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汉思亲切 借个老娘过大年

发表:2007-03-02 08:0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俺妈得病走得急,那年她才49岁。几十年来,我没有享受过母爱,心里总觉得酸酸的,尤其到了节日更难受。”2007年2月26日,45岁的河南周口的刘志营说,母亲在世时对他疼爱有加,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他越发思念起母亲,“如果母亲活着,可以带她游郑东新区、看郑州新貌,好好尽尽孝道……” 由于思念母亲心切,他慢慢产生了一种想法:“借”位老人当妈一起过大年。

故事一:

2007年2月26日,河南郑州,除夕一起吃饺子、隔三岔五探望老人……45岁汉子刘志营通过报纸征到母亲后,数日来用行动给老人送去关爱,浓浓亲情感动着老人。风和日丽,刘志营找来平板车推着刚刚病愈的母亲,到附近村庄看大戏,一路上引得不少老人羡慕。

除夕夜一起吃饺子

26 日下午,在二七区爱馨老年公寓,78岁的宋兰英老人吃过药,嘴角露出浅浅笑意,“感到总算好了,一会儿娃儿带我出去转转,心里乐呵着哪”。同屋的李大妈看到这一幕,拉着记者的手连称羡慕——大年三十晚上,刘志营和儿子带着饺子、酒菜,来到老年公寓跟宋兰英一起过大年,人到屋里刚落座,就赶紧张罗着摆放桌椅,邀请同屋的其他老人一起庆贺新年,“吃过饭,他还向宋姐掏出了新年礼物,一双新棉鞋、一条新裤子,感动得老姐姐直掉泪。”李大妈动情地说,在老年公寓里,有不少孤寡老人,大家平日里尽管有说有笑不感到孤独,但逢年过节举家欢乐团聚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难免有些失落,而刘志营特地跑过来和他们一起过年,老人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李大妈说,大年初二那天,宋兰英突然感冒了,她的女婿跑前忙后侍候,刘志营知道后,几乎天天过来照看她。“输了几天液,到今天病总算好得差不多了。” 接过话茬,宋兰英大妈笑吟吟地说,得病这几天,刘志营忙前忙后的,真得好好感谢他。“娘,这话您说哪儿去了,这是当儿子应该做的事儿。”在一旁,刘志营羞赧地搓着双手,微笑着说。

屋外春风和煦,几位老人坐在屋檐下晒太阳,不时有孩童放的风筝从头顶掠过,老人们喜悦之情挂满脸庞。母亲生病在屋里闷了几天,刘志营和老人商量后决定,趁着好天气带老人出去转转。

好天气推母亲看戏去  

“俺娘腿脚不灵便,今天我过来的时候,特地找辆平板车推着俺娘转转。”等宋兰英老人收拾妥当,刘志营赶紧找来木板把平板车尾封住,防止母亲坐上后身子往下滑。他又通过老年公寓工作人员借来床单、棉被铺车上,一切收拾完毕,刘志营和儿子搀扶着老人从屋里走出来。看老人上车不方便,刘志营父子俩干脆把老人抱到车上,“我胖,别累着你们了。”宋兰英老人心疼地说。“没事儿,娘您就安心坐上面吧。”刘志营说。

平板车起程了,刘志营弓着腰推车,儿子在一旁扶着车,不时帮父亲添把力气。老人看着孩子在街头玩耍、柳绿草青,频频抬头告诉刘志营,她感到太兴奋了,“腿脚不活便,我在老年公寓住两年了,也没到这紧挨着的高寨村转转”。

父子俩推着平板车行走在村子里,不时吸引了路人驻足观看,多位老人见此情形,直羡慕宋大妈命好,“生养的孩儿恁孝敬”。在街头,刘志营听说村里正唱戏,和母亲一商量随即掉转车头,要带老人去看戏,“十来年了,自个儿身体不好,一直没有看过戏。”宋大妈认真地说。路上,老人关切地告诉刘志营,她的病基本痊愈了,生活能够自理,别再为她的身体担心,得抓紧时间找个门面房,把早餐店做起来。和记者交谈中,刘志营说年前他租赁的房子由于城市建设需要拆迁,至今饭店选址还没有定下来。老人听到谈话,显得颇为紧张,“告诫”刘志营以后少来她身边,尽快把新饭店张罗好,她才感到放心。

母子情感动看戏人

十多分钟工夫,刘志营推着平板车来到高寨中街唱戏现场,一位老人看到刘志营,凑到近前仔细看了片刻,立即兴奋地高声喊道:“你就是大河报报导的那个征母亲的?!”刘志营微笑着点点头,只见这位老人随即大手一挥,示意拥堵的人群分散出小道,好让刘志营推着平板车往前走,距离戏台更近些。

在人群中,一位陈姓男子自行车阻挡住平板车,刘志营上前示意他挪一下,他二话没说推着车子打算避让,由于空间狭小难动弹,他干脆把车子举在半空,让平板车过去。距离戏台约15米,老人坐在平板车里,可以看到演员表演,刘志营才把车子停下来,“唱的啥戏啊?俺娘来得晚对剧情不了解。”在人群里站定,刘志营随即向身旁的观众打听戏名,了解到大概情况,他赶紧告诉了母亲,好让老人观看时心里有谱。

“娘,给您买串冰糖葫芦,酥得很,您能咬动。”让儿子扶着平板车,刘志营到附近买来“零食”,让母亲看戏时吃。“咦,你咋又给我花钱了。”老人推让着不要,嘱咐刘志营过日子得“抠门些”。最终,刘志营硬把冰糖葫芦塞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轻轻咬一口,激动得眼角挂着泪珠,欠身从兜里掏出10元钱,硬要递给刘志营让他买包烟抽。“娘,您的心意我领了,这钱我不能收。”娘儿俩你推他让,让数位看戏者啧啧称赞。

一个小时后,天气逐渐转凉,刘志营用平板车推着母亲返回老年公寓。“和老人相识是缘分,我会珍惜这段亲情,用我的爱心和行动,让老人的晚年过得更健康、幸福。”采访中,刘志营不止一次说出发自心底的话,并且用行动履行着他对这份亲情的承诺。双方相处得久了,宋兰英老人也渐渐地把他当作自家人,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母子深情。

和儿子一起看戏,老人发自内心地高兴。


故事二:

“俺妈得病走得急,那年她才49岁。几十年来,我没有享受过母爱,心里总觉得酸酸的,尤其到了节日更难受。”昨天,45岁的刘志营说,母亲在世时对他疼爱有加,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他越发思念起母亲,“如果母亲活着,可以带她游郑东新区、看郑州新貌,好好尽尽孝道……”

由于思念母亲心切,他慢慢产生了一种想法:“借”位老人当妈一起过大年,给老人端吃端喝,带她去想去的地方,重新体会做儿子的感觉。

他的想法是否一时心血来潮?家人有什么意见?邻居有何看法?2007年2月7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中午12时许,在二七区冯庄村一栋民房里,记者见到了刘志营父子俩。房间收拾得很干净,桌子上,刘志营父亲的遗像擦得光亮。望着父亲的遗照,他的思绪难以平静,手里握着写给母亲的祭文,泪水在眼圈里打转儿,慢慢道出了母亲留在他心底的记忆—-

念母之孝

吃顿鸡蛋,先让婆婆动筷

刘志营说,他老家在周口淮阳,2000年他和妻子带着儿女来郑州发展。1962年母亲生他时已双目失明多年,3个姐姐听到弟弟降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喜不自禁。那个时候,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家家难有充足粮食糊口。他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平添短暂喜悦后,很快又使大家陷入生活的困顿:母亲怀孕时严重营养不良,刘志营出生后仅有成年人拖鞋大小,尽管母亲在坐月子,每天依旧要吃麸皮度日。奶奶为了改善儿媳产后头餐,迈着三寸小脚,一步一挪跑遍全村才找到3枚鸡蛋,“鸡蛋汤从锅里舀出来,俺妈说啥也不吃,非得奶奶吃了她才动筷。”刘志营动情地说,听姐姐们说,经过很长时间争执,婆媳两人最终达成“妥协”,奶奶吃一个,妈妈才勉强把另外两个鸡蛋吃掉。
忆母之慈

和蔼可亲,从不打骂孩子

刘志营说,母亲双目失明,缘于大姐出生后不久,染上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病。在他的记忆深处,母亲身高1.7米,说话做事和蔼可亲,从来不打骂几个孩子,尤其是他作为家庭独子,母亲更是悉心疼爱。

刘说,在他10岁左右时,一次他和妹妹到田里割草,自己耍小聪明偷懒,独自躲在树阴下睡着了。妹妹早早割完草回家,全家人迟迟不见他回来,急得召集亲友四处寻找。几个小时过去了,母亲得知在树阴下找到刘志营时,气得脸庞通红,举起巴掌要打,“我怯怯地喊声‘妈’,她突然把手收回,一把把我搂在怀里,搂着我只顾流泪”。

因为母亲怕失去儿子——在她接受的传统观念里,无后为不孝之大,假如儿子不见了,咋向婆婆交代。

悲母之逝

因病去世,母爱就此断线

1976年年底,刘志营说对他来说是悲情“绝望”的一段时光。
那年农历十一月,父亲在村大队饲养牲畜时突然得了胃穿孔,他和妹妹年龄小,又适逢大姐、二姐相继生孩子,到医院侍奉父亲的重任就落到三姐肩头。一连 20多天,父亲和三姐始终没回家,他和妹妹就瞒着母亲说,爸爸到县城拾煤渣了,三姐跟去帮着做饭。尽管母亲看不见他们的表情,但从两个孩子的语气里,已隐约地感到些不祥,她虽然应和着说“没事就算了”,但是一直兀自坐在板凳上,静静地发呆。

“你伯(父亲)出事儿了,他得了重病!”农历十二月初,邻居和他闲聊时无意中把父亲得病的消息透露给了母亲,她恍惚的情绪更加悲切,天天以泪洗面。农历十二月二十六,父亲痊愈回到家,不料母亲却发起高烧。家里没钱找大夫,姐姐就烧些开水,让母亲多喝些降温。第二天晚9时许,母亲身上的汗水出得厉害,躺在床上直打哆嗦。三姐抱着妈妈的头,吓得不停地哭泣并端水喂妈妈,她努力张嘴却难以喝下去。

此刻,刘志营感觉情况不妙,夺门跑出家门,步行1.5公里到邻村找大夫。马上要过春节了,这名中医正张罗着包饺子,不愿去现场医治,就根据刘的描述开了几服中药。但母亲喝过中药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身子反而颤抖得厉害,“她没有挺过腊月二十八,人就不行了。”刘志营说,他从小受到母亲的宠爱,突然面对母亲的离开,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但他只能用哭泣作为儿子对母亲的追念。

征母之情

想找个妈,重拾久违亲情

刘志营说,母亲去世多年后,他曾经多次劝说父亲找个老伴,但均遭父亲的拒绝。2003年父亲过世后,每到春节他看着别人携妻带子,拎着物品看望父母,心里总感到不是滋味。
就这样年复一年,高中毕业的刘志营思念母亲时,就把心中压抑的情绪写了下来。他在《你应该是个孝顺儿女》中写道:“……这么多年风雨都过去了,对待母亲,对待像母亲一样的老年人,也许自身(遭遇)的缘故,总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里头;总想把压抑多年的情愫献给陌生老人,把她当作亲娘,好好尽尽孝心……”

最近几年,刘志营在冯庄村开了个早点店,每每有老年人来吃饭,他都显得格外亲切,端上饭菜嘘寒问暖甚至不收钱。

“那个孩儿真不赖啊。”2月7日下午,在他开的早点店附近,一位姓陈的大妈竖起大拇指说,刘志营待每位老人都很亲切,比个别人对自己亲生父母都有爱心。

而刘志营的妻儿和姐姐们对他想找个“妈”的想法也表示支持。“俺爸有这份孝心让我很感动。”刘志营21岁的儿子说。

刘志营说,想征寻的“老妈”“户籍不限,经济能力无所谓,只要老人60岁以上、孤寡独居,和我的母亲有几分相像,愿意接受我这个儿子,我春节时一定会带着妻儿、礼物上门探望、孝敬她,尽到当儿子的一片孝心。”

刘志营说,和老人经过短暂相处后,如果老人同意收养他,自己甚至愿意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关系,侍奉她养老送终。

开物律师集团郑州事务所段建国律师认为,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刘志营先生年过中年有此想法,值得赞赏。从实际情况看,老人和刘先生双方互相同意后,可以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收养手续。


故事三:

2007年2月11日,在郑州二七区爱馨老年公寓,刘志营见到征来的78岁母亲,一下子扑到跟前嘘寒问暖,执意为妈妈洗脚,沉寂心底31年的夙愿终于了却。尽管母子俩初次见面,但是纯真的情感让彼此的心拉得更近,两人相拥喜极而泣……
见母前买礼品

心激动地跳起来  

前天下午,二七区爱馨老年公寓的高丽丽主任说,她从本报看到刘志营先生想征个妈妈一起过大年的事后,随即告诉了老年公寓的宋兰英——老人今年78岁,没有生育男孩,两个女儿也在几年前先后去世。一辈子没有儿子,活到暮年突然有人认“妈”,老人听后十分高兴,表示同意接受刘志营这个儿子。

当晚10时许,记者把此事告诉了刘志营,电话里他激动地说:“太好了,我得好好准备一下。见俺娘哩,不能穿得邋遢!”在一旁,刘志营的儿子刘浩振听到这信儿,急得冲着话筒说要陪着父亲一起去,“感受祖孙情”。

昨天,父子俩起床洗刷完毕,刘志营把头发梳理干净,儿子特意换上西服,皮鞋擦得光亮。“第一次见妈妈,我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刘志营说。从家里出来,两人赶到附近市场买些砂糖橘、苹果,并特意买了12双男女款袜子,准备送给老年公寓的老人。

见到母帮洗脚

泪纵情地流下来  

11 日上午10时40分许,在二七区爱馨老年公寓,刘志营父子俩由工作人员引荐,提着礼品和宋兰英老人见面。“大妈,这就是刘志营,您等待的儿子。” 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不由得把身子往前探,伸出双手召唤。刘志营赶紧走到她跟前,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娘,从今儿起我就是恁孩儿了,我得好好孝敬您”。也许是两人对亲情同样强烈渴望,娘儿俩没说几句话,心中激荡的情感就难以控制,相拥着喜极而泣。老人声音哽咽,老泪纵横;刘志营难控情绪,把脸扭向一旁抹下眼泪。

“妈,该过年了,让我给你洗洗脚吧。”情绪稍微平静后,刘志营拆开带来的袜子,请工作人员帮忙找些温水,说着弯腰替老人脱去棉鞋。“不用洗了,咱们说会儿话吧。”和儿子初次见面,他便央求着洗脚,老人有点难为情,拽着刘志营的手坚决不同意。“老姐姐,娃儿有这份心情,你就接受吧。”在屋里,其他老人见此情形,纷纷凑到跟前做宋兰英的思想工作。在一旁,孙子刘浩振一声声奶奶,央求老人接受爸爸的这份孝心。

最终,老人“执拗”不过刘志营,嘴角露出浅浅笑意,同意洗脚。“妈,水凉热咋样?”刘志营把老人双脚轻轻放在盆里,伸手撩起水珠浇脚面,老人笑吟吟地点头说:“水温中,不凉不热。”“我太幸福了,这一幕,我盼望了31年。”刘志营帮老人洗罢脚,用毛巾把水珠擦干净,双手捧起老人的脚,把脸颊贴到脚面久久不愿放下。“俺妈去世的时候,我那年才14岁,整天被她宠着爱着,根本不会想起给她洗脚。”刘志营动情地说,生命不能重来,会更珍惜眼前这位妈妈,用自己的方式去孝顺她。

随后,经过刘志营不停“说服”,屋子里其他11位老人,也都先后接受了刘志营洗脚。

诉衷肠拉家常

情紧紧地捆一起

“尝尝带俺来的砂糖橘,很甜哩。”刘志营洗罢手,拿着砂糖橘挨个分发给老人,走到母亲跟前他显得格外照顾,剥掉皮塞到老人手里。“这娃挺喜欢人哩。”在屋里, 80岁的贾百振老人羡慕地说,他们到了垂暮之年,日子过得好孬无关紧要,最主要的是内心常常感到失落,“孩儿们都说工作忙,老人能理解,但还是希望他们常到身边看看……”
窗外微风徐徐,阳光照在公寓里,即将吐出新芽的柳树吸引了数只麻雀追逐嬉戏。刘志营父子俩推着轮椅,带老人去院子里四处走走。刘志营迈着缓慢的步伐推着轮椅上的老人,相互交谈着各自家中的事,说到开心事发出爽朗的笑声。

宋兰英老人说,她老家在登封,和丈夫结婚后育有两个女儿,老伴20年前去世,自己跟随女儿生活。不料几年前俩闺女先后因病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悲痛得泪水几乎哭干。一年多前,由于身患高血压落下轻微偏瘫,生活越来越不能自理,二女婿怕自己去上班后让老人独自在家里有闪失,就和她商量来敬老院。 “他可是个孝子,隔三差五过来看我。”交谈中,老人提及伤心往事,泪水不时徘徊在脸庞,话题转移到女婿时,她紧绷的脸上才露出几丝笑容。

“俺老弟工作忙,平时我过来勤些,帮他分担些。”接过话茬儿,刘志营轻轻为老人擦去泪痕……

“刘先生有这份孝心,我会跟他比着对老人好。”昨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老人的女婿李先生,他称上午手头的工作没处理完,难以脱身去现场和刘志营相见,心里感到有些遗憾,“我的父母已去世,我把岳母当做亲娘待”。

许心愿携母游

孝悄悄地开始行

“我40岁学会骑自行车,那个时候兴奋地到二七广场、中原路逛,这几年不知道那儿变成啥模样了。”老人感慨地说,退休前她在郑州一家针织厂上班,做针线活很有一手,曾经设想把郑州的景点绣出来,后来给女儿带孩子,就把这事耽搁下来,“现在手活动不灵便,实现愿望难了”。

听妈妈说完这事,刘志营兴致更加高涨,在他的记忆里,母亲尽管双目失明,但是穿针认线准确得很,“恁俩做衣服都很巧呀。”刘志营和老人约定,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他用平板车推着老人去看二七纪念塔,游览郑东新区。

“中,就按你说哩。”刘志营和老人交谈着,母子俩笑声不断,初次见面的拘谨慢慢消除。两人认真地说,对待这份“晚来”的母子情,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沟通了解,让心贴得更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