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记者张佑宇综合报导】《人民日报》在今天发表的社论“坚持文化发展‘中国道路’”中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第一次从文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对中共再次强调“文化”各方皆给予高度关注。
《人民日报》:走特色发展道路,不照搬西方
《人民日报》11月10日发表了社论文章“坚持文化发展‘中国道路’”。内容说,“从基本国情看,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的政治基础,决定了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不能照搬西方发展模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域的根本问题。”
从十七届六中全会后,中国官方开始大力强调文化发展政策、发表相关讲话。但海外媒体及民间舆论反应了更多担忧及喝倒采之声。
中共强调文化革新 显示党内不稳
德国之声中文网8日刊载“中共与文化”一文评论,中共斥巨资打造文化大国形象,然而在空洞的文化符号之下,其实是要对内加强社会控制。
文章引述《世界报》11月7日的社论指,每当中共从事文化革新,就给有历史感的中国人敲响警钟。他们想到毛的文化斗争。文化舞台甚至在毛死后也不得安宁,从1983年的'反精神污染'到天安门大屠杀都是例证。中共总是主张对中国文化进行意识形态清洗。“荒谬的是,党在这个方案中自诩从1921年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最忠实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文章并以《世界报》社论最后结论提到,在大张旗鼓地宣告文化革新的背后,事实再次与表像相反。眼下在高举文化的旗号下,写在日程上的是监控和灌输舆论。离2012年底最高层大换班还有一年时间,这显示出党内的不稳定,也表明党深恐失去对日益多元化社会的控制。
中国正面临“文化空壳化”的危险
联合早报网刊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陈杰人文章评论,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根据这份政治档,今后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计画。然中国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后,由于忽略文化传承和建设,甚至在很多时候刻意破坏了文化,中国正面临“文化空壳化”的危险。
文章举例文化空壳化几大危机中提到:一是信仰缺失。以当政者几十年来宣导的无神论为基础,导致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传统宗教中的基本信仰的缺位。二是道德沦丧。官员腐败带动了道德水准的大滑坡,在“猫论”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功利、冷漠,充满了赤裸裸的金钱和交易关系。三是文化的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通过数十年的政治说教和洗脑教育,多数中国人习惯了听一种声音、持一种观点,对不同的观点缺乏理解力、容忍度,严重不适应质疑的精神。
目的在排除不利中共统治之思想文化因子
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陈华升发表“中共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策略之评析”一文指,中共此次标举文化体制改革,名义上是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工作,实际上却是在强调新闻舆论、意识形态和历史论述的重要性,而期望在媒体、出版、教育等“文化”产业、“文化”建设方面,建立对内、对外的战略目标。
文章指出,对内而言,中共鉴于民营企业快速增加、“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崛起、民间社会多元发展且日益壮大、新闻媒体勃兴等,因而认为其必须加强对人民、对社会的思想工作,以维续中共的新闻舆论控制权、意识形态主导权和历史论述诠释权,排除不利共党统治之思想文化因子,加强共党对社会控制之考量;再就中共对外策略而言,透过媒体、资讯科技力量,传扬中共意识形态、文化思想,为中共在国际间发声并争取话语权,以期在政经、武力层面之外,扩大中共的国际影响力。
南都:应告别“大政府、小社会”的旧格局
南都社论“为文化发展创造宽松体制环境”一文评论,执政高层对于文化领域发展长期滞后的认知,从一定程度上将主导并决定文化体制改革的纵深剖面。但其实这一现象本身就折射著文化体制长期以来的制度病灶———在经济领域早已被认清的某些计画式管理模式和思路,一直以来都并未从文化领域退场,而且还在某些时候被进一步固化和加强。但文化体制的改革,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改变最终应告别“大政府、小社会”的旧有治理格局。
网友:就是坚持专制文化!陈粮烂谷没新义
对于《人民日报》社论,凯迪社区网友结论评价:“就是坚持专制文化,以服务于专制制度呗。”“翻箱倒柜,陈粮烂谷,没新义!”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