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日又称为乞巧节,这一天有许多“乞巧”的活动。
妇女们在七夕夜晚,向七娘娘乞求智慧和巧艺;
宫廷中的乞巧会有专门的场所,通宵达旦,相当热闹。
七夕日又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乞巧”的活动。妇女们在七夕夜晚,向着月光以线穿针,若能穿过去,代表手艺如织女灵巧。Getty Images
今年的七夕正好是周末假日,许多年轻情侣都在计划如何度过这“中国情人节”。牛郎织女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是七夕这天不只是情人约会的日子,它可是难得的传统妇女节日,同时还是庇佑儿童、祝福读书人金榜题名的日子!
向七娘娘乞巧
大家都知道织女与牛郎的鹊桥之会,却鲜少有人知道织女在七夕真正的任务是什么。七夕有许多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与耳熟能详的七仙女息息相关,或许是“七”这个数字的关系,所有和仙女有关的习俗都是最小的那位,也就是“七娘娘”,台湾民俗又称“七娘妈”、“七星娘娘”、“天仙娘娘”等。
传说七娘娘的手艺灵巧,善于织布,因此凡间的妇女总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希望能成为巧妇,求得美满姻缘。所以七夕日又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乞巧”的活动。
乞巧的来源相当早,在西汉即有记载,古代笔记小说《西京杂记》云:“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风土书《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妇女们在七夕夜晚,向着月光以线穿针,若能穿过去,代表手艺如织女灵巧。另外还有把小蜘蛛放入小盒内,以瓜果祭拜七娘娘之后,开盒见结成的蛛网,若是织得密网,表示可乞得巧手。
到后来,穿针乞巧的活动已不只是民间小事,五代时描述唐朝风俗记事之书《开元天宝遗事》有云:“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从以上文献可知,在宫廷中的乞巧会有专门的场所,通宵达旦,相当热闹。而且还演变成趣味竞赛。
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穿针乞巧的活动──“投针验巧”──妇女们将平时绣花的针丢入水中,等细针浮上水面后,观察水底的针影,若显示出的是“散如花,动如云”、“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就代表乞得巧手。
除了保佑妇女,七娘娘亦扮演幼儿的守护神。小孩在十六岁之前,都让七娘娘护佑成长,等孩子长到十六岁那年,必须还愿祭祀,称“作十六岁”。还愿时必须供上清茶、果品、芋油饭、鲜花、凸粉、胭脂、红纱线,再做一种特别的“软粿”──比一般汤圆要大一些,压成扁圆型后,用大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凹槽。传说凹槽是给七娘娘装眼泪的,因为牛郎与织女一年才能相会一次,见面时难免伤心掉泪。这个祭祀活动也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成年礼。
拜床母
除了七娘娘之外,还有一位儿童的保护神“床母”。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床的形象是女性,除了保护儿童能好眠长大,也能保佑女性生育。传说小孩生下来有胎记,就是床母做的记号。
七夕日是床母诞辰,有小孩的家庭,当天傍晚通常会在儿童的床边祭拜床母,准备油饭、鸡酒为供品,并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给床母,祈求孩儿平安长大。拜床母时间不能太久,上香后立刻烧纸钱、撤供品,理由是床母要照顾小孩,没那么多时间享用供品;另一种说法则是,拜太久会让小孩赖床。
祭魁星
七夕除了是妇女幼儿的节日,同时是考生的日子。主掌考试的魁星爷,也是在这一日诞辰。魁星爷就是魁斗星,为廿八宿中的奎星,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又称魁星或魁首。古代士人中状元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指的就是魁星主掌考运之事。
早在宋朝时,魁星信仰极盛,到处都可见魁星楼、魁星阁。魁星的形象是一名蓝脸红发、胸肚全裸的大汉,一手执笔、一足踢斗,并站立在鳌鱼(《山海经》中的海中巨兽,似龙似鱼)头上,一脚翘起如钩,又有“独占鳌头”之意。寒窗苦读的读书人总是会在书房中摆上一尊“魁星像”,或是在墙上挂上一幅“魁星踢斗图”,讨个好彩头。
七夕不但是妇女孩童的节日,也是成人礼的日子,魁星爷又能保佑考生高中……看来七夕还真是个好日子。
其实七夕的传统习俗还相当多,而且大多与七仙女有关;各地的风俗又有些许不同,十分有趣!然篇幅有限,只能介绍一二。读者若有兴趣,不妨查查风土书籍,或是请教家中长辈,将可了解七夕日多采多姿的内涵!
来源:看杂志93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