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公开杨湘洪事件真相,天塌不下来

作者:陈庆贵 发表:2008-11-04 10: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0月29日,专程奔赴巴黎劝说滞留的温州鹿城区委书记杨湘洪的温州市委三人小组返航抵达温州,杨湘洪没有同时归来.在温州方面严格的封口令下,官员是选择继续逗留还是回国,迄今仍是迷雾重重.
(11月3日"扬州晚报")

笔者从相关报道中注意到, 10月29日下午,在三人组回到温州之后,记者拨打三人工作组成员之一的郑某的手机,郑说,记者怎么来关心这个事情?随后就挂了电话.再打,就称打错了. 而派出工作组的温州市委,市委组织部对记者的采访要求一概实行"一问三不知"策略. 10月29日,浙江省纪委,浙江省委组织部几乎用同样的话回答记者询问.也就是说,温州有关方面对此事件采取了三缄其口的态度,对此我颇感莫明其妙不以为然.

杨湘洪是公众人物,自然其出国不归事件是一场公共事件或公共危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他连续提出这四种人民权利,是对宪法第35条关于公民权利的进一步阐发.因此,公众有权知晓杨湘洪事件的实情真相及事态实时发展.

其 实,网络信息时代对公共事件及时公开是一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大智慧.道理很简单,因为谣言止于公开,猜测止于真相,实时公开事件真相可以让民间猜测和网 络谣言消弭遁形.反之,对事件三缄其口守口如瓶则无异于放纵猜测谣言.我注意到,现下坊间对杨湘洪事件可谓版本不一众说纷纭.版本一,杨担任区委书记期间 最大动作就是鹿城区旧城改造,当地企业家流传的猜测说法是,杨曾经为一些企业融资帮过忙,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企业面临困境甚至有的已经倒闭.一些老板在企 业尚未彻底崩盘时就已先期跑到国外逃避麻烦,其中包括当地某著名的防爆器材厂老板,杨只是如法炮制.版本二,温州市中心区开发有限公司和江滨房地产建设开 发公司总经理周和进违纪丑闻或许是另一个诱因.版本三,据温州当地一名不愿意公开身份的干部称,从现有证据看杨出走并非临时起意,杨可能被调查的风声已在 官场流传半年.

对公共事件采取封口回避态度不可取.近年来,少数地方在因应处置公共事件时,由于采取封口隐瞒态度而导致事态扩大化 和处理被动的教训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重.近的如不久前的翁安事件,毒奶粉事件等,远的如达州大竹群体事件,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等.国人不会忘记, 2007年1月17日四川达州大竹县发生一起严重群体事件,事后达州市政府总结了教训.其导火索正是一个关于"16岁少女被轮奸致死"的传言迟迟没有得到 有关部门澄清,公众的情绪遂走向失控.回到杨湘洪事件上说事,倘若不及时用权威的信息发布公开事件真相,侧不仅让流行版本愈来愈多愈传愈神,以讹传讹的结 果势必是谎言变成真理假相代替真相;任由迷雾重重存续下去还势必让人对地方相关部门相关官员的守口如瓶行为猜测不断.如此这般,久之势必损伤地方党组织在 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在我看来,既然杨湘洪事件已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亮相,就不能有上文无下文.就事件本身而言,无论当事 人是否涉嫌违法违纪问题,皆大可不必三缄其口"犹抱琵琶" "有事不怕事,无事不找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是实事求是以民为本的理性态度.反过来,有关部门愈是三缄其口守口如瓶愈会激发公众好奇心联想欲愈会让谣 言"有鼻子有眼".

地方对待处置公共事件不同态度的背后,考验的是对公共事件的认知分野,折射的是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智慧.我期待杨湘洪事件的真相尽快大白于天下.(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红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