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八日就是廿四节气中的「寒露」,也是天气转凉偏寒的转折点。因此中医认为,这段时节,人们应妥善安排衣食住行,避免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廿四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寒露来临时,自然界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因此人们应该保持生理平衡,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其实,不论那个季节,养生三要诀就是:「吃得巧、睡得饱、拉得好」,如此可保血通、气通、便通的「三通主义」,营养、修养、保养兼具的「三养主义」。不过为了替冬天打下抗寒保暖基础,注重身心保养还是有益无损。
中医师殷翰菁说,秋天早晚温差大,夜凉白天热,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的不规则变化常会引起呼吸道或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最常见的有中风、支气管炎、哮喘和伤风感冒等,而预防上述疾病之道,关键是要及时添衣保暖。
此外,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如果肺气太强,常会使皮肤和口角产生干裂、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毛发脱落,出现一系列燥症,就是俗称的「秋燥症」或「火气大」。
秋燥易伤津液,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不仅使人感觉疲软、倦怠、乏力,还容易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鼻炎等。因此,室内要注意调节适当温度和湿度,使身心舒适。
台北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陈潮宗认为,秋天在五行上属金,主收,换言之,秋天宜收不宜散,加上秋天气候干燥,最好戒除烟、酒、槟榔,多喝开水、豆浆、牛奶等流质饮料以养阴润燥,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水分,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
在日常饮食方面,秋天的饮食应以清润为宜,不宜藉「进补」之名暴饮暴食,多喝开水、淡茶,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葱、姜、蒜、韭、椒、茴香、沙茶、咖哩等辛味的食物,也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但可以稍微增加摄食优质蛋白质,同时可以摄食一点酸味的食物,以增强体质。
一般来说,秋季养生的重点,以养阴润肺、防燥养血为主,可以选择的食物如:菠菜、银耳、芝麻、豆浆、莲藕、莲子及石榴、杨桃、山楂、沙参、粳米、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冰糖等清补润燥之品,以益胃生津,有益身体调养。
此外,像莲藕、水梨、百合、山药、苜蓿芽、燕麦、薏仁、大豆卵磷脂等,都有润肺的功能,并应大量摄取蔬菜水果及天然食物中的粗纤维,例如带梗的地瓜叶、牛蒡、海带、竹笋、蒟蒻、无花果、地瓜、芋头等,多吃这些粗纤食物,可增强身体对季节转换的适应力,避免感冒。
在水果的摄取方面,秋天不妨顺着季节走,多吃一些盛产的水果,大多具有养肺润肺的效果,例如:含丰富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可以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的柚子;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的梨子;可生津液、止烦渴的石榴;具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的柑桔;属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佳品的甘蔗;具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功效的柿子,都是很好的养生水果。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一定要适量,尤其新鲜水果含糖量较高,老年人及大脑血管疾病患者尤须慎食。
再者,秋气较燥,易使得肠道干涩,从而引起便秘,若治疗得当、生活调摄得宜,一般容易改善。便秘严重者除了痔疮、肛裂出血外,因排便困难过度用力,中老年人还可能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千万不要疏忽。饮食方面除要多补充水分及纤维素,中药方面可服火麻仁、郁李仁等润燥通便,但最好请医师处方。
来源:人间福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