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肾” 玛曲湿地风光不再 黄河支流断流

发表:2010-08-29 11: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被誉为“河之肾”的甘肃甘南州玛曲湿地,近年来面积缩减加快,致力于湿地研究和保护的兰州大学教授杜国祯表示,玛曲湿地面积的萎缩,是黄河下游支流断流的原因。

位于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带的玛曲湿地,近年来面积加快缩减。当地泥炭地开发、矿山开采、公路及城镇化建设以及过度放牧,也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兰州大学教授杜国祯曾发出警示,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国第四大沙尘源。

杜国祯:“是在加快,就是黄河水源涵养功能补给的能力降低嘛。玛曲湿地的这个面积的萎缩,黄河河南、山东一带断流的原因之一啊 这个隐患是存在的。”

据报导,玛曲黄河沿岸已出现的长达220公里的沙丘带,目前玛曲县沙化草地面积已达69.5万亩,沙化面积仍以每年3000多亩的速度递增。玛曲民众王先生说:

王先生:“气候变化有关系,气温上升啊,黄河的河岸两边出现了很多沙丘,20年以前好像没有。”

据报导,自上世纪80年代起,被誉为“黄河之肾” 或“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风光不再,黄河的27条主要支流中,已有11条常年干涸,另有不少河流成了季节河,大部分山谷的小溪绝流,地表径流量和土壤含水量锐减。
 

来源:新唐人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