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就像小树一样,会不断生出大小枝节,碰到各种命运转折点。及时修剪和调整,小树才能笔直向上、参天成材。人生同样如此,怎样才能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呢?心理专家将详细解读。
升学参加集体活动
“小呀么小儿郎,背起书包上学堂……”《读书郎》的歌谣,几代人传唱。
上学,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从家庭走进学校,意味着从父母的怀抱离开,逐步走向社会。因此,无论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大多数人对校园生活都充满了美好的期盼。但很快,对家的思念、同学之间的摩擦、学业压力的增加、老师的严格要求等,都会给新生的适应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新生感到不适应,甚至害怕恐惧。严重者,幼儿和小学生出现分离焦虑,中学生出现叛逆,大学生出现交往障碍。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心理中心主任林红表示,环境改变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足够的处事和应变能力锻炼,遇到问题常会不知所措。
应对这些挑战,家长可以从入学前和入学初期两方面进行调整。在入学前的暑期,小孩子要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大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社会实践,独立体验社会,多参加同龄人的集体活动。刚入学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到外地求学的孩子,家长要多打电话问候,关心他的生活和思想,就像放风筝一样,慢慢放松手中的线。
结婚包容才能长久
所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拥有一段美好的婚姻,人生也就算是成功了一大半。
然而,当甜蜜的爱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婚姻,各种意想不到的苦恼却又纷沓而至。结束“一人吃饭、全家不饿”的单身生活,要时时挂念另外一个人的吃穿住行,让很多人觉得失去自由;从撒娇的大孩子,变成承担各种责任的“一家之主”,让很多人压力重大;还有各种不得不面对的家庭支出,比如还房贷、买车等,令很多人不堪重负……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婚姻很容易出现裂痕,于是,“闪离”、“玻璃婚”等词汇应运而生。
因此,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表示,为了应对结婚这一生活重大事件,夫妻双方要步调一致、共同努力。首先,转移生活重心,把对自己的关注逐渐放到对小家庭的关注上来。特别是习惯了“独食独享”的独生子女,要提醒自己,更多关注自己的伴侣。其次,相互支持,尽量包容。对于那些互相看不惯的“不良习惯”,不要一味反感和强硬禁止,而要先包容,得到对方理解和同意后,慢慢帮助他改正问题。最后,一起面对财务等家庭难题,增加婚姻的凝聚力。
择业要求不能过高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57.4%的心理压力来源于就业,其次为学习,而学习压力也与就业相关。
从小品学兼优的李霞和很多毕业生一样,正遭受“世上无伯乐”的打击。她觉得自己都麻木了,“给个活干就行”。
另一方面,“选择少难,选择多也难”。还有很多人,面临五花八门的职业,难以抉择。求职难,归根到底难在不知道怎么去求、求些什么。找不到工作的,希望找到工作;找到工作的,担心工作是不是最好的。
这种现象的产生,首先是因为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需要自己,结果处处碰壁;其次,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因而不知道何种工作能满足内心需要。
择业的踌躇在所难免,但提前做好功课,就会大大减少焦虑。第一,“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不是最差的工作”,尝试之后才会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第二,不要苛求一步到位。生命的精彩在于一步步接近理想,而不是立刻拥有一切,职业生涯同样如此。第三,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想清楚10年、20年以后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朝着目标努力。
育儿父亲要多担当
从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到优生优育、孩子为重,现代人的生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还是有很多人对生孩子发怵、甚至“想要不敢要”。
生儿育女是家庭生活最重大的转折点。特别是对女性而言,生孩子不仅要承受身体的创伤,还要面临生活方式转变和回归职场的压力。此外,经济压力的突然增加,让很多家庭措手不及,夫妻俩变得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据不完全统计,近七成的产妇出现过低落、抑郁情绪;9%的男性也会出现抑郁等负性情绪。
为了平稳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家庭成员一定要合力担当。首先,怀孕期间,要做好心理准备,比如给宝宝起名字、准备婴儿用品等。此外,孩子出生后,家人要主动分担起照顾婴儿和新妈妈的责任,不要只顾对着孩子乐,却忘了母亲生育的痛苦,最好轮流看护孩子,不要把某一个看护者累垮了。最后,可以多和有经验的家庭交流,学学他们的育儿、分配时间,甚至省钱高招。
中年让自己喘口气
曾经,一曲《最近比较烦》,唱出了许多中年人的心声。有调查表明,九成以上中年人感觉活得累。
步入中年,健康状况开始下滑,人们开始感觉体力下降,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其次,种种责任让中年人容易自我加压、不敢懈怠。他们总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更进一步,因而也更容易体会到梦想和现实的落差。最后,中年人扮演多种家庭角色,时时都有可能要处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生活问题。
因此,应对中年危机,自我调节和减压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证休息和睡眠;另一方面,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问题,把人生路上的难题当成“垫脚石”,而不是“挡路石”,凡事不要过分苛求,保持知足常乐、比下有余的心态,坦然面对各种人生变故。
退休结伴赶跑孤独
在日本,每四个高龄男性中就会有一个因为无人照顾和陪伴,默默离开人世。衰老是无法扭转的自然规律,于是,退休成为人生中不得不面对的艰难挑战。
离休或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生活方式和心态也随之改变。社会活动频率降低、交际圈子缩小,产生离群感;空闲时间多了,若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容易百无聊赖。严重者,空虚及孤独侵袭心灵,让老人郁郁寡欢,身体日益虚弱。
因此,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姚贵忠教授表示,老人首先要接受角色转变,告诉自己退休是正常的,并不是自己“没用了”;此外,发掘一些兴趣爱好,把生活变得充实起来,避免过于清闲。保证富裕的“精神赡养”。
来源:生命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