,允许昂山素季和反对党重新登记并加入国家政治进程……
不动声色的改革,令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最初都报以怀疑,直到军政府持续不断地亮出改革举措,说得少,做得多,才逐渐获得国内外信任;不动声色的风格,也为军政府提供了自主改革的安全通道:赢得了昂山素季与反对派的理性配合;缅甸民众并没有因为突然降临的机会而蜂拥上街、冲击政府;社会上并没有出现报复与仇恨,民主程序在宁静的氛围下推进;国家并没有因此四分五裂,用和谈代替武力镇压,更能有效地解决民族问题,进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改革,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缅甸得以开始摆脱孤立处境:东盟国家同意由缅甸担任201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美国派出国务卿展开历史性的到访……
笔者衷心祝愿缅甸改革模式成功,因为,缅甸模式,将极大地启发和示范中国。通往民主化的政治改革,不仅有利于人民、有益于人类,即便对当权者本身,也是利大于弊;而自主改革,主动改革,又是一条最可能避免政治清算的路径。
中共当局与缅甸军政权具有一个极为相似的特点:顾及权力、面子与后果,一直拒绝来自民间的改革压力。即便改革,也要由政府来主导,改革的名号,要由政府来领受,改革的功劳,政府不能少,比如昔日邓小平的“经济改革”、今日缅甸军政权的政治改革。正是由于这个相似性,独特的缅甸改革模式,对“例外于”国际社会的中国,尤其具有借鉴意义。
其实,人民何曾计较?大凡有利于民族利益和国家前途的变革,不论其主导力来自民间还是政府,人民大都持之欢迎。要害在于时间,如果某种变革被一再拖延,或者来得太迟,拖延者定遭时代抛弃;而那些一味阻挠变革的顽固分子,则注定覆灭于历史洪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