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水平的超预期上升和货币政策的明确收紧,表明一场对抗通胀的行动正在展开。面对因前期货币超量发行而引发的通胀预期,投资者应当何去何从?
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经济数据,其中,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创近24个月来的新高。就在数据发布前的10日晚,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7.5%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四大国有银行受10月份定向调控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已创下18%的历史新高。
此外,11日早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6242,11月份中间价已累计走高686个点,升值幅度达1%,而6月份汇改至今人民币汇率共升值3%。11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本周回笼资金300亿元,各期限央票发行利率逐步上行。
物价数据的超预期上升和多项紧缩货币工具的运用,表明通货膨胀正离我们越来越近。事实上,通胀的苗头此前已经多有反映,民间流传的“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疯、姜你军、油不得、糖高宗”等戏谑之语,描述的正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食品价格出现轮番上涨的情形。
无论成因多么复杂,通货膨胀终究是一种货币现象。全球金融危机后,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早已为经济复苏后物价水平的上升埋下了隐患。国内有超量发行的货币,国际上更有像美联储之类的二次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为刺激疲弱的经济,加快开动印钞机,这为货币在全球的泛滥提供了基础。其结果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热钱加速流入经济复苏良好的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
加息是克服通胀的一种有效工具,然而,年内再次加息则面临两难困境。首先,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利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若央行无法有效控制热钱流入,加息将衍生出更多的流动性,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尽管10月20日已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但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若未来通货膨胀继续在高位徘徊,将令居民储蓄存款搬家局面越演越烈。
因流动性泛滥,未来面临的通货膨胀格局可能更为严峻,央行再度加息的概率较高。根据近期的几次经验,加息的时机通常选择在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发布的前一天。
通胀实际上是对老百姓的隐性课税,因为它在无形中降低了货币的购买能力。不过,持币量的虚增会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因此,消费类板块的抗通胀行情有望呈现。另外,在通胀年代,资源类商品的价格通常会被推高。因此,投资像与黄金、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有关的股票、期货类金融产品,也有望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