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胡适写于一九二一年的一首白话诗,收录在他的书《尝试集》里。五十年后,这首诗经过陈贤德的谱曲,台湾救国团青年自强活动的教唱,以及歌星银霞的灌成唱片,终于红遍一时。
这首歌的歌名,不叫做《希望》了,而是称为《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胡适的这首《希望》教人想起他的名言:「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为了春来的花开簇簇,秋天一到就要移兰入暖房。在这首诗中,胡适只希望兰花开放;而在他的那个时代里,他有一个更大的希望,那就是大家都用白话文来写作。
为了提倡白话文:胡适写了一首白话打油诗:「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所以说写成「吾欲至毛房溺也」已成了「死」的文字,而「我要到厕所尿尿」才是「活」的,谁都看得懂的大白话。
《希望》这首诗每句都是五个字。而胡适在一九四六年写的《秘魔崖月夜》则已不受限于字数:「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月下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这首白话诗感人而易懂。最后那两句且成了传诵一时的佳句,常有人写来送给他的情人。
如今大家都用白话文来写作,胡适的希望算是达成了。我想如果今天他还活着,看到那么多「晦涩难懂」的新诗,身为白话诗的先行者,也许他会有一个「新的希望」,那个希望就是,「请大家都用白话文来写看得懂的新诗吧」。
来源:世界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