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大不易

发表:2008-09-15 20: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为人生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今渠述作与同游。"

这首七言律诗为杜甫所撰题为〈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首联即开门见山毫不保留地,以坚定的语气,表达在诗作上自期要求尽善尽美的目标,并竭尽所能寻妙觅奇,企冀能有陶(潜)谢(眺)细致的思绪和绝妙的手笔。

与此同时也写述了诗人不为外人所知的苦况。李白在〈戏杜甫〉诗中即以关心的笔调说:"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既惜杜甫的才气,也抒发自己身为诗人的苦楚与傲气。

古人有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文如此,写诗尤然,必须是尽心尽力的,所以说写诗作乐,实则是苦中作乐,困里求解,于身受其苦之余,不少文人雅士皆抒发了切身的感受。

贾岛,唐代的苦吟诗人,著有《长江集》。史上留下许多关于贾岛艰苦吟诗的趣闻,如〈题李凝幽居〉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原本他对于用"敲"或 "推"字犹疑不定,沉吟许久后,恰巧遇上文豪韩愈,才以"敲"字定案。"推敲"一词因而流传后代,表示为文的苦思。据说在此之后贾岛就写下了另一首知名的〈题诗后〉,十分能反映出贾岛作诗的刻苦用心:"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唐朝诗人卢延让在他的〈苦吟〉中,写到诗人寻思佳句的景象,更挖苦了自己作诗时的辛苦与狼狈: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目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宋代葛立方所著的《韵语阳秋》一书中记载:"陈去非,尝言:唐人皆苦思作诗,故有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句向夜深得,心从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蟾蜍影里清吟苦,舴艋舟中白发生。"

明代朱承爵所撰写的《存余堂诗话》也说:"诗非苦吟不工,信乎,古人如孟浩然眉毛尽落,裴祜袖手衣袖至穿,王维走入醋瓮,皆苦吟之验也。"

好句妙词难得可贵,尽管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有时就是一字难求,时而灵光一现,时而如波光水影;有时遥不可及,有时擦肩而过,难怪诗人比喻诗句犹如"人家走失的猫",遍寻寻不着,不寻倒找到了!

创作中不为人知的困苦,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所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果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来源:人间福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