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儿园对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种的总部大院,这个大院因其自办的一个幼儿园而出名,那里的孩子经常能有组织地在距其不远的一家党的喉舌里进进出出,在一些官方堂会上训练有素地堆出灿烂笑容,或歌或舞,或载歌载舞。
大院门口有个商店,除了卖一些法律不禁止公开出售的军用物资外,还有一些各地优质名牌土特产,其中就有沁州黄。那儿的沁州黄的包装让你看一眼首先想到的不是粥,而是自公元1636年到1911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生活的那个家族--每一件包装都是明黄的底子,有的绘有五瓜金龙,有的干脆画个皇帝在上头。价格嘛,自然因其精美包装而贵得让我只有问问的份儿。
"这么贵,有人买吗?"我问军嫂模样的售货员。
"有人买吗?切,这还快断货了呢。好多人买了送给首长们。"军嫂用表情批评我没见过世面。
不知道首长们看到包装上的皇帝--这个他们当年最反对的封建主义的总头子,会不会觉得受到亵渎,跟访客说一句"你这个小鬼,搞什么搞嘛!"但我想,小鬼们走了之后首长们一般会以"拿来主义"处理这东西--小米熬粥,皇帝扔进垃圾桶。
这个小店我N年前曾经来过一次,是外地一个供职于国家某暴力机关的朋友要求我带他来的。这个朋友年中秋前依例要给领导意思意思,又想搞搞新意思,听说北京的军队大院卖特供烟,就来了。当时我想这种特供烟可能跟以前见过的那些特供酒差不多,无非是茅台、五粮液上多印几个诸如"专供某某单位"的字。一俟走到柜台前,我立即呆若木熊(依体量,我不能算鸡,熊更合适)--"军威""军旗""战旗",品种繁多,包装精美,价格不菲。
"八一,有吗?"
"有。要金的还是白的?"
"白的。"
朋友跟售货员一问一答,我听着像接头暗语。售货员转身进了里屋,我以为下一步就是"肖飞买药"的情节。结果不是。售货员拿出来的真是一条烟--纯白的包装上军徽闪耀,"八一"二字尤其夺目。
朋友接过烟,付了钱,开封取出一盒,复开封,翻开盖,指着翻盖衬里处一行红色字跟我说:"看,有这行字的就是真的。"他又跟售货员说:"再来两条。"我拿过烟定睛一看肃然起敬--"请首长评吸"。
不服不行,时代真的进步了,特供烟已经超越了毛泽东手里的什邡雪茄和邓小平指间的小熊猫。
说起毛泽东,想起了这两天看到的一篇文章。题目叫《60年代初的西餐菜谱》,文章出自一个叫"毛泽东遗物馆"的网站,网站标称"毛泽东遗物馆是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直属的事业单位"。这里的史料应该是可信的。
全文我附到后面。这里先节选一些有趣的段落与大家分享--
60年代初,毛泽东在吃过几种西菜后,突然对西餐中的几种菜肴感起兴趣来。他想,原来西餐中也有许多菜肴的制作方法妙不可言啊。1961年4月26 日,几位工作人员会同厨师为毛泽东精心订制了一份西菜、两菜汤菜谱。从保存下来的西餐菜谱来看,内容尽管谈不上十分丰富,但己比较周到的照顾到了毛泽东的饮食喜好。这份菜谱包括七大西菜系列,即鱼虾类、鸡类、鸭类、猪肉、羊肉类、牛肉类、汤类。毛泽东不大喜欢牛羊肉,也许他有些嫌弃牛羊肉的膻昧。他在诸多肉类中独独对猪肉钟情不悔。他喜欢红烧肉,倘若一段时间未吃还真有些嘴馋,往往主动提出来"打打牙祭"。60年代初工作人员制订西餐菜谱时,考虑到毛泽东这一特点,特别为其安排了小乳猪,这样便能做到肥瘦适中,面面兼顾。
看过一本叫《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的书,里面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主席曾对身边工作人员宣布:"我们就实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还有这样一句话"据身边的人回忆,在困难时期,毛泽东曾有过一星期不吃米饭,7个月不吃肉、不喝茶的记录。"
1961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那些西餐主席到底吃了没有?我想既使吃,也一定是流着泪嗯下去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你在哪里?(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