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拥有保障快速经济增长所需的所有土地、劳动力和资源。物价偶尔会短暂飙升,尤其是食品价格,但很快就得到抑制。但这一切已成为往事。如果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 5.5%的上涨(连续第11个月超出政府的目标)有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供应压力正变得难以抵御。
人们对中国缺乏年轻劳动力的情况已十分熟悉。正如经济咨询机构China Insider所指出的,中国15至24岁人口的缩减速度大致达到日本的两倍。但对中国缺乏几乎所有其它资源的情况,外界的了解并不那么透彻。中国人均仅拥有0.089公顷的可耕地,2134立方米的可再生水资源,这两个比率在世界上都是属于极低的。那些根本性的推动因素,加上固定资产投资繁荣所需的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不断上涨,导致5月份中国CPI涵盖的八大类商品中有七类出现同比通胀加速(所幸还有一大类,即居住类,同比通胀持平)。而这一切发生的同时,短期流动性——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衡量——继续收紧。
中国经常出动防暴警察平息群体性事件的做法表明,北京方面对食品价格上涨的社会后果相当警觉。货币政策的影响则是另一个问题。迄今的政策措施大多局限于在边缘修修补补: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建议调整适用于农业物流集团的增值税,并鼓励超市与农民之间的直接采购计划。尽管此类措施可能缓解猪肉和卷心菜的价格动荡,但如果要抵消更为全局性的通胀力量,就必须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人民币正在升值,但其进展是断断续续的——自5月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年化增幅只有1.75%,而存款的实际利率跌至-2.25%。在结构性的涨价面前,这两项看上去都不协调。
原题:中国如何遏制通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