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委员“嘴下留情”背后的权力自私

发表:2010-03-06 02:0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两会去了,(政府官员)就嘱咐,你们要考虑参加两会时说话嘴下留情,什么都需要钱,地方财政靠什么,就靠卖地、建房这点儿东西,嘱 咐了又嘱咐,你们要考虑切实利益”,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府参事冯世良说,有的政府官员还表示,“你怎么想就怎么说,但起码你得对我们负责任。”(3月 5日《新京报》)

不知道代表委员赴京开会前被嘱咐,是例行公事的明规则还是打招呼式的潜规则,但不管哪种情况,这种嘱咐都极具特色,耐人寻味,冯世良委员所揭曝的“嘴下留情”“要考虑切实利益”的嘱咐更是如此。

对这种嘱咐应该多方位审视。首先,嘱咐代表委员嘴下留情,说明了一些政府官员对代表委员尚存敬畏之心,这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权力的敬 畏,另一方面可能是担心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不留情面的发言,会影响自己的政绩。正如建言审查拆迁条例的北大5学者之一、北京大学学者王锡锌表示:有的地 方还是有所谓的“父母官”意识,“父母官”意识就是“家长”意识,他所关心的可能未必是房子旧了、危了对住户会有什么不方便,他关心的是城市的形象,当 然,这背后有利益。

其次,这说明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的背后,涌动着复杂而巨大的利益博弈。此前,联合其他四位学者上书国务院要求 修改旧拆迁条例的北大法学院副院长沈岿披露,他收到一封地方拆迁办主任的信件,该主任在来信中说:“总的感觉是国务院法制办的草案太草率,法学家的意见不 靠谱,”并表示,没有拆迁,就没有中国近十年快速的城镇化。应该说,这种论断才是不靠谱,是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思维的产物,但该拆迁办主任如此不惮于 表达和叫板,也足以说明其背后的实力之大。

王锡锌称,在拆迁条例修改讨论过程中他曾接到一些地方政府市长、管理者打来的电话。这些人担心方案出台后城市怎么发展、经济怎么发 展,甚至有市长直言,如果新条例出台,市长这个职位就没法做了。不管市长没法做是否夸大其词,但仅凭市长赤膊上阵反对拆迁新条例就足以看出博弈之激烈,反 对声之高。

最后,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一些代表委员被权力干扰、不能自主的现状。临行前,已经放出话了,表面看,这种嘱咐姿态很低,有期待代表 委员嘴下留情、高抬贵手的谦抑,但实际上更像是胁迫与警告,比如,“起码你得对我们负责任”。如果代表委员不听政府官员的“警告”,恐怕不会有好果子吃, 一旦开会后回到当地,也许会被穿小鞋。

如此种种,不免令人担忧,它让我们看到了权力任性和权力自私。如果政府官员对新拆迁条例过于排斥和抵制,新拆迁条例还会顺利出台 吗?如果政府官员对代表委员“威逼利诱”,硬中带软、软中带硬,代表委员还怎能独立履职?推而广之,如果一系列关乎公共利益的决策都被一些权力干扰、阻 挠,那么,如何捍卫公共利益?也许一些有益的改革无法推行,或者在推行中被异化,比如公车改革,实行货币化管理本来是个好东西,但一些官员拿到手的钱比原 来配备公车时还多。

令人欣慰的是,被打了招呼的冯世良委员并没有嘴下留情,而是勇敢揭曝出来,可谓嘴下不留情。问题是,不知道有多少代表委员能够像冯世良一样敢于直言。笔者期待,那些同样被打了招呼、要求嘴下留情的代表委员,不妨向冯世良委员学一学,这样才不辜负民众的信任和重托。

来源:国际在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