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面临通胀升级,这使得中国央行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来为经济降温。今年制造业工人工资此前也大幅提高,那么中国现在会不会面临高工资和高物价互相作用的螺旋式通胀风险呢?
要寻找答案,首先就要追溯至通货膨胀的来源。国家统计局说,10月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0.1%,非食品类价格仅上涨1.6%。二者综合起来,总体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增幅就是4.4%,是两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
其中的罪魁祸首似乎是食品类价格:今年中国经历了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内供应短缺,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纷纷上涨。
那么,工厂工人的工资会不会也上涨呢?
非食品类通货膨胀是中国核心通胀率的主要指标,这也是涨工资后通常会产生的现象。世界银行(World Bank)驻北京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说,核心通胀率基本是由制造业工资上涨所决定的。高路易是世界银行最新的《中国经济季报》(China Quarterly)的主要作者,他发现,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在2010年前三季度大幅上涨,因为今年早些时候工人的工资大幅增加。
然而,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从2009年下降后逐渐回升,今年一直稳定在1.5%左右。制造业商品似乎没有为CPI上涨贡献多少。非食品类价格上涨的最大因素是住房,主要反映了租金和电费的CPI的这部分指标在10月份增加了4.9%。其他商品的价格,尤其是服装和交通,实际上在下降。
世界银行说,中国总体通胀率虽然可能高于以往,但不会失控。关键的原因在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走势,也就是为单位生产量支付的工资,看起来仍然不高。
此前,2009年,单位劳动力成本曾急剧下降。整体来看,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自2005年以来几乎未发生变化。高路易说,制造业似乎能够通过提高生产率抵消工资增长,我们没有强有力的理由相信这点有所改变。
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年轻工人越来越少、流动性越来越弱,这仍然可能继续促使薪水上涨。跟踪全球劳动力成本的机构IHS Global Insight分析师路易斯(Katherine Lewis)说,她预计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工人每年将会得到9%到12%的工资增幅。她说,这样看来,2010年的工资增幅是正常的。但各企业能够从工人那里获利更多,从而抵消这些增幅,因此他们不会面临涨价的太大压力。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经济师马骏说,劳动力市场中可能导致涨工资的变化会在其他种类的通胀压力中出现。
他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大多数低端制造和服务业工人都是农村的流动人口,他们在城市里获得的工资是他们留在农村的“机会成本”,如果最低工资每年涨15%,我们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那么农民的务农收入也将出现类似增长。
他说,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答对了,就是食品价格上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华尔街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