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玉的神秘面纱(一)(组图)--玉是什么?什么是玉?

发表:2009-07-27 21:2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玉,原是蕴藏在山间,沈积在河底的天然矿物,经历众多名工巧匠的采掘琢磨,钻研雕镂,使玉注入了另一种品味卓绝的生命表征。

中国历代玉器温润圆熟,晶莹剔透。长久以来接受古老文化的渲染附会,逐渐被赋予各种神祕色彩,并成为中华文物的瑰宝。华人对玉,一向有着特殊的尊爱之情,而延伸发展出一个优秀而古老的玉石文化。在中国艺术的广大范畴里,玉器艺术源远流长,且独具特色。

从历代传承遗留下来的玉器不难发现玉的造型、纹饰、色泽及触感,不仅是艺术家对美追求的具体表现,更可以代表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精神。玉看似遥远抽象,又充满古意,在欣赏之余,是否试图了解属于古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玉的实质内涵。现在就将玉的神祕面纱层层揭开

玉是什么?什么是玉?

雖然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深厚愛玉、尊玉的文化傳統,然而對玉的質地,卻無嚴格的界說。古代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者,也就是所有美麗的石頭,都稱為玉。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玉的定義是: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所謂的五德是仁、義、智、勇、潔。意思是色澤美麗溫潤,表裡一致;敲擊時聲音舒暢悅耳;堅韌而不被折彎;可以磨製得稜角方正,而不會割傷人的美石。

在這種廣義的認知之下,許多寶石都可以列「玉的行列」,所以中國字裡有許多玉偏旁的字,分別解釋玉的層次與質地。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探訪與考證,曾經被視為玉的寶石,都有了自己的專有名詞。例如:古代的「瓊瑰」現在稱為「瑪瑙」。古代的「琅玕」就是現在的「松綠石」。古代的「水玉」就是現在稱的「水晶」。

軟玉和硬玉

現在學者研究玉器,多強調所謂的科學定義。以礦物學而言,玉分為兩類,一類是軟玉,另一類是硬玉。軟玉和硬玉都是屬於鏈狀矽酸鹽類。軟玉是角閃石族中的鈣鎂矽酸鹽,所以軟玉又稱為角閃玉或閃玉。而硬玉是輝石族中的鈉鋁矽酸鹽,所以硬玉又稱為輝石玉或輝玉。輝玉有著隱約的水晶結構,具有玻璃的光澤,清澈瑩潔,相較之下,角閃玉的色澤比較接近於油蠟的凝脂美。大致上,兩者都有白色或半透明狀,尤其是純白的角閃玉,俗稱羊脂玉,細膩溫潤,相當受歡迎。如果以摩氏硬度表來看,鑽石的硬度是10,軟玉的硬度是6.5,硬玉的硬度是6.5~7.0。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發展到高度成熟的階段,留下大批精美的玉器,這些玉器主要都是角閃玉,也就是軟玉。而硬玉的大量使用是十八世紀晚期以後的事情。常見的軟玉有白玉、黃玉、碧玉、墨玉等,而硬玉就是大家熟悉的翡翠。漢朝時,翡、翠二字的意思是指生長在廣西一帶的鳥。翡是紅色的鳥羽毛,而翠是綠色的鳥羽毛。宋朝時,翡翠二字連用,指稱一種綠色的玉,色澤與當時人們熟悉的碧綠色角閃玉不同,所以將硬玉稱為翡翠。

有鑑於雕琢玉器的主要玉材是角閃玉和輝石玉,因此有些學者僅稱這兩種玉材為「真玉」。然而由考古發掘的資料中顯示,也有不少軟硬玉以外的玉材作為雕琢的材料。所以研究中國玉雕藝術,不能謹守礦物學者嚴格定義,必須考慮多項因素,許多似玉的美石,因質地具備五德的條件,而納入玉器行列,這些都稱作"代用玉"。目前市面上流行許多代用玉,像是;新山玉、南非玉、澳洲玉、菲律賓玉等。

歷代也有各種不同的代用玉,有的代用玉流行在某段時間,但也有的代用玉被人採用的時間很長,時斷時續,諸如新石器時代的岫岩玉、商朝時的南陽玉、漢朝時藍田玉。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詩-「錦瑟」,詩中就有一句「藍田日暖玉生煙」,藉以溫暖的曙光照著藍田山上的玉,浮昇起綿綿輕煙的情景,表達愉快的心情。

古玉新玉
  
玉有古今新舊之分,先人將舊玉的名稱又稱作「古玉」,並將古玉分成二種,也就是「傳世玉」和「舊玉」。兩者以入不入土為劃分的依據,未經入土的玉稱為「傳世玉」;入土重出的玉稱為「舊玉」。傳世玉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從未陪葬過的器飾。舊玉是從墓葬中挖掘出來的玉器,數百年以至數千年,越古老的器物越有價值。

 
種界定的方法和現代不同,現代人分古玉、新玉,大致是以年代來區分,把年代較遠的稱為古玉,近年來才開採出來的叫新玉。在清末民初時代,世人將清代以前的玉器稱為舊玉,清代的玉器稱新玉。而現在的珠寶古董商,則因清朝距今也有上百年以上的歷史,所以不將清初的玉器視為新玉。大致以民初以後的玉,才稱為新玉。從歷史考古的角度來看,古玉是重於新玉。而從藝術、雕刻的觀點來看,清乾隆時代玉器的雕琢幾已達到頂峰,因此精巧的雕琢,要在新玉中找尋。不管古玉、新玉,都是美麗的礦石,古今的認知與定義皆如此。




来源:中华文化天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