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喇嘛:流亡是最好的选择
1959年3月10日发生在拉萨的冲突事件,改写了西藏的历史轨迹。中国政府开始在西藏全面推行北京所称的"民主改革",达赖喇嘛流亡印度。
50年转眼就过,人们也许会问:"假如他当年选择留在拉萨,西藏今天将会是怎么样的格局?"
在"西藏起义"50周年前夕,我在达兰萨拉的达赖喇嘛官邸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收起了一贯的笑容,抬头仰望了良久,表情严肃地回答说:"很难作出推测。"
他指出,假如北京一直贯彻1951年签订的《十七条协议》的话,就不会发生1959年的冲突。
不过他随即表示,流亡是最好、也是正确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继续抗争、继续弘扬藏传佛教。
他并且提到了十世班禅在五六十年代向中共提意见、抗议北京对藏人的打压后,反而遭受近十年的牢狱之灾。
达赖喇嘛暗示,在中国当年极左的政治路线下,自己即使留在西藏,也很难有什么作为。
心灵的缺失
作为藏传佛教精神领袖,他的选择,自然也成为了很多藏人的必然选择。单是在1959年跟随他出走的就有8万多藏民。
这些藏人当中有很多当年还是小孩,再加上之后出生在印度的,对于这些人来说,流亡并不是自己的选择,因此也谈不上"假如当年留在西藏,如今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假设。
流亡藏人:流亡是必然的选择
我在达兰萨拉和印度首都德里市郊的"西藏村"走访时,所有受访者都表达了同样的心情-"在物质生活上还可以,但是心里总是思念着家乡,毕竟如今过着的是寄人篱下的日子。"
1978年出生在印度的藏青会副主席旦正昂杰说:"虽然我很享受目前的生活,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这种怅惘似乎成为了流亡藏人的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结。
流亡的未来
虽然达赖喇嘛本人和西藏流亡政府都对印度政府的收容和关照表示感激,然而对于普通藏人来说,在异乡的日子总是不容易。
西藏流亡政府总理桑东仁波切表示,在印度的流亡藏人的失业率超过20%,就业成为了流亡政府的最大挑战。
他指出,流亡政府本身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而年轻藏人又很难在印度社会上与当地人竞争。
另一方面,流亡政府议长边巴次仁对于近来年轻人移居西方的趋势有点担心。
不过桑东仁波切则认为,无论在那里的年轻藏人,他们都抱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海外待的越久,这种认同感就越强。
事实上,我所接触到的藏族青年对前途似乎都充满信心和期望,并没有因为流亡的种种不利条件而灰心。
过去的50年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50年,流亡藏人的生活会是怎样一番光景?他们又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来源:BBC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