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趋弱 前景仍不乐观 (图)

作者:陈洪亮 发表:2008-09-16 14: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注:CPI系消费者物价指数

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公布的8月份CPI同比上涨4.9%,这是该指数近14个月以来首次低于5%;同时公布的8月份PPI同比上涨10.1%,续创12 年来的新高。CPI持续走低令通胀压力趋弱,但与PPI之间的"剪刀差"持续扩大增加了宏观调控难度。下一步调控,治理PPI上涨的重点是提高企业对成本增加因素的消化能力,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抑制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奠定基础。

国家统计局9月10日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4.9%,这是2007年7月以来,该指数首次低于5%的水平,低于众多分析师预期的5%-6%的回落区间,表明中国当前的通胀压力正趋于缓和。但同时公布的8月PPI仍续创12年来的新高,同比上涨10.1%,7月增幅为10%。对于预示通胀的先行指标PPI和反映通胀调控效果的CPI来说,中国的通胀前景仍不容乐观,除了调控本身和经济体制因素外,这其中也包括不稳定的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环境正经历多变的复杂性局势。

8月份 CPI整体价格形势仍然延续了农村高于城市、食品高于非食品价格涨幅的格局。食品类价格升幅的普遍放缓明显推动了CPI指数走低,以猪肉价格为例,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2%,而8月的涨幅仅为1%。另外,8月份食品类价格构成中的油脂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降幅,7月为30.8%,8月为22.7%。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CPI环比下降了0.1%,这基本与商务部在8月份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监测的数据,以及农业部公布的8月农产品批发价格和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环比指数相吻合,食用农产品价格在历经一年多的扩大供给,调节需求之后,正呈现逐步放缓的趋势。

另外,CPI指数明显回落与2007 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去年8月CPI升幅首次超过6%,升至6.5%,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同比涨幅达到了49%的高点。而2008年余下的四个月中,翘尾因素降低有望持续影响CPI走势,总体看来,连续四月走低的CPI在全年有望维持先高后低的走势。随着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二季度经济增速由一季度的 10.6%放缓至10.1%,实体经济中的总需求增长速度必然降低,使得CPI持续走高的基础不稳固,通胀压力的下降将为政府出台措施保证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对尽快理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体系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条件。

8月份CPI和PPI数据,对于整体宏观经济而言基本上是"喜忧参半",再创12年新高的PPI预示着中国潜在的通胀形势仍然严峻。在此期间,对于上下游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只能是有限范围的调整。在PPI结构中,生产资料价格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2%,7月为11.7%,所涵盖的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上下游行业则表现不一,电煤限价带来的仍可能是煤价持续上涨,8月份原煤出厂价格上涨38.3%,7月份为32.2%;钢材出厂价涨幅收窄,7月和8月钢材价格跌幅达到了10%-15%。而钢材价格前景主要与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关,当前房地产行业投资和销量的下降间接抑制了钢材价格上涨空间。宏观经济的整体放缓加速上下游行业的分化,行业发展苦乐不均的局面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8月PPI同比超过10%的涨幅与此前进行的几次要素价格调整有关。如,6月20日起汽油、柴油全国平均零售基准价分别上调16.7%和18.1%;航空煤油价格上调为25.2%7月1日起,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8月20日起,又将火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从短期来看,PPI走高的动能似乎在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的形势下明显不足,尽管国际价格向国内传导需要一段时间,但短期对要素价格理顺的压力逐渐减弱。要素价格改革长期以来是宏观调控的难题,一次性放开价格引发的经济动荡是决策层所不希望的。在充实的财政支持下,补贴模式可视为用价格空间来换取改革时间。

CPI 持续走弱后,市场的关注点转向PPI与CPI的"剪刀差"。分析师认为,企业利润将会遭到更多的侵蚀,因为短期内企业无法将成本上涨的压力转移至消费者,只能自行消化或者关门停产、甚至倒闭。PPI和CPI这种"一上一下"的剪刀差现象,是从2008年5月开始的。5月PPI同比上涨8.2%,CPI上涨 7.7%,PPI首次反超CPI0.5%,6月继续反超1.7%,7月反超3.7%,而8月这个"剪刀差"继续扩大至5.2%。从理论上讲,PPI和 CPI之间的传导应该是通畅的,工业品价格是零售终端价格的基础,而在中国的现行经济体制下,两者之间的传导只是存在时滞,并不能长期维持"一涨一跌"的格局。

目前造成企业经营困境的不只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和外部需求放缓也在影响企业的前景。在人工和生产要素看涨的趋势下,资源要素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而CPI则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控制通胀实质是为居民消费支出减轻负担,若企业不景气将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因此,治理PPI上涨的重点是提高企业对成本增加因素的消化能力,同时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抑制CPI上涨奠定基础。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世华财讯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