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1871年,清政府在上海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沪局”,负责挑选学生进“预备学校”,施以训练,以便甄别该生是否合适长期留学海外。由“幼童出洋肄业局”副监督容闳负责招选出洋幼童。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受到欧风美雨的冲击。“父母在,不远游”的惯性思维依旧顽固地束缚着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一开始几乎没有人报名。面对这种形势,容闳审时度势,把招生范围划定在受西方文化影响深远的东南沿海,尤其是以今珠海地区为中心的广东香山县一带。并在是年夏天,专程来到他的家乡——南屏和附近的香港和澳门招募出洋幼童。其中香港本是容闳早年的求学之地,人事地理极为熟悉,一到香港,会合先到的曾兰生,广为宣传朝廷选送幼童留洋的章程。
消息一下子传遍了全岛。当时,香港岛上有一位安徽籍商人谭伯村,看到幼童留洋章程,立即想到一位安徽籍老朋友詹兴洪的儿子詹天佑,字眷诚,今年十二岁,刚读完私塾,正生计无着。
原来,詹兴洪为安徽徽州人氏,祖上是书香门第,因经营茶叶致富,来到广东,不想后来遇到两次鸦片战争,广东十三行纷纷倒闭,詹家生意一落千丈。詹兴洪也读过不少诗书,但因家道中落,不得已从广州搬到海南县。詹天佑即在海南县出生。
谭伯村从小看着詹天佑成长,这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刚毅,聪敏好学。谭伯村因为经商,平时常教詹天佑一些珠算常识和数学题,小天佑算得既快又准,但从不炫耀自己。谭伯村认为这是成大器的素质,将来一定会有成就的。他膝下无子,只有几个女儿,所以非常喜欢詹天佑,经常从香港带回些西方的画报杂志,让詹天佑阅读。
谭伯村专程从香港赶回南海县,跟詹兴洪夫妻商量,让詹天佑报名留学西洋。詹兴洪夫妻原有两个儿子,詹天佑是老大,小儿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詹兴洪虽然很想让儿子读书求学,但无力供养,至于把儿子送到花旗国留洋,詹兴洪想都没想到过。詹天佑的母亲更是舍不得,一想起儿子要漂洋过海,一去十几年,禁不住泪流满面,事情僵这儿了。
谭伯村十分焦急,生怕误了报名日期,晚上,他与妻子商议道:“你看詹家老大如何?”
“你说是天佑呀,这孩子忠诚老实,你不老夸他聪明好学,将来必是个人才吗?”
“现在朝廷正在香港招收幼童留学花旗国,按天佑的禀赋,留学西洋,将来必为洋翰林,一辈子的金饭碗,可惜詹氏夫妻舍不得,机不可失呀!”
妻子道:“詹家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小儿子夭折,老两口全靠这个宝贝儿子。漂洋过海送往花旗国十几年,谁不心疼呀。你要真心成全天佑这孩子,何不把我家四女儿许配与他,让詹氏夫妇放心。”谭伯村妻子心直口快。
谭伯村拍了一下额头:“对、对,这是个好办法,我怎么就没想起来?”
第二天,谭伯村夫妇来到詹兴洪家里。谭伯村妻子先开了腔:“我听老谭说,朝廷要选聪颖幼童去花旗国留洋,你家詹天佑真是生逢其时,今日儿子留洋,明朝就是洋翰林,一辈子的金饭碗。我家老谭,想让我的四女儿谭菊珍许配给你儿子,将来天佑出息了,我家四女儿不也跟着荣华富贵。”
一席话说得詹兴洪夫妇眉开眼笑,詹兴洪感动地说:“你们夫妇俩真是高看天佑了,我俩家结为秦晋之好,这是虎女配犬子呀,太委屈你家四女儿了。”
“你就不用讲客套了,明日,我们请来媒人,摆一桌酒席,订下亲事,就让天佑去香港报名。”谭伯村妻子快人快语。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谭伯村、詹兴洪带着詹天佑急急赶往香港。
容闳原计划在香港招五六名幼童,已经有罗国瑞、容尚谦、邝荣光、潘铭钟、吴仰曾等五名幼童确定下来。容闳本打算近日带上五名幼童返回上海,詹天佑就在这时赶来报名了。
容闳看见詹天佑第一眼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詹天佑生得方脸阔耳,宽额隆鼻,浓眉下一双圆眼,闪烁着熠熠神采,一派睿智气象。容闳问了一些简单的四书五经常识,这难不倒詹天佑。容闳又问道:“你报名留学西洋,所为者何?”
“我家住南海,看见大海上行驶的洋船快速无比,不知为什么。听我父亲说,这种洋船上都装有蒸汽发动机,这种蒸汽发动机是一个英国少年瓦特发明的。我到花旗国留学,一定要学机器制造,长大了为我中华建造快速无比的大船。”
有志气,这真是英雄出少年,容闳心中暗暗称奇。
“四书五经中你最爱读哪一家?”
“我最爱读《孟子》,《孟子》中的文章易读易懂。”
“你可背诵一段,我来听听。”
只见詹天佑双手一背,朗朗出口:“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容闳心里十分高兴,这名幼童录定了。
容闳转向詹兴洪,拿出“出洋志愿书”,请詹兴洪签字画押。
詹兴洪心情沉重,在谭伯村的鼓励劝说下,哆哆嗦嗦在“出洋志愿书”上签了字,“具”了“结”,“具结”的全文是这样的:
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童男,詹天佑,年十二岁,身中面白。徽州人氏。曾祖文贤 祖世鸾 父兴洪
同治十一年三月十五日
詹兴洪 亲笔画押
30多年后,就是这个詹天佑,在英、俄列强的重重阻挠下,不惧讹诈,不畏威胁,不听谣言,不怕失败,勇敢地承担起设计建造京张铁路的重担,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两个第一,发明了“自动挂钩”,至今为世界铁路所通用。京张铁路通车的仪式上,来自英、法、美等国的铁路工程师发出由衷的赞叹:京张铁路沿线山水之险恶,工程设计之巧妙,工程质量之高超,施工成本之低廉,为世界铁路史上所仅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京张铁路的建成,是中国近代史上让国人少有的几次在洋人面前扬眉吐气。在此之前,中国的路权、建造权、经营权一直控制在洋人手中。詹天佑与京张铁路让中国人自豪地告诉世界,中华民族的智慧、能力、艰苦卓绝的创造力,无与伦比。这在一派“东亚病夫”的嘲笑声中,在晚清末年的“独轮车”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而又有谁知道,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谭伯村老先生,竟是京张铁路的第一个奠基人,后人又怎能不感叹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这句警世名言呢?后人又怎能忘记,容闳为中国近代教育而筚路蓝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呢?
还要交代清楚的是,詹天佑1881年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回国后,与谭伯村的四女儿喜结良缘,并育有二男五女,白头偕老,幸福度过一生。
1914年,当詹天佑独自设计,依靠中国自己的工匠修建京张铁路成功的消息传到耶鲁大学时,耶鲁大学深为詹天佑感到自豪和骄傲,经校董事会研究决定,授予詹天佑土木工程系名誉博士,并预留两个名额,供詹天佑子孙免考试进入耶鲁大学读书学习。后来,詹天佑的两个儿子果然免考试进入耶鲁大学,先后毕业,回国后继承父志,供职铁路。
来源:大清幼童留洋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