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在此之前,所有的国家都是"王者治国"。而美国宪法则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国家宪法。从此,民主宪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政体登上了人类的历史舞台,两百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成为现代政治的主流。就是美国这样一个民主宪政的典范国家,它所铸造的一美元硬币上赫然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信仰上帝"。
民主宪政真的和信仰无关吗?
世上不存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世上第一个民主国家美国和它的宪法的本源又在哪里呢?让我们听一听美国总统是怎么说的吧。罗斯福总统曾在纪念五月花号清教徒的演说上说:"三百年前到达此地的五月花号清教徒,改变了这一块土地的命运,也因而改变了这一个世界的命运。"那么历史上的五月花号清教徒究竟和美国这块土地,和今天这个世界又有怎样的渊源呢?
五月花号(Mayflower)是1620年一艘从英格兰前往美洲新大陆马萨诸塞的普利茅斯殖民地的搭载清教徒的客船。1620年11月11日,五月花号船上102名新移民中的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该公约写道:"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耀,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这些签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庄严立誓签约,自愿结为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地能得到更好的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被认为是对这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合适、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这份公约成为美国日后无数自治公约中的首例,它的签约方式及内容代表着"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思来决定自治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强权来决定管理。"
《五月花号公约》和之后的《独立宣言》被公认为美国宪法的两大基石。《五月花号公约》开宗明义"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能说和信仰无关吗?再看《独立宣言》,"我等之见解为,下述真理不证自明:凡人生而平等,秉造物者之赐,拥诸无可转让之权利,包含生命权、自由权、与追寻幸福之权"。显而易见,《独立宣言》将"生命权、自由权、与追寻幸福之权"等这些"无可转让之权利"视为"造物者之赐",这不是信仰又是什么?
不仅《五月花号公约》是出自清教徒之手,据考证,签署《独立宣言》的五十六位美国的缔造者中确定有五十位,或者五十二位是基督徒。因为绝大部份立宪者是基督徒,他们的政治哲学自然基于他们的信仰,因此信仰也必然在这部宪法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试举例如下:
1.法律之下人人平等来自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仰,圣经说:"神不偏待人。"
2. 宪法是基于独立宣言的主张制定,所有的人都「被造物主赐予某些不能夺取的权利」。这些权利最早在那里表明的呢?就在十诫里。
3. 宪法被赋予保护个人自由的义务。身为基督徒,立宪者相信"主的灵在那里,那里得以自由。" 《加拉太书》说:"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得稳。"
4. 宪法是基于开国者了解人是有罪的而制定。因此,他们分散权力,行政和立法分开,立法和司法分开,以致没有一个团体在另一个之上。由三位一体的神学概念衍化出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
平等、自由、人权、三权分立是构成现代宪政的基石,而这些基石无一不是从信仰的神殿中搬来的。能够说信仰和宪政无关吗?
不仅美国宪法和对神的信仰不可分割,就连美国这个面目一新的国家的诞生也同样是拜信仰所赐。
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民是美国人的祖先,说起美国的诞生就不能不说清教徒,而说到清教徒又不能不说到发端于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简要地说就是当时大权在握的罗马天主教教廷日益腐败堕落,教皇成了CEO,专权敛财,滥发赎罪券,激起有识之士的愤怒,他们为了维护信仰的纯洁,自行组织新教,和罗马教廷分道扬镳,从此走自己的信仰之路。宗教改革中出现了一位影响深远的大宗师名为加尔文,这位加尔文大师和开创民主宪政,引领风骚两百余年的美利坚合众国大有关系。德国历史学家兰克(Leopoldvon Ranke)说:"加尔文是美国真正的立基者。"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班克罗夫特(George Bancroft)称加尔文就是"美国之父"。
两位历史学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美国人的先祖-来自英国的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加尔文认为虔诚的信仰与完美的德行是每一个将要得救的基督徒的义务,他们应该在世间努力工作以荣神益人。他的教义受到许多工商业者欢迎,成为新教主流。加尔文的新教由长老治理教会,长老由教徒直选,牧师由长老聘任。加尔文建立的教会因此也被叫做"长老会"或者"长老教会"。长老会由牧师和不受神职的长老集体管理教会,认为任何人都不得享有无限权力,并且认为教会人士可以参加政治活动,使世俗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所以长老会掌权的国家,一般教徒更重视经济、民主制度和公众教育。
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认为《圣经》才是唯一最高权威,任何教会或个人都不能成为传统权威的解释者和维护者。换言之,他们既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也坚决反对国王对教会的"领导"。清教徒们由于坚持自己的信仰而在国内饱受国王的迫害,因此他们大批移民海外。许多清教徒来到新大陆的目地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维护信仰自由的新天地。正如《五月花号公约》所示,清教徒们仿效长老会所建立的民众自治团体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雏形。正因如此,班克罗夫特才说道:"不尊敬这份回忆和尊重加尔文之影响的人,就是不知道美国自由之来源的人。"
美国的革命就是十三个州的殖民地群起脱离大英帝国并创建美利坚合众国。在美国这个国家诞生之前,当时北美各州殖民地的人民普遍没有以美国为祖国的观念,相反他们中大多数在革命爆发之前仍然沿袭过去的习惯,将大英帝国视为自己的祖国。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将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的?显然不是爱国主义,因为那时革命被视为分裂和叛国的行为。也不是《独立宣言》。没有一个广泛而又深厚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就能把不同地区的群众团结在一起去反抗一个强大的帝国,在历史上至今还没有任何先例。一纸《独立宣言》在当时只是表达了民众的思想,可是它却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塑造民众的思想。那么是什么将十三个不同的殖民地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是什么在漫长时间里塑造了北美民众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赋予他们如此巨大的勇气,在明显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敢于迎战当时世上最为强大的帝国呢?又是什么让那支衣衫褴褛的业余民兵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屡败屡战,众志成城,最终创造历史的奇迹呢?是信仰,是对神的信仰,这一切都是对神坚定不移的信仰所创造的奇迹。
让我们回放一些当年的历史片段吧。1730 年至 40年间,一个被称为"大觉醒"的宗教运动横扫了许多的殖民地,这场重大的复兴帮助把那些不同的殖民地连系在一起,并使他们合而为一。它加强了圣经对那个年代美国人生活的重要性。路易士安那州立大学研究所的所长桑多兹博士(Dr. Ellis Sandoz)断言道:"教派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部份是受到几十年来大觉醒均质化和民主化的影响,以及它隆隆的回音和余震的结果。独立大会和联邦会议上的领导人无疑都是具有信心的人。"(笔者按:此处的"信心"是指对神的信仰之心)
再者,大觉醒帮助殖民地人民更肯定他们在圣经里所看见的共和政府体制。桑多兹引用了鲍德温(Alice Baldwin)的一段话,是她在研究大觉醒过后,在维吉尼亚州与牧者所谈的内容:"南方长老教会牧师的政治概念是根据圣经而建立的。是根据律法所建立起来的基本体制,人民拥有神所赐的天然、不可让渡的权利,政府是统治者和人民之间所立的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人民具有不受压制的权利,统治者要负责并保障这点,这些概念似乎都是他们所教导的教训......在南方就如英格兰一样,牧者帮助平民熟悉独立所要争取的东西,其所持的体制信念、成文的人权宣言,以及州和国家政体制定的基本原则。"
因此对自由的追寻从殖民地的牧师讲台怒吼延展开来,大多数是在新英格兰,以此点燃了独立战争。
想知道当时大西洋彼岸的大英帝国是怎么看待美国革命的吗?它不被认为是在新大陆发生的美国革命,而是被称作为"长老教会的反叛"。有一位热心的拥护殖民地者写信给乔治二世说道:"我个人以为所有这些不寻常的行动都要怪长老教会。他们是煽动所有这些夸张手段的主要管道。"而当这些"不寻常的行动"传到英国时,首相沃波尔(HoraceWalpole)在议会上说:"我们的表亲美国和一位长老会的牧师跑了。"想知道这位牧师指的是谁吗?他就是威瑟斯庞--普林斯顿的校长,是唯一签署独立宣言的牧师。
在独立战争时,革命军里超过半数以上的士兵和军官都是长老教会的。虽然在革命军里的军官阶级不多,其中之一称之为"上校",而所有参加美国革命的上校,除了一位之外,竟全都是长老教会的长老。说它是一场长老教会的叛变也不为过!
是的,他们真的参加了革命!为什么呢?这是由于长老教会助成了政府形式的产生。当教会独裁瓦解时,不可避免地便导致政府的自由。众所皆知,长老教会反对独裁与所有形式的君主制度。就如詹姆斯一世说过:"长老会反对君主制度,就如神对魔鬼的态度一样。"
班克罗夫特再次说到加尔文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能地被判定是属于共和政府模式。存在于长老教会的政府形式,是唯一于1776年之前,在这块大陆上存在了七十五年的共和政体,而美国政府大体上只是它的一个复本。
长老教会扩展到的每一个角落,便随即产生一个共和国。世上存在的每一个共和政府,是受到长老教会和加尔文主义影响所产生的。这是一项被无以计数的历史学家所做过的声明。在教会里,平信徒被授权予以管理教会,打掉了非阶级以上的人才可以管理的论调。教会回归到自由的领域之中。在政治上,波特那博士说:"加尔文主义一直是共和政府主要的源头。"
早在1636年,马萨诸塞州的殖民者就正式通过了自己的宪法----《清教徒法典》。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大多数殖民地已经实行了数代人的自治。当大英帝国试图以"法律"为名,堂而皇之地剥夺这些人所最为钟爱的自由的时候,强烈的怒火在北美十三个州全面爆发了。
美国革命的风云人物亚当斯(Samuel Adams)是一位热心的基督徒,他被称为"美国革命之父",他视自己为"最后的清教徒"。多种史料显示,亚当斯是催生独立战争的最重要人物。《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宣称,"亚当斯比起任何其它美国人,是最会挑起殖民地的人反对英国统治的人物。"这位清教徒亚当斯先生于1772年在波士顿所建立的"殖民地联合会"(Committee for Intercolonial Correspondence)是当时推动美国独立的核心力量。正是这个组织,提供殖民地在连络困难上的凝聚力,以保持联合所需要的合一;正是这个组织,针对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压迫,第一个喊出了独立运动时著名的口号"没有王,只有耶稣是王!" (No Kings but King Jesus!)
二十多年间亚当斯为自由所做的贡献至今光耀史册。那么他是根据什么来谈自由和公民所应得的权利呢?他写道:"乃是借着阅读和仔细查考伟大的律法颁布者,和基督教会的头所颁布的理论而有的,而这些都清楚地记载并公布在新约里,人们可以从当中了解到这些权利。"当 1776年签署独立宣言时,亚当斯宣告道:"我们把这一天交还给掌权者,所有的人都应该顺服他。他掌管天地,从日出到日落,愿他的国度降临。"
派崔克亨利(Patrick Henry),这位基督徒爱国者是美国革命时期的另一颗耀眼的明星。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的议会上,亨利发表了他那篇永垂青史的演说-"不自由,毋宁死!"(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这篇著名的演说已经成为了英语演说的经典名篇,相信熟悉英语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亨利深知信仰对这个国家的建立有着极其巨大的贡献。他曾说:"我们不可能不强调这个伟大国家的建基,乃是根源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因着福音而兴盛的!为了这个原因,其它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亦能在这里享受被保护和敬拜的自由。"
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同样是一位虔诚的信仰者。在他的离职演说中,他说道:"所有导致政治兴盛的性质和习惯之因素,宗教和道德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支柱。如果某人企图推翻这些,而认为人类仍能获得伟大和快乐的支柱,那么这人自称爱国是徒然的......。我们必须小心,不要耽迷于某种以为离了宗教和道德还能维持的假设里面。"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亚当斯在美国立宪大会上给我们后人留下这样一句箴言:"最好的宪法,最好的法律,也不能保证给普遍败坏的人带来自由和幸福。"
这些民主宪政的奠基人是如此深受信仰的影响,了解了这一切,谁还能说信仰与宪政无关呢?其实加尔文主义和清教徒对美国社会的巨大影响远远超出政治领域,遍及美国的经济、美国的文化、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人引以为豪的价值观等等诸多领域,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加尔文,没有信奉加尔文的清教徒就没有今天的美国,就没有今天的世界。也正是因为如此,罗斯福总统才会在纪念五月花号清教徒的演说上说:"三百年前到达此地的五月花号清教徒,改变了这一块土地的命运,也因而改变了这一个世界的命运。"这就是信仰对美国的影响,对民主宪政的影响,对全世界的影响。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鉴古就是为了知今。在今天,《九评共产党》和三退运动正在唤起全中国的觉醒,正在解体中共邪党暴政,正在催生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美国人或许不知道"饮水思源"这句中国话,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五月花号公约》和《独立宣言》视若拱璧,也不妨碍他们对清教徒和大觉醒运动给予那么高的历史评价,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给《九评共产党》和三退运动一个与之相称的历史地位呢?当年美国的诸位开国先贤们勇于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勇于走美国人自己的路,今天的中国人为何就不能具备同样的才智和魄力呢?
翻开历史,《五月花号公约》和《独立宣言》的那些缔造者们当中没有几个"专家"、"教授",他们大多来自草根,是极为平凡的普通人,他们给后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根本就不是什么深奥难懂,高不可攀的东西,而无非是当时作为普通人,作为一些有信仰的,有正义感的普通人所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美国的宪法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没有什么玄虚,很简单,就是这些有信仰、有正义感的普通人,他们认为这个新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们就怎么定的这个宪法,美国的宪政就是这么来的。
将来中共邪党解体之后,新中国的宪法怎么制定呢?也是同理,新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宪法就怎么定呗。那么新中国究竟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要让我说,答案就在九评之中。没有九评中所揭露的一切邪恶和暴政的中国,就是我所期待的新中国。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