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双汇不惜成本发展了养猪业,也只能在局部保证食品质量,而从长远看,这种有悖于社会分工的发展模式只能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一个企业的自救,不可能带来整个行业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实现最终离不开严格的监管。
26日,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向媒体表示,今后将着重加强对上游产业链的控制,从源头上对产品质量把关。“现在双汇已经有养猪场了,种猪、商品猪都有,未来屠宰场建在哪里,养猪场就跟到哪里。”
遭受“瘦肉精”重创的双汇,推出了发展养殖业、从产业链上游管控质量的自救策略。然而,要想真正改善猪肉质量乃至消除整个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双汇仅仅从 “杀猪的”变成“养猪的”,还远远不够。
双汇自建养猪场的做法,与“三聚氰胺风波”后乳品企业自建奶牛饲养基地的做法可谓如出一辙。而且与“三聚氰胺事件”相似,“瘦肉精”的问题也是发生在养殖与加工的衔接环节,双汇决定自建养猪场,应该说是抓住了目前肉类加工产业的短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可能成为中国肉制品加工企业重塑产业链、挽回行业形象的一个转折点。
如果从双汇自建质量管控体系的角度来说,仅仅从“屠户”发展成“猪倌”是不够的。就像乳品行业在遭受“三聚氰胺事件”重创后,又被爆出“皮革奶”等新的质量问题,在生猪养殖行业中,饲料、疫病防治等重要的养殖环节,同样存在着种种质量和安全隐患,想要完全做到广告宣传中所说的“放心肉”,双汇看来还要继续发展“双汇牌猪饲料”、“双汇牌猪疫苗”。
然而,建造这样一个“生猪产业帝国”,单凭双汇一家企业很难做到,而且也不应该由双汇一家企业来承担。即便双汇不惜成本发展了养猪业,也只能在局部保证食品质量,而从长远看,这种有悖于社会分工的发展模式只能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消减企业竞争力。事实证明,仅靠一个企业的自救,不可能带来整个行业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实现最终离不开严格的监管。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暴露了部分食品企业社会道德的沦丧,也暴露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缺位。
从“苏丹红”、“孔雀绿”到“三聚氰胺”、“瘦肉精”,几乎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危及群众健康的安全事件被曝光后,才看到卫生、检验检疫等部门站出来调查问题、处理责任人、加强后续监管。
与双汇提出自建养猪场几乎同时,互联网企业网易也涉水养猪行业,其CEO丁磊宣称,不指望养猪赚钱,只是希望用资金、技术和见识给社会带来一套安全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模式。虽然丁磊并没有明说,但一家与食品完全不相干的IT企业都希望能够改变目前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可见我们的食品监管体系多么迫切地需要改革。
食品安全关系到亿万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不能等到出现了安全事故再去从重从严处罚。
因此,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但依然需要食品企业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更重要的是,政府能够切实加强源头监控、中间环节安全检测等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性工作,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齐鲁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