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所爱的人 走出躁、郁阴霾

作者:吴皆德 发表:2008-11-06 00: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不睡、不吃、也不理人,成天颓丧的说活着好累......只要一出门,就拚命买东西;遇到人,话就讲不停,活力充沛好像用不尽......

面对忧郁、躁郁患者的反常行为,家人怎么定心以对?

70岁的陈爷爷因脑中风后遗症引发忧郁症,独力照顾他的女儿淑晴,必须看顾他的情绪变化而显得烦忧。陈爷爷对周遭事物显得兴趣缺缺,电视不看、饭也吃不下、连觉都睡不着。淑晴最怕半夜家里发出声响,意味父亲又失眠,更令她担心的是,父亲告诉她「活下去没意思」。她白天上班不时担心父亲寻短;下班回家看到父亲郁郁寡欢,也感到无力;更怕他有天真的自杀。父亲的忧郁症还没好,但淑晴承受的心理压力已快压垮自己......

临床上淑晴的例子很常见, 台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临床心理师吴孟璋看过许多照顾者,常随患者病情起落而影响心情,虽不至于跟着得病,但心情常无法开朗。他建议照顾者,除了注意患者的病情,自己也要有喘息空间和支持网络,可视情况另外寻找亲友或医师来宣泄情绪。

有鉴于一些陪伴者,除了陪伴,面对忧郁或躁郁症患者的负面情绪或失常行为,不知该怎么回应,以下归整几种常见情形,请专家建议响应之道。

况状1 忧郁中,请勿打扰

忧郁症患者自我封闭,像闷葫芦,完全不跟他人诉说,也不愿听从专业诊断,家人如何帮忙?给予患者人际支持?

放晴「伴」法

这是最常遇到的情境,吴孟璋表示,若患者只是自我封闭、不爱说话,照顾者就要带病人「过生活」。陪他吃东西、应对日常锁事、带他出门等。最担心碰到严重闷葫芦,不吃不喝,此时,必须采取较积极的方式,带病人就医,甚至住院,起码要能「维持生命」。

吴孟璋表示,过去治疗忧郁症的药物不如现在好,当时严重的患者会用电疗方式来「重组大脑细胞」,藉此让患者有恢复进食的欲望。现在药物较好,但如果患者已严重到不吃不喝,照顾者一定要带他接受医师的专业治疗。

况状2 我的忧郁我最瞭

患者认为自己最清楚自己的病,医学知识他都懂,若情况严重就看医师吃药,好转就擅自停药,以致带病走江湖,家人如何协助?

放晴「伴」法

心理治疗师在治疗时,偶尔会碰到「久病成良医」的患者,对于忧郁症的病理知识掌握,不下于治疗的医师。这种「很懂」的病人,常自行「掌握」病情而任意中断药物,对治疗师而言,反而很头痛。

吴孟璋发现这类病人的「自我效能」很强,自认药物会抹煞人的韧性,常自行诊断病情来决定何时吃药,但忧郁症仍需医师诊断,建议陪伴者要让患者听从医师指示,而非自己判定病情来服药。

对这类病人,陪伴者最好能引导其善用「掌握病情」的能力。他举例,有本「躁郁之心」的书,作者是精神科医师,同时也是躁郁症患者,他有医学背景,一旦察觉自身忧郁病情恶化,立刻加重药物治疗,可见药物在治疗忧郁症和躁郁症上疗效显著。尽管病人很懂病情,仍缺乏医学训练,不妨引导他利用这优势和医师讨论,而非「自行决定」药物的使用时机或多寡。




来源:大家健康杂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