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岗教师冤案录之一

发表:2009-01-31 06:1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鉴于教育对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鉴于教师权益屡遭侵犯;鉴于中国被辞退下岗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众多,下岗教师问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鉴于民生观察工作室近年来接触并关注了十余省市下岗教师的维权抗争活动;鉴于中国各级政府对下岗教师的合法诉求一再无动于衷,近十年来未见出台实质性的解决措施。相反,下岗教师们的维权活动一再遭到打压;鉴于下岗教师和我们都对政府的冷漠和不作为越来越失去耐心、越来越感到不满和愤怒。二00九年,民生观察工作室将加大对教师尤其是下岗教师维权活动的关注。

为此,我们特于今天发布中国下岗教师冤案录,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外界更深入地了解到下岗教师问题的由来,以及现状。本工作室为此进行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实地调查、电话采访等。现在我们已撰写完成了来自全国各地多起下岗教师冤案录,各省的民办教师维权志愿者给了我们这个行动很大的支持。

今天首先发布来自湖北省随州市老民办教师彭发友,从教近四十年的冤情和处境,其它教师的案情我们将陆续发布。


彭发友:任教近四十年 老来一无所有

中国下岗教师冤案录之一


彭发友是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人,一九五八年彭发友十八岁时开始从教,一九九九年五十九岁的彭发友被辞退回家,期间从教三十八年。现在,近七十岁的彭发友住在他曾经执教,现已废弃的村级小学里,他和老伴靠种点农田为生。除了维系基本生存,彭发友另一件工作就是上访!

一、热血青年走进课堂 多年一人独撑一校

彭发友1940年2月16日出生于随州市(原随县)曾都区万店镇油锅岭村(现九里岗村五组)。彭发友说:"我是五八年响应党两条腿办学方针参加教学工作的",那时农村小孩要上学既没有老师又没有学校。彭发友任教的第一所学校就是油锅岭村小学,当年该学校没有校舍,彭发友就借本村村民左宗友的私房将学校办了起来。在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彭发友先后被调到邻村十大队小学和玉皇庙小学任教了两、三年,一九六三年,彭发友又回到了油锅岭小学。为了让油锅岭村的孩子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学校,彭发友和他的学生就在油锅岭山坡上挖山不止,硬是在这个小山坡上建起了三间茅草屋,油锅岭小学正式诞生了,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室,这里也成了彭发友老师的家。

谈起那段时光的艰苦和办学条件的简陋,彭老师有许多感慨。他说,那时建房木料欠缺,房子没有窗子,就用土砖砌窗砌墙,他自己动手印了不少土坯。茅草屋时间长了,容量露水和塌陷。下雨天往往外面大下,屋内小下。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茅草屋必须经常更换茅草,彭老师就经常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到五、六十里外的高城五大队砍茅草回家盖教室。他自己砍、自己挑,路上挑累了喘口气就再接着挑。

在办学条件方面,当时学生没有课桌椅,彭老师就发动学生自己从家中带。教室白天是学生上课的地方,晚上则是彭老师办公和住宿的地方。白天彭发友是教师,晚上他则成了学校的守夜人。开始教学时,由于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彭老师就根据学生年龄大小的情况办起了一至三年级的复式班,三个年级都是由他一个人带。日子年复一年的过去,彭发友在这里任教一直到一九八四年,其中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二年十年时间全学校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

尽管一个人支撑起一个学校,但彭老师那时的工资待遇低得可怜。1958年至1961年,彭老师每月的工资为十五元;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彭老师每月的工资为二十六、七元;从1973年开始,彭老师按一个中等劳动力,只计算工分;从1976年开始,彭老师在被算工分之外,每月多了六元钱的补助;八十年代开始分田到户时,彭老师每月的工资为三十元左右;后来到了九十年代,彭老师每月的工资才增加到上百元,因为工资是按年给,往往这一年的工资拖到下一年发。1999年彭老师被辞退时,他的年工资为二千二百元,每月平均一百八十元左右,九九年的工资只到他被辞退后才算给他。

尽管条件艰苦,待遇低,彭老师还是认认真真教学。他自己在1973年至1984年间被任命为油锅岭村小的校长,1970年他还光荣地出席了随州市首届教育大会先进学校代表会议,会上介绍了他所在的学校的办学经验。油锅岭村小因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后来发展到有八名教师。彭老师因此也得到了社会的好评,被人称为"茅草屋里拉古牛"。

二、一生从教两次被辞退 老来一无所有

1984年当彭发友从教近三十年的时候,油锅岭村村支书冷光全为了让其胞弟冷光贵进入学校,先是免去了彭发友的校长职务。当年的9月29日,彭发友更被"精简"回家。2008年12月28日,民生观察工作室一行二人前往油锅岭村调查时,我们看到油锅岭村一组村民赵明付在证明材料上写道:一九八四年"9月27日村支部叫彭离校,9月29日大队支部又安排干部亲属进校"。

这是彭发友老师第一次被辞退,也是他的第一个冤案。为此他开始了上访,他从大队、学校、办事处、教管站、乡政府、随县教育局,一直到当时的随县县委书记刘荣礼那里。后刘荣礼批示成立专案组,调查彭发友的事。专案组当年派随县教育局干部刘耀学等人专门到万店调查,彭发友得以"平反",于1989年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重返油锅岭村小学,一直到1999年。彭发友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就是在此期间,彭发友的妻子敖华珠看到丈夫的处境,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一度精神出现错乱,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后才痊愈。

正是因为这次被辞退,彭发友被认为民办教师工作出现了"中断"。

重返学校后,因不满村委会和学校种种乱收费的行为,彭发友向上级政府举报了学校的种种不法现象,从而再次招致干部们的不满。1999年,万店镇政府根据上级政府的精神出台文件,规定对于男教龄满三十年的民办教师可以退休。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干部们再次将彭发友辞退回家,这一年彭发友五十九岁,从教三十八年。辞退时,彭发友拒绝领取数千元的所谓的辞退金。

到了退休年龄再次被辞退后,彭发友既未被办理退休手续,一直期望的民师转正为公办教师的梦想更是破裂。一怒之下,彭发友和他的家人于1999年10月的一天将油锅岭村小学的大门锁了二天,结果彭发友和他的儿子、儿媳三人被拘留,当时担任生产队长的儿子的队长职务也被免除,当队长几年的工资也被拒绝支付。

被辞退回家后,由于没有退休工资,彭发友和老伴只得以种点农田为生。彭发友告诉我们,由于她和老伴都老了,现在二人只种了一亩多耕地、一亩多坡地,并以此度日。彭发友说:"我当民办教师不仅误了一生,还把一家人都害了"。

三、十年上访不归路 感叹"我只怕等不到解决的那一天了"

第二次被辞退回家后,彭发友立即开始了新一轮的上访。为此,他一个人上访过,随州其它民办教师集体上访他也参加过很多次。仅到北京上访,近七十岁的彭发友就去了四次。1999年农历腊月,他第一次到北京上访;2003年腊月,他再次去北京上访了一个星期;2004年农历正月18,彭发友又到了北京;2006年,彭发友一个人又去了北京。

彭发友因此成了上访"骨干"和上访"钉子户",成了当地的"不稳定分子"和重点监控对象。当局甚至发动他的家人对其进行监控和"劝导"。彭发友的女婿是个公办教师,每次上访,当局都会派他的女婿来"劝他回去",彭发友的上访也让其家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008年11月27日,彭发友和六十八岁的老伴敖华珠到万店镇中心学校(万店镇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中心学校为其出具一份他本人从教年限的相关证明,当时中心学校相关人员让其下周再来。12月1日周一,彭发友、敖华珠二人依约来到万店镇中心学校,结果副站长马中立一口回绝了彭发友的要求。彭发友、敖华珠二人便说"为什么连个证明都不打?",二人于是滞留在中心学校不肯离开。马中立等人则叫来了万店镇派出所警察,强行将二人拉了出去。12月2日,彭发友、敖华珠二人找到万店镇政府干部马少华,马少华说可以让中心学校为他们出具证明。12月3日,彭发友、敖华珠二人再次来到万店镇中心学校时,马少华也赶了过来让中心学校工作人员为彭签字,马中立闻讯赶过来后立即阻止说:"这个字不能签,如果签了,他教龄那么长,要是解决了又要我们中心学校出钱"。

随即,彭发友、敖华珠又被赶出学校办公室。到一楼后,彭发友突然发现妻子敖华珠拿出不知什么时候准备好的农药喝下了,随即倒地不省人事。2008年12月28日,我们前往彭发友家调查时,敖华珠刚刚出院回家,当时她一直躺在床上,不能下地。

十年来,彭发友并未提出过高要求,他已放弃了转为公办教师的要求,他只要求能够老有所养,但当局一直以他教龄曾中断,不在编不在册为由,拒绝为其解决问题。要说彭发友的上访一点成果都没有也不是事实。从2007年底开始,彭发友享受上了农村低保。在彭发友提供给我们看他的低保存折上,我们看到,彭发友到现在总共领了三次低保:2007年10月25日一百八十元;2008年5月二百四十元;2008年10月三百元。而彭发友一直要求办理"退养"迟迟未能落实。

在老伴喝药后,彭发友说,他总有一天会也走到这条路上来的,但他要喝药不会在随州当地喝,他要到教育部去喝,而彭发友还一再对我们感叹:"我今年都六十九岁了,我只怕等不到问题解决的那一天了"。


2009、1、29

来源:民生观察工作室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