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再次成为华盛顿不和谐论战的主题、中美紧张关系升级的导火索,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在今年春季发生类似情况时,北京出台了一系列巩固信心的举措,并于6月份宣布将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成为那一轮调控措施的高潮。威胁恫吓、随后紧张逐步缓和,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模式,但这种状况每发生一次,出现新的金融与经济动荡的风险就会随之增大。
美国最近在人民币问题上的施压——包括上周奥巴马政府向世贸组织(WTO)提交了两份针对中国的起诉书——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11月份国会选举前美国政坛的不稳定性。但奥巴马政府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赢得选民的欢心。更确切地说,世界两大经济巨人——一个是最大债务人、另一个是最大债权人——对金融危机过后全球体系如何运行的看法发生了冲突。本质上,这场论战的核心问题是,谁应该为经济失衡负责,谁又该负责修正这种失衡。
问题的答案一度非常简单。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已经大受触动,准备在未来几年内增加储蓄、降低私人与公共债务。由此可以推论出,如果世界体系要想平稳运行,那么,某些国家必须减少储蓄。中国及其它债权国如今应带头实施这些必要的举措。
不过,北京似乎不愿意做出大的让步。3个月前北京宣布提高人民币弹性时,我曾指出,这是一项明智的外交举动,但再无其他。此后,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任何变动,直到9月初——自那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开始加快,但目前仍仅比6月份高出了1%。最近一次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国内齐声要求教训中国,另一方面也因为高规格政治会议与谈判即将到来。
中国有一个强有力的论点:人民币升值不会对美国降低贸易赤字产生很大帮助,因为美国出现赤字,价格只是部分原因,更主要的还是与结构性现象有关。结构性现象是中美两国储蓄与投资失衡的根本致因。日本上周采取的打压日元的干预举措,也给了中国抵制人民币升值要求的借口。华盛顿对日本举动接近缄默的态度,只能被北京理解为它在选择性地表现敌意。它这么做想必基于下述假设:它已不再视日本为商业威胁,而中国在商业上与政治上,都是它的竞争对手。
即便如此,北京方面做出让步,不仅会是精明的战略之举,也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尽管美国资产的持有者(尤其是中国央行)将会因人民币大幅升值受损,但升值有利于推动北京正广泛讨论的一种转型:转向更以消费为中心的经济模式。这种转型推迟的越久,一旦发生经济冲击,冲击力度就会越大。
尽管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的关注焦点,但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经济制度,这种制度使得中国国民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长期维持在50%以上。除非中国政府实施机构、企业、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扩大本土生产与消费所占经济比重,推动经济恢复平衡,否则,上述状况不会发生多少改变。而改革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
汇率纠纷历来都与全球经济体系根深蒂固的失衡有关。这种失衡需要修正举措,以及债务国与债权国的高度合作。这不是没发生过,如布雷顿森林时代 (Bretton Woods era),或许还有《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本周将迎来该协议的25周年纪念日)签署后很短的一段时间。但我们十分清楚,这些只是例外。
我们所需要的是全球领导力。不幸的是,华盛顿与北京都已被国内选举分散了注意力。但像中国这样的债权国始终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来带头发挥领导力,即使它们的不情愿已是声名远播。如果美国可以让中国相信,它逐年降低预算赤字与公共债务的承诺不是说着玩的,那么,它还有可能促使中国改变态度。
这并不容易。美国缺乏推出这样一个计划的政治意愿,最乐观估计,大概也要等到2012年总统大选之后;而中国在2012年领导层换届前,不太可能会实施大规模经济与社会改革。不管怎样,美国能做的事情有限。最终,还是必须说服中国。
本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纽约参加联合国(UN)扶贫峰会,并与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会晤。这将是缓和形势的一次机会,尤其是考虑到,美财政部已定于11月中旬发布半年度汇率报告。该报告可能会指控中国操纵汇率,而该指控意味着两国必须对簿WTO,并可能实施关税惩罚。
如果出于自身的原因,中美不能够或不愿意与对方就贸易与汇率问题进行接触,那么,双方在其它关键政策问题上合作的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合作失败将留下真空,可能只有保护主义来填补。如果是那样的话,去全球化进程将会开始,而这对谁都没有好处,尤其是中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金融时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