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谱〈长恨歌〉 (图)

作者:梅英 发表:2008-12-09 22:5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优美、精炼的语言,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故事缠绵悱恻,至为感人。因为它写出了千古爱情的美丽与凄凉,使千千万万曾经拥有爱情经验或情感丰富细腻的读者感同深受,故而千古传唱。爱情能否只有美丽,没有悲凉?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因为欢乐与悲伤总是相生相成,长伴左右。

诗歌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其实这句话一出现就注定了故事的悲剧性。唐玄宗重色、求色的前奏,必然导致荒淫误国,必然导致李、杨二人的不得善终。
玄宗寻寻觅觅,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怎能不导致误国?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带着贵妃仓皇逃入西南。然而,在马嵬坡,百姓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要求处死杨贵妃,于是,唐玄宗只得任人将贵妃缢死。杨贵妃的死,是整个故事中关键性的情节,故事发展至此,他们的爱情已真正成为一场悲剧。之后,诗人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的种种感触。

〈长恨歌〉的后半段,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道士上天下地找不着,后来在海中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的化身--字号太真的仙女,太真得知汉家使者到来,迫不及待、殷勤地迎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结笔,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恨」什么?一般人皆认为是家国之恨。然而,此恨亦有可能是三千不受宠的良家子之恨,更有可能是李、杨二人爱情不得之恨。对李、杨二人而言,两人沉浸在爱情的盲目与不理性下,国家似乎并不重要,能否生生世世在一起,才是两人的所想所要。贵妃死后,玄宗茶不思、饭不想,想起以往的美好岁月,看着眼前哀伤之景,听着断肠之音,内心始终无法接受贵妃已逝的事实。而太真得知汉使至,乃惊魂未定、徘徊无定止,以至于「花冠不整下堂来」,并且「玉容寂寞泪阑干」,流下了寂寞伤心之泪,表现的是怨妇的情怀。

太真要使者转承金钗和钿给玄宗,乃是以金钿之坚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并且告诉使者:她和玄宗曾经彼此秘密承诺,两人将生生世世为夫妻。因为有这样的愿望,所以,两人未来将续前缘。抛却仙女光环的杨贵妃,已然堕入红尘深入。因为彼此的愿望与誓言,他们二人将生生世世为情所困、所缠、所魔。曾经是有为君王与一代美女,如此为爱痴迷,为情纠葛,在人间的情欲中感受爱情的失与得,体会心酸与苦楚。是可叹?复或可怜?

结语

这样一个宛转动人的爱情故事,谱出了一首人间的真爱之歌。从欢爱的极度之乐,到荒淫误国的政治悲剧,再反射出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情海漂浮的夫妻,用情之深,用情之专,一般人难以企及,就是因为用情过深才导致悲剧的发生,才造成情爱不得之恨。深入二人内心与情感世界,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痛彻心扉,这难断的情丝到底是一痛苦的玩物呀!

这不禁令人反思:因为情,所以衔恨抑郁;若无情,怎有恨?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