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兴趣从哪里开始(图)

发表:2011-05-23 17:5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周末,我们参观一个展览-古早劳动者特展,里头有个展柜展示了如何从考古出土的骨骸状况,去判定性别、进行当时社会劳动状况的推论。


 

尧尧 站在一幅又一幅的出土骨骸照片前,边询问文字说明,边仔细对照,还不忘在有疑问处一再和我讨论,我耐着性子,把记忆中所学从脑海深处挖出来,转换成他理解的语言,慢慢对他说明着。

“考古”是一般人非常陌生的名词,也是大部分人不太会有兴趣的领域。但是,这两年下来,尧尧不改其趣的不断摸索着,我曾在十叁行博物馆中,遇见好奇的志工,他问我:“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对于考古那么熟悉且充满兴趣?”

老实说,我也不太确定尧尧对于考古的兴趣是从何开始的。我想,这大概是在偶然间发现,好奇的触发下,引领自己不断探索,一点一滴的累积而来的吧。

最近,我看了洪兰老师的一篇文章“别急着找孩子的兴趣”,有不少的感触。在少子化时代,父母对于孩子 的期待,渐渐由传统“权威式的要求”,转而变成“有目的性的引导”。

所以,爸妈关心起孩子“兴趣”的问题,想要了解要投入多少金钱资源、耗费多少时间,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兴趣”?而这个“兴趣”又能持续多久、得到什么样的成效?

这让我回想起成长经历,至今还保有的“兴趣”为何?它是怎么来的?

我喜欢文学、音乐和阅读,由幼时至今不变。细细思量,这都来自于发自由衷的喜爱、长期不间断的主动碰触,慢慢内化于心,成为让自己快乐的事,然后它才留了下来。

我认真观察过尧尧,他喜欢考古,起因于好奇,试着想摸清它的面貌,在找寻和尝试的过程中,一层层 拨开面纱,却发现了更多吸引人的趣味,好奇与摸索不断地循环,然后,才成为他心中极感兴趣的一件事。

“兴趣”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不断变动的过程,需要透过了不间断的找寻与厘清,才会渐渐的浮现。

对于尧尧来说,考古是他当前感“兴趣”的东西,但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他会发现更多不同的趣味,也许逐渐改变方向,也有可能持续喜爱,往更深入、专业的领域探索,然而,一切都是未知数,只能慢慢等待。

曾有朋友和我讨论过,如果父母以这么随意的心情面对,那么孩子已显现的“兴趣”,会不会就消极的消散、无法成就良好的成果呢?

在我的想法中,“兴趣”应该纯粹以“兴趣”视之,如果我们真的重视孩子的自主发展,就该减少由父母标准出发的成果评量与成效要求,如此,也许才有机会留下孩子发自由衷的想望。

暑假前,砚砚 跟我提起他想找老师下围棋 。在学校里同学教他下围棋,他自己摸索了一段时日,遇到了一些瓶颈,由于家人都不太懂,也提供不了帮助,他就想去围棋教室上点课。暑假结束,他决定结束课程,我问他原因,砚砚说:“我的困难解决了,可以再自己慢慢研究。我喜欢下棋,但不喜欢为了比赛努力,这样会让我快要不喜欢它。妈妈,喜欢一个东西,不是为了赢别人吧?”

砚砚的话非常有道理,我也能理解围棋老师有来自其他家长的压力,需要有成绩的展现。两相权衡下,我们结束了课程。而后,砚砚依然不间断下棋,常可看见他坐在棋盘 前沉思,左右手对奕得 很认真,我觉得这样也很好。

对于孩子的兴趣,我非常珍视,但我更重视孩子的看法,因为这是来自于“他的兴趣”,而不是“我的期待”。在砚砚的下棋经验中,如果我重视以成就为导向的“兴趣培养”,大概很难留住他当初曾有过对下棋的心动,而这个喜好,也难成为长久的兴趣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我提醒着自己要永远抱持着充满好奇与等待的心情,我想看着他们慢慢摸索、慢慢改变,然后,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从自己心意走自己路”的可贵过程,而对我来说,他们任何的改变与成长,都有着出乎意料之外的惊喜迸现,其实也是令人蛮期待的事。



来源:丽人女性家园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