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别名 取灯儿

作者:贾增妍 发表:2008-10-06 15: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火柴,也叫"自来火",俗称"洋火"。十九世纪,西方的"安全火柴"传入中国,因是舶来品,被冠以"洋"字,是当时皇宫里的珍贵贡品。"道光年间,英夷所贡杂物中有自来火者,长仅盈寸,一端五色洋药,擦之而火爆发。士大夫见之莫不惊奇,叹为鬼物"(清代孙玉璋《异闻琐录》)。

李镜侬《说味》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洋人削木如烛骨木,长约寸许,捣硝磺为末涂其上,磨之爆燃作响而火自发,名‘自来火'。"记载中提及的"自来火",就是现在人们常见的火柴。

其实早在北周时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火柴。"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元代陶宋仪《辍耕录》),南北朝时,北周联陈灭掉北齐,北齐的后妃无以为生,便以制作火柴为业。据考证,"发烛"是火柴最早的称呼,含引燃蜡烛之意。

北宋初年,陶谷在《清异录》中记载了民间制作火柴的方法,"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引光奴"也是火柴的别名,意思是引来光明的工具。

明清时代,火柴叫"取灯儿"。"京师有市取灯者,其名甚雅。以芝麻秸削为细枝,涂硫磺于顶,遇火即燃,用以引烛"(福格《听雨丛谈.取灯》)。

大约在明代初年,以制造、贩卖取灯为业的人越来越多,并逐渐聚集在一起,现在北京的取灯胡同就是当年取灯作坊和手工业者、批发商聚集的地方。明清小说中也多有"取灯儿"一词出现,明代冯梦龙所著《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有"忘带个取灯儿去了"一语。如今华北不少地区还这样称呼火柴。

杭州人称火柴为"淬儿","杭州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其锐,名曰‘淬儿'"(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清代高士奇《天禄识余》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余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本片顶分许,名曰条烛,又曰淬儿,用于发火。"从火柴的别称可以看出,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柴的国家。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