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视野】中华神传文化解言

作者:诸葛明心 发表:2008-12-01 00: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原子弹和洪水劫难之后,神传道德*智慧型包容文化历史地安排到中华神州。

每 个民族的起源都是关于神话的传说,神州的神话从盘古牺牲开天地而折射出其敬天、效天为人;再到三皇”天地人”三才的智慧表达的是中华由道而儒的崇敬天地的 自然神信仰,天地人三才有时间顺序地各司其职,共创中国九州文明的一种和谐而非斗争的智慧。能具体读到正统史家文字在是五氏、五帝的神话,《史记五帝本 纪》上记载:三皇(1)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从原始石器时期,负命下世,开天辟地,传授世人八卦﹑历法﹑中医﹑文字﹑ 耕作﹑和铸造;崇德敬神,以身教化,于是神传道德*智慧型包容文化的起源在近3000多年人神共世﹑传奇般的年代被历史系统的奠定。

注释(1)三皇时代等于唐子老师《世界思想简史》五氏时代,这儿主要是引述《史记》定义,但个人认为老师这样划分,让更加清晰。


2 两帝三皇神话,蕴含了中国的自然神信仰、封建制度和天文地理的文化来源;


《孝 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那么, 盘古天帝牺牲而身体化成日月、光热、山水以及江河湖海等,天地由此而来,然后孕人。去感恩,孝敬父母的延伸不就是敬天,对自然敬畏吗? 具体来说,对自然的敬畏、人自身的需求,就会延展出对自然中各司其职不同的具体神坻的信仰,这些普遍见于古代世界各地的多神论思想中,在古希腊和近代西欧 的自然哲学里,依然很普遍,例如:古希腊宙斯国度,在中华神州就是有神通的玉帝天国。而“三皇”的故事可谓中国“天地人”三才智慧的神话表达,天皇分部 落,地皇定年历,人皇设九州,其中就具体的包含封建制度和天文地理的文化。


3 五氏神话和五帝传说,则述说了神传文明生活和知识智慧教人化性的文化道路。

“ 五氏”的神话,很形象地描绘了中华远祖由林中、洞中的原始时代到河边、屋中、家里的文明时代的变化过程。“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是由“钻木取 火”而得名的;“伏羲氏”又称“庖牺氏”,是由“养牺牲以供庖厨”而得名的,相传他还教人结网捕兽捕鱼,驯养牲畜;又说他“教民嫁娶”;“神农氏”相传他 用木料砍削、揉制成启土、锄地的耒、耜,教人种植五谷又说他尝百草,发明医药,还说他“耕而作陶”,在“耕而食”的同时,又能“织而衣”,更说他设立集 市,交易有无等等。五帝传说,明显是君王修道和道德教化的历程,黄帝创建的酋长联邦国,颛顼法天道制义法,调理五行以教化;闻言而辨,能洞悉远方;仁厚而 威严,慈爱而笃实;尧帝仁德如天,智慧如神;舜帝迎宾能使客肃然起敬,入林能雷雨中不失方向。“五氏”到“五帝”就是侧重从转变成文明生活到侧重知识智慧 教人化性的过程。


4 神传中国道德文化,告诉中国人怎么遵守心法生活。

道:“道”字从“辵”部,辵部的上半部“彡”同“彳”同样是人的腿脚,下面多个“止”表示有阻力的行径、行为,字本身就有攀阶而上、乍行
乍 止的意思,象走阶梯向上、走走停停叫做“辵阶而走”;同时“止”又有根基的意含,象草木生根茁壮。所以综观而言,从“辵”部的字都有:人的行为有阻力,经 过锻练、付出努力、不断成长的意含。右半部是个“首”字,和“页”都是“头”的象形字,首上半部“丷”(巛)有强调头上部位,有优先、首要的意思。所以“ 道”的意思就如同《洪吟》中写的“修行如蹬梯 破迷在高處”,古人说“知道”,是修炼者经过修炼、升华后认知上的变化,只可意会无法言表的神的理。

德:“ ㄔ”在原始文字里三笔划分别是大腿(股)、小腿(胫)、足脚,是一只完整人的腿脚的形象,象征人的步伐、行为,所以从“ㄔ”字旁的字,与步伐、行为有关, 这左半部是象征有形空间。德右部中含“一”:“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一”字一划宛如开天辟地,立刻就显太极、生阴阳、分天地、 化万物。“德”字的右半部俨然在细说天体,首先“一”之上的“十目”指天上,之下的“ 心”意指地上的人心,所以“德”的意思是:人的心念符合“神的旨意”、遵循“道的特性”下的行为就叫“德”。

道德两个字含“首”“心”部,自然就是强调修心,那么神传中国道德文化,就是告诉中国人怎么遵守心法生活就不难理解。


5 道家讲返本归真求自在,儒家讲修齐治平求功名,都没有天国的故事或向往。


道 家讲究返本归真修做真人,修炼过程中讲究清净无为的独修,在道家著作《老子》、《丹经》、《道藏》、《性命圭旨》等等都没有天国世界的描绘。儒家思想缘之 于道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外儒内道”之说,就是说,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表面上是讲儒家的一套,骨子里却是用道家的一套;在社会上是讲孔子的一套,在个 人道德的修炼上却是用老子的一套。“进则达济天下”讲究修齐治平,儒家的经典更没有天国的故事,谈神人的事情是相当谨慎,孔子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 退则独善其身”几乎就是道家的状态了。

6 根据经验常识,个人的文明化过程也不是与其他人打架或与动物拼搏中的进化过程,而是父母、老师教化的过程。

根据经验常识,与其他人打架最让我想到是黑社会混混,与动物拼搏最我让人想到是“狼孩”,这些人都未能表现出个人文明。在逻辑上我们知道:先有了知,才可能 个人的识(见识),而有好家庭环境、良好学校(老师)教化就是奠定让个人文明的基础。而且,整体上说暴力的使用可以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其他人打架或与 动物拼搏体现的是暴力,又怎可以反过来使个人文明呢?

7 君王普遍修道,带功治国。

据 《史记》记载,黄帝襁褓中能言语,驯服猛兽败炎帝;颛顼法天道制义法,调理五行以教化;闻言而辨,能洞悉远方;仁厚而威严,慈爱而笃实;尧帝仁德如天,智 慧如神;舜帝迎宾能使客肃然起敬,入林能雷雨中不失方向。这些凭技能做不到,是功夫的效果。从修炼文化看五帝传说,就是真实的历史:君王普遍修道、带功治 国。


8 中华酋长联邦国,从黄帝创建到夏禹截止,明显是君王修道和道德教化的历程。

黄帝,司马迁在《史记》上说黄帝获宝鼎与神策,治世“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形容黄帝懂得顺天而治,知阴阳、生死变化之理,行道天下,是个修炼得道之人。

颛 顼帝,《史记》形容: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西至于流沙,东 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教导百姓养殖各种牲畜,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 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

帝喾,《史记》形容: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 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 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篃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尧, 根据《春秋纬·元命苞》,尧出生时也有异像,称“尧眉八彩,是谓通明历象,日月旋玑玉衡”,就是说他有着八种颜色组成的眉毛,这象征他可以知天文,晓历法 等。《春秋纬·合诚图》还说他的额角象太阳等。《史记》形容: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 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舜居妫汭,内行 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 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孔子赞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黄帝、颛顼帝、帝喾、尧和舜史称“五帝 ”。他们秉承上天的旨意,以德行教化百姓,并为百姓所拥戴,并被当作贤君圣主的楷模历代传颂。与以往的神祗直接下凡不同,他们虽身有异像,也有一些神迹, 但他们更多的是以修道的“治世帝王”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上,完成他们的道德教化的历程.此外,他们虽为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业。 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国号为夏后,自夏之后,中国历史开始走入了王权时代。

9 从黄帝到禹,五百年文化或政治就演义了“无为而治”四字。

无 为而治”思想源自于《道德经》:“为无为,则无不治。”具体来说,治国所需做的就是“顺道化民,合于天道”,主张君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自然 之道治民。在老子的眼中,社会也是自然的演化,君主所需奉行的仅是“上德无为而无不为。”推崇道德,不人为的强做什么,反而能把该做的都做好。理想的君主 应是“清静无为”而顺道化民。对民众来说,“帝力与我何有哉?”对君王而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那 么,五帝时期,据《东周列国志》记载,,帝王的生活克勤克俭,“尧舜之时,茅茨土阶;禹居卑宫,不以为陋”。不仅如此,帝王还必须通晓治国方略,对百姓生 计负责,做到“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见《史记五帝本纪》)。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帝王能够“明鬼神而敬事之”, 以及用“修身而天下服”的自身道德表帅作用教化百姓。舜把天下禅让给禹的时候还谆谆告诫禹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见孔子 之《论语尧曰第二十》)

五帝治国的方法就如同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其最成功的地方在于“顺天之义”,“明鬼神而敬事之”,因而教化大 行,垂拱而治。例如《史记》记载说,舜的手下只有二十二人辅佐他治理国家,“舜命二十二人各敬行其职,惟在顺时,视天所宜而行事也”,而且当时百姓也摄受 教化,敬天畏神,自我约束。积善成德的结果是“天不异灾,土无别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景星耀天,甘露下降,行人让路,犬无吠声,稻生双穗,夜雨昼 晴”。可以看出当时百姓乐业,草木沾春,五帝“无为而治”之五百年也因此成为历代君王治国的典范。


10 夏朝王权政治之后,君王治国修道增慧大道逐渐演变成为占卜问神小路。

修 道的要旨在于君王循道扬德而提升自己,达到“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而“通神明”,君王本身要求修德达到圣人、至人境界,诚如老子所 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卜卦的要旨在于君王遇难问神而依赖上苍,多用术类,讲究技术上的承传,修德退而隐含其中,于是,周文王占卜问神不修道,姜子牙现 身,刘邦不懂修道,才有张良辅佐,那么,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因公义而治、私情而乱的序幕由此拉开。

11 由于儒家文化的主导,中国人真正的庙宇是家庭和学校,心目中的真神是父母和老师,远尊老天爷,近敬祖师爷。

中 国人培育道德由有仁爱情怀的父母和老师,身体力行地教孩子和学生讲仁义、从礼仪、守智信,做君子儒。同基督教的教堂和佛教中的庙宇等相对比,中国人真正的 庙宇是家庭和学校,心目中的真神是父母和老师。而孔子说过:“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子不语怪力乱神”,那么,尊孔读经不能使人得道升天或成 佛,却能使人于地上中庸思贤,自然尊老天爷实际上不如敬祖师爷(儒家贤师)。12 中国人传承宗教神话人情化和神秘主义之间的中庸之道——宗法礼教道德。

古 埃及和巴比伦地区三河流域的法制·智慧型文化中传承是宗教神话人情化,相比古埃及、苏阿巴的神话,印度两河流域的宗教·智慧型文化中传承更多神秘主义色 彩。而中国周公制礼、孔子讲仁,学生尊师,逐渐确立起以祖辈老师的圣言贤语指导社会伦理的道德文化传统,传承是宗教神话人情化和神秘主义之间的中庸之道 ——宗法礼教道德。


13 今人缺的主要是敬天的心。

受 西方实证科学的影响,无法外证上帝存在,没有了永恒的造物主,没有了最终的善恶标准的裁决者,谁拥有能量、谁拥有了权力,谁就可以为所欲为。那么,相对西 方还存在表面文明的礼节,当今的中国人更是在历次运动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党文化中成为斗性十足的山寨俘虏。当中共今日毛泽东、邓小平的牌摔不响 了,还得拨款修孔庙打尊孔的牌时,传统文化被炖成心灵鸡汤,大众追求只是表面的“形而下者谓之器”,缺的正如易经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主要是敬 天的虔诚心态的内涵。


14 中华神传文化仁本化在汉代成型。

从 春秋晚期到西汉中期,儒家师生在民间积极入世,入仕努力极为活跃。孔子的“仁·礼”教诲,通过《论语》问答笔记传为经典,再由《孟子》演义、《荀子》演 礼,当到《春秋繁露》演天道和三纲五常时,董仲舒献策被汉武帝采纳,由儒学而儒教,儒学礼教成为中华皇朝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年。儒学由此国学(教)化,其受 尊崇的地位与基督教世纪的天主教、东正教和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相当。从汉武帝起直到唐太宗以前,儒家自隐仁政思想,帮助皇帝从思想政治和文化传统上确立 起天道皇权统治秩序的思想原则。

15 父道和师道尊严在,王权仁情政治在;另一方面暗藏中华人文传统无力抑制中共暴乱和邪政的弱点。


儒 家礼教,将敬仰老天爷打折为崇敬祖师爷于地上思贤的中庸之道,而要做“适度”、“恰如其分”从实际出发的中庸之道就难抑制随历史潮流走过来的人对共产理想 的急功近利似的人间天堂的幻想,骗死理想青年。而以仁(人)为本,揉和人情和礼教,使中国神传文化人本化·仁文化·礼教化,使中国人真正的庙宇是家庭和学 校,心目中的真神是父母和老师,那么共产制度就打趴父母和老师这个整体。

16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 子提出了“中庸”思想,第一是“中”,第二是“和”。孔子所谓“中”,不是折衷与调和,而是指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而 “适度”和“恰如其分”的基础就是从实际出发。既然从实际出发,孔子还说过“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季路问 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那么,“子不语怪力乱神”,本意不是孔子不相信这些,而是不要随意的谈论这些,也就是对于未知的事物要“修口”, 不要好高鹜远,应踏踏实实着眼自身的修养。

17 道德智慧,神人奠基;道家搭台,儒家演戏。

五 氏被尊称为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女娲,而“氏”的原始意义是神祗之意。此外,五氏皆有异象,皆聪明过人。可以说是神灵由天界先后投胎人世间,做 部落或酋长首领,根据当时的历史需要,教给部族时代人类文化知识的。而五帝时期君王普遍修道,带功治国明显是君王修道和道德教化的历程。那么,五氏五帝时 期经历了人神共存的阶段,华夏文明是是半神文化,道德智慧,就由神人奠基。

孔子进老子正门,出旁门而创儒家修养学,学道于《易经》,问礼 于老子,《老子》是儒家默认的思想老子,其圣人道是孔子君子儒的高台。而后由《孟子》演义、《荀子》演礼、《春秋繁露》演天道和三纲五常,由儒学而儒教, 四百年团队辛劳的就业努力,终于创出两千年显贵的儒官职业。老子(圣人、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 是编剧、导演和演员三合一,奠定孔子(贤师) 在华皇朝文化政治历史剧里的主角。

18 敬天叩地尊人,借天地之神灵力量,父母和老师在儿女和学生面前重树尊严。

国 寨以前民间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天地君亲师,也说明天地高于儒家伦理,孔子的克己复礼得 益老子的金言,隐含修道。我们要复兴神传文化,应该从神仙皇帝神话传说中吸取智慧,由此开始重新聆听祖辈老师圣言贤语里的故事,复兴中国人的三才信仰,才 可能让父母和老师在儿女和学生面前重树尊严。


19 传说时代天子修道传播文明,神功从不轻易显现。

传说时代,君王修道有道德教化的历程使命,而道德教化主要用“修身而天下服”的自身道德表帅作用教化百姓。那么,行使神功去威慑就不是道德教化,或者让人求功能而行有为之道,可能就失去了教化的意义.所以天子修道传播文明,神功从不轻易显现。

20 贤语时代文士修道乱世现身。

当 历史被安排到崇智尚力阶段,君王不修道而靠武力、礼仪等来维系政权稳定时,修炼便转入史官或文士等根基好的人那里去隐修。于是,周文王占卜问神不修道,姜 子牙现身,刘邦不懂修道,才有张良辅佐......以及后来的皇朝开国功臣都有修道人参与其中。从侧面也说明贤语时代,在演绎儒家群经之首《易经》之进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乾道,退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 坤道,也很好诠释张良、诸葛亮等等“外儒内道”修道的文士。

21 为国为公为义而治,为家为私为情而败。

由 汉武帝时代开始,儒生做官,士大夫看重读书超过修炼,读书就是为功名,为仕土 。当大多数儒生(包括皇帝,大儒做帝师,教导皇帝以读儒家经典为重)为国为公,国家就相对政治清明,这个主要在一个朝代的前中期,而权力能使人产生腐化, 打江山辛苦与上个朝代灭亡教训已远,所以后期大多数儒生为私为情,国家就相对政治腐败。就此,可以看到: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虽有天命使然,但兴衰荣 辱又岂能无凭呢?

22 “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易经》出自可解读为,天道的法则是:创始,亨通,大利,坚贞;还可解读为,做父亲的准则是:通天,爱妻,养家,正道;修炼者还可认为是:元神通天,求利正行。总之,道家、儒家、法轮功,读后感悟完全可以不同。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未来中国大学第一届学术月特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