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过国务院规定期限一个多月后,外交部等三个部门仍未向社会亮出〝三公(公款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经费〞账单。从时间上看,按照国务院要求在6月底前及时公布〝三公经费〞的只有科技部一家。外交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仍没有向社会亮出〝三公〞数据。
财政部称,2010年中央本级,包括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决算支出94.7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7.73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61.69亿元,公务接待费15.28亿元。
2011 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94.28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9.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9.19亿元,公务接待费15.19 亿元。此前北京公布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为11.41亿元。2011年上海市级单位〝三公〞经费预算合计11.1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1.9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5.85亿元、公务接待费预算3.3亿元。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地方政府,〝三公经费〞并不象学者研究或媒体估计的多。如果按公开的人均支出来说,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都是节衣缩食,并不存在奢侈挥霍的乱象。
中国每年的〝三公经费〞到底是多少其实谁也不清楚。但通过泛滥的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和公车横行,又不得不让人怀疑现在公开的〝三公经费〞的真实性。透过中国各地持续泛滥的贪婪腐败铺张浪费之风,人们相信不能公开的〝三公经费〞一定数额惊人!
2006年,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曾在中央党校刊物《学习时报》发表《政府管理改革的几个切入点》一文指出:政府部门每年的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出国三项支出高达9000亿元之巨。
2000年《中国统计年监》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2000年以后,官员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
2008年11月29日央视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的北大法学院教授王锡锌也透露,中国用于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的开支,一年高达9000亿元,占行政开支三成。
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如今全国的〝三公经费〞只会比原来的更高更惊人!而现在公开的〝三公经费〞不过只是冰山一角,庞大的〝三公经费〞绝大部分并不在预算之内,而预算外循环的〝三公经费〞连人大都无法监督,花了多少钱几乎都是一本〝糊涂账〞。
地方上的公款吃喝众所周知更〝疯狂〞。虽然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数字,但普遍感觉非常庞大。
近年来曝出的连串事件也佐证了公款吃喝的〝疯狂〞。华声网友论坛2009年5月20日曝光江苏省江阴周庄医院院长一顿饭消费5586元、2009年7月有网站贴出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5个人吃一顿饭2870元,四个月吃掉19万的消息、网友2011年1月1日在天涯杂谈发文称,2010年3月8日东莞市中堂镇一次政府接待用餐花费了3万多元,并贴出了这顿价值32436元的午宴账单、有网民今年2月微博爆料:〝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公款天价大餐,在上海慧公馆一餐花费近万〞,帖上的发票显示,付款单位为〝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消费9859元,时间是2011年2月28日,收款单位则为慧公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875亿元,同比增长31.2%。按此推算,今年全年将突破10万亿元关口。数据显示,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我国财政收入2007年超过5万亿,2008年超过6万亿,2010年超过8万亿,年均增长21.3%。即使最困难的2009年,中国财政收入仍实现11.7%的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今年发表的白皮书透露,2010年中国的预算内收入大约8万3000亿元,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准大约是14万2000亿元。换句话说,去年中国的公共收入大约有14万2000亿元。除预算的8万3000亿元外,剩下的近6万亿元基本上在预算之外循环。
财政支出的不透明,导致公众根本无法知道近15万亿的财政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究竟是怎么花的?花到了什么地方?究竟由谁来审议批准使用?
当中国的CPI连创新高,物价特别是基本生活用品价格飞涨,民众荷包一天天缩水,苦不堪言之际,政府财政的钱袋子却在急剧膨胀,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使政府和官员丝毫没有缩紧腰带过苦日子之忧。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来源:《网易》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