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看,它是人类文化败落到终点的邪恶表演
在过去几千年当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东西方文化都在逐步败落。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来源于神传,蕴含着神对人类的深厚关爱。但是也在不断败落、偏离。西方文化相对简单明了,但是也存在败落现象。近几百年来,西方出现了对上帝的怀疑与否定,同时宇宙间的邪灵带动人们把实证科学奉为信仰。
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出现于世,将共产邪恶主义强加给全世界,尤其把中国当成它的目标领地,把中华自古的神传文化全盘剿灭,而且绝对不允许神传文化从新发生。所以共产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其实是人类文化败落到最后的一页历史,是一场邪恶的表现、表演。
神传中道,光辉博大,领先世界
天人之间,流传中道,包罗天人
【王道文化,天人之际】
中华文化可以简要地概括为王道文化,包括王道的政治以及全部的物质、精神生活安排。王道文化的根本就是在天人之际的视野当中,追求人类共同生活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合一。
【道心人心之间,留传中道】
这个文化的根本,就在于“中”。《尚书》记载了上古时期舜帝对禹的嘱托:“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实质危陡,道心实质深微。一定要精纯,一定要专一,切实把握这个“中”。据说,这也是尧帝曾经对舜的嘱托。
在根本上,中华就是因此而称为“中国”。
【天人之间,选择中道】
中华文化重“道”、重“德”。如何对待人心与“道”的关系,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此中华文化所选择、留传的,是在“道心”与“人心”之间施行“中道”,其实就是在天人两个境界之间选择中道。
因为宇宙中有许多生命层次,高出人类的生命对于人类所追求的境界没有兴趣,恰如人类不在乎蚂蚁所搬动的虫尸,也近似于正人君子瞧不起小偷面对钱财的贪婪。对于人类而言本来是正当的需求,例如米饭清香、服装细滑、名誉地位,在更高生命看来都不屑一顾。这不是说祂们所喜好的是相反的东西,而是在祂们的境界里有更加超越、善好、美满的物质以及相互关系、内涵。所以属于人类而言的好东西,就无法让祂们有一点兴趣。人类社会自我鼓吹的“罗汉斋”等等饭食名称,客观上是对神圣的侮辱。
中华文化不鼓励人们追求物欲,但是也不鼓励脱离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清修。中华文化弘扬的中道,就基础于人类生活的正常需要、趣味、生活方式,同时包含了继续向更高生命升华的关键。
【普遍关爱为根本,即身升华为指向】
这个继续向更高生命升华的关键就是“普遍关爱”的心性。就具体而言,就是不脱离现有生活方式的“普遍关爱”。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众生生活的引领,以及在不同范围的完善、贡献。当然也不排除清修。所以中华文化是一种即身修炼的文化。
【大隐市朝,半神文化】
道家留传在世间的一部分主张“隐居”。但是在中华文化的更深层次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小隐隐于寺,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真正的升华就在社会生活当中,就在贡献人类、升华自我的过程中。
所以中华的文化,又是一种半神的文化。如果按照中华文化的要求去做,当达到要求的时候,就不仅是人的境界,而且可能已经达到了神或者半神的境界。这在中华历史上屡见不鲜。
【包罗天人,以中道而为王道】
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内涵以及效果上,包罗天、地、人所有生命的境界。
所以中华文化讲究的“中道”,实质是让人用“中道”的方式,在既有的环境中,完成生命的升华,达到天地人三才的和谐合一。其实就是以中道的方式,行王道的政事与生活,以及修炼。
留传王道,以史纪之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据说,《阴符经》是广成子留传给黄帝的一部经书。在《阴符经》中,广成子给黄帝界定了什么是王道。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者,万物之盗。万物者,天地之盗。人者,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这大地上的一切物质与生灵,都是为了丰富人的生活,让人们用,供人们玩。这些所有的物质与生灵,都由天地得生,也都由天地所杀。但是人在其中负有职责,要让三盗适宜,那样天地人三才就安定了。
【天人之际,王者为四大之一】
“王”是人中之首,可以主宰万民,从本质职责上应当“贯通天地人三才”,辅助天地、引导人民达成天人合一。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王”的伟大可以与“道”、“天”、“地”相比拟,是因为“王”主导着人民的生活文化,影响着人们能否更好地与道合一、与天地合一。
【以史纪王,忠实监督】
鉴于王对人类、对人类能否与道合一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中华文化设立了“史官”,主要纪录王者的一切语言与行为。根据《礼记》记载,史官需要完整记载王者的言行,有所行动则左史记之,有所语言则右史记之。而且史官有权、也需要完整纪录王的一切言行,王自己却无权观看,更无权修正。中华史官一直能够掌握国家的最高机密,包括上古流传的文献、天文历法等一切资料。在一定意义上,“史”在文化传扬方面的地位高于王。
【以史纪中,传承文化】
“史”的字形是“一只手握着‘中’”,表明史官的职责要通过纪录从而给后人留传“中道”,也就是留传中华文化的本质,其间包含尧舜禹留传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史官能否恪尽职责,影响着中华后人能否认识中华文化的根本内涵。
【史官的传统】
中华史官具有超常的忠实传统,忠实于自己的职责。据记载,齐国君主齐庄公与大臣崔杼的妻子有私情,到崔杼家淫乱。崔杼的党徒激愤而杀死了本国君主齐庄公,崔杼控制了齐国。齐国太史在史册上如实记载:“崔杼弑其君”。太史的记录要進入国家档案,崔杼要求太史用委婉的笔法予以修改,太史拒绝,崔杼就杀了太史。于是更换太史的弟弟继任,还是不肯曲笔修改,又被崔杼杀死。再换太史的三弟继任,还是不肯曲笔,崔杼再杀之。但太史的四弟仍然记载“崔杼弑其君”,崔杼就放弃了。齐国另一位史官称为南史氏,听说太史一家都死了,就拿着竹简赶过去,听说已经记录完了,才回家。 司马迁在汉代著作《史记》,把汉高祖刘邦的流氓出身、无赖行径披露无遗,把项羽列入《本纪》与刘邦等同,都是出于史家传统而秉笔直书的典型例子。
【对历史的信仰】
因此,中华的历史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历史,其中蕴含着特别的天人角度,无数史官家传的忠实传统,以及他们对于天人之际一切重要演变的记录。司马迁自述他的理想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说”, 正是此意。 因为人类的一切演变最终是天道对人为的回应,所以从历史中能够看出人事为什么能够兴盛、为什么能够衰落;所以人应当从历史的真实当中去追究、去恭敬天意。中华历史的传统堪当此任。首先是因为神传赋予史家的职责与眼界,另外是因为史家能够忠于职责,其节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所以《九评》指出,“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识。中国是世界上信史最长也最完整的国家,盖中国人要依据历史来判断现实,甚至从中达致个人精神的升华。” 中华历史当中包容巨大内涵,是中华文化注重历史的根本原因。
神传文化,是真根源
【博大精严,非是人为】
从整体上看,中华文化以天人关系为主题,以确立中道为内容,以王臣配合为体制,以史官纪录为验证,构成一个完整、博大、精严的体系。这个博大精严的体系不是出于人的设计,而是出于神对人类的系统传授。“神传”是中华文化的真正根源。
【语言文字,来自天授】
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源很深,是一种神传的文化。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它超越了地方、水土语音的差别,给中华造就了统一的文明构架。他所传达的内容不只是人类所使用的器具、所经历的生死、所瞩目的悲欢,而是还涉及天地人三才、身心生命升华、神与人的关系、王道的传续等许多根本问题。为了表达如此深刻的内涵,汉字没有采取拼音形式,而是采取了表意结构。为表意而成文的基点就起始于中华上古传承、观察的天地神人物。《说文解字》的次序“始于一而终于亥”,代表了从天地浑合到阴阳续生的完整循环,就是后代贤人许慎注解上古神圣之意的典型例子。
因为汉字表达了如此超越、博大的内涵,所以历史记载黄帝时期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夜鬼哭”。
因为仓颉文字的出现,后代人就可以知晓天道,这在宇宙中、在人类千万年的文化上、在所有生命的生死轮回看来,都是一件无比伟大、无比壮观感动的事。
【神器工具,指导参照】
上古神圣还给中华留下了一些超常的工具,帮助人类理解天地的变化。这在汉字、易、干支、中医等方面有典型的体现,但不仅于此。
八卦、甲子等都蕴含着高出人类经验的更高科学。据《阴符经》阐述,八卦与甲子是一种演算工具。“所以圣人知晓自然之道是不可违背的,据以做出规范。如果是极端宁静的道,那是律令历法也不能符合的。手中有了奇妙的器具,这里面演生万千的象。八卦与甲子,神验的机窍就暗藏在里面。阴与阳相互推动优胜的途径,明明白白地都表现在象当中了。” 中华传统首先给人留下了修炼的部分,可以达到超越时间,所以“律令历法都不能符合”。但在其下的境界,就可以运用八卦甲子的工具,推算各种变化。
八卦等也可以给后人以智慧的启示。对于八卦的产生,孔子如此赞誉:“古代包牺氏作天下王的时候,仰面则向天上观看显象,俯身则向地上观看法则,观看鸟兽的文理以及地方的特点,近处取法于自身,远处取法于各种物类,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制作八卦,用来通达神明的德性,用来状类万物的情况。” 孔子说:“易包含着圣人之道四方面:用来言论推崇他的辞句,用来行动推崇他的变化,用来制作工具推崇他的卦象,用来卜筮推崇他的占断。” 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归藏》、《连山》、《周易》,记述了他们对于天道以及各种事物的体验、总结与崇敬。
【留传修炼,指引升华】
修炼是中华文化中更加重要的部分。广成子在《阴符经》中,首先给黄帝界定天人关系,其中提到修炼:“人的性有巧与拙,可以下伏潜藏。九窍的邪劣,在乎三个关键,可以动,也可以静。火从木头上生起来,灾祸发生就一定毁坏。奸邪生成于国家,时机变动就一定崩溃。知道这个道理而修正精炼,就称他为圣人。” 后来黄帝治国成功、丹成升天而去,给中华文化留下了一个最引人注目的修炼例证。至于其他的修炼者,自古及今代代出现,数不胜数。
【远古开辟,五千流传】
其实中华文化的神传,早自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九评》在叙述中华文化的起源时指出:“‘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等等都是如此。
但是中华文化如此博大深厚的内涵,在远古时期尚未充分展开。至黄帝时期得到系统展开,并通过五帝、三代,经过周初圣贤、孔孟老庄、历代贤圣,流传了上下五千年。所以《九评》对中华文化做出一个简要的概括,说:“中国人真正的文化是五千年前由黄帝开创的,因此把黄帝称为‘人文初祖’。”
启示人类,始于中华
【立心天人,构成中国】
所以中华文化的立心在于天人之际。目标是要达成三才合一,引领升华。如果要达到三才合一,完成升华,中华文化认为必须走“中道”。所以既不可以单一讲“天”而否定“人”,也就是不主张走完全宗教化、否定世俗意义的路线。同时也不可以单一讲“人”而否定“天”,也就是不能完全把人肉体的愿望、需求的满足作为社会体制的目标。
中华文化认为如果单纯满足人低层次的欲望,会发生严重的危险后果。所以文化的基本路线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文化的基本定位是“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既要富民,也要教导人民敬天法地,尊道而贵德。
【始于中华,启示人类】
因为中华文化立心于天人之际,而不是仅仅立心于本国富裕,更不是立心于扩张领土,所以中华文化本来属于所有的人类众生,而不是只属于华夏民族或者任何单一的民族。
所以中华文化的起点虽然在黄河流域,始于炎黄子孙,但是后来逐步扩展到达长江流域,渐渐至于更广。在唐代影响已经遍及亚洲,后来继续扩大。目前传统的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伟哉中华,辅相天地】
这个影响力的根源在于神传所包括的深厚、伟大内涵。因为这些内涵并不是人造就的,所以影响力的根源实际不是中华炎黄子孙作为人类本身对其他人类的启示。
中华炎黄子孙在伟大文化的塑造下涌现了许多圣贤、无数有名的和无名的英雄伟大人物,造就了光辉的现实文化、与富强的国度,给世界上临近的人们提供了仰慕、学习的楷模,在一定成度上完成了“神传于中华、启示于人类”的任务。
【难哉善哉,辅相天地】
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同时也是艰难的。因为在人类社会如果要展现正面的意义,往往需要有反面的因素作为衬托。当时,中华文化之中出现了众多极其光辉的英雄,但是也出现了众多极其恶毒的佞臣、残酷的事件。就像岳飞给人类展现了什么是“精忠”,当时也出现了谄媚当朝皇帝、不顾国家大义的秦桧,出现了风波亭上的惨案、“莫须有”的冤屈。“秋雨绵似泪,涕涕酸心肺。” 真正伟大、正确标准的坚持者遭受毫无人性、毫无道理、毫无底线的疯狂迫害,让人回想之间,心酸不已,欷歔流泪。所以中华文化的历史,比其他民族多出了许多光辉,但是也多出了许多苦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