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朗诵诗的民工子女

作者:抒萱 发表:2007-02-27 00:3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前些天,我曾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是《我在美国所看到的另类中国热——中国现代视觉艺术展观感》。向国内读者介绍了这个展览会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叫做过去与未来之间(Between Pass and Future的摄影和摄像艺术展;第二部分是当代中国纪录片展,共有6部纪录片参展,其中三部来自中国大陆的独立制片人,另外三部来自台湾;第三部分是意大利籍的Dal Lago 博士开设的题为中国的图像:现代中国视觉文化中传统艺术的再应用的专题讲座。这个展览会的第一和第三部分已于218日结束,只有中国纪录片还在继续,但每两周只放映一次。

今天,我看了记录片《走出凤凰桥》。此片,是由独立女制片人李鸿(Li Hong,音译,下同)深入采访几个来自安徽凤凰桥的打工妹,与她们生活在一起拍摄而成。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李鸿和这些打工妹一起住在一个破旧的大杂院里。这个大院除了房东一家外,还住了40多个外地来京打工的男女。其中,有间破房里住了4520几岁的姑娘,都是从安徽凤凰桥村来的,其中,名叫霞子、阿凤的,是俩亲姐妹,佳玲是她们的表亲。霞子在早餐摊上帮工,每天5点多就要上班,每小时3元钱,佳玲给人家打扫卫生,也就是我们家里常用的钟点工,每天做6家。她们的收入水平是,每个月大约能挣800多元,除去交房租每人45元,吃饭100多元,剩下钱基本都是寄给乡下的家里。这几个女孩出来几年了,家里都给了硬任务,不是赚钱为自己的兄弟娶媳妇,就是给家里盖房。

从影片中介绍的内容,我们得知,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没上过学,而不让上学的原因,不是当地没学校,而是她们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不让上。为了不让她们上学,还演出了老鹰捉小鸡的围追堵截游戏。要不是在美国亲眼从当代中国的纪录片中所见,我真不敢相信,都1997年了,这些并不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穷乡僻壤而是生活在锦秀江南的秀丽女孩居然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

影片中给我印象极为强烈的人物,是性格刚烈、爱穿红衣的霞子。4年前,她因为反对包办婚姻和过分的行动限制,和继父和妈妈赌气,不辞而别,跑到北京来闯荡。

拍片的李鸿,为了深入开掘霞子的故事,从北京专程来到凤凰桥的霞子家走访。我们看到,霞子的继父是个剃头师傅,外加修面、掏耳朵。他的小铺子就是当地流言蜚语的小广播站。霞子妈第一次婚姻不幸离了,36岁时,为了养孩子才嫁给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剃头师傅,和她又生了个儿子,拍片时已经18岁了。而霞子的妹妹阿凤,则花6000元买了个城市户口,在一家工厂里学徒。霞子出走凤凰桥后,曾准备回家安居乐业,是因为那年过年回家相亲不成,也被安排到一家螺丝钉厂学徒,但每月却只有50元,她一气之下又跑回了北京。
从这部纪录片中,我们竟然看到,在当代中国并不算很落后的凤凰桥这个地方,居然有这样丑陋的风俗:女人生孩子不能生在婆家,要生在娘家的牛棚里。这里的女孩子,哪怕长得再漂亮,也没有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中待嫁女对未来生活常有的美好憧憬。她们对出嫁所抱的唯一期待,就是能嫁一个家境比较宽裕的好小伙子,能过上比自己娘家好一点的日子。在纪录片中,李鸿用她的镜头,非常令人信服地告诉全世界的观众,凤凰桥的这些女孩子,除了去城市打工碰运气,没有任何机遇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他们来到到城里来打工,虽然比在乡下的境遇好一点,但却受城里人的看不起和歧视性地对待,诸如查暂住证,房东的唠叨,雇主的剥削,家里不断地要钱的压力,还有村里人对她们的指指点点和说三道四。其生活的艰辛,令所有观众看了无不感慨唏嘘。

说心里话,我看完这个片子后,心情非常沉重。而感觉心情沉重的人,其实远不止我一个人。在电影放映之前,观众互相说说笑笑,我的邻座是个学生,还拿了本中文课本在手上不时地看看,他正在做自己的作业,书写我要一碗牛肉面。我还在电影放映之前,用中文和他攀谈了几句。可等到电影放完,我想和他再谈谈,可他的神情严肃得令人不可思议,其情绪居然低落到了没心思再和我谈天的地步了。我再看看离开影院的其他观众,他们看完了这个片子,都是心情阴郁,不苟言笑,脚步沉沉,默默无语地离开了影院。
回到家,我难以入睡,原本无意写读后感。可是,当我从央视春晚节目中,看到一群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子弟,走上了央视的春晚演播大厅,朗诵稚嫩的诗歌《心里话》[1]时,我一下子就找到了写作这篇读后感的冲动。

这群粗衣本色的农民工子弟,在电视上按照导演的编排齐声朗诵道:

作文课上,
我们写下了这样的话:
别人和我比父母,
我和别人比明天。

我以为,当这样的诗句出自中国社会最底层人口的子弟口中,是当代中国人的羞耻。因为这几十个字出自这些懵懂无知的少儿之口,这个春晚的亮点忽然暗淡无光了。

只要是生活在中国的人,谁都能想象一下,这些孩子能和中国的各级官僚的孩子比明天吗?他们不仅不能和官僚的孩子比,也不能和大款的孩子比,更不能和大知识分子的孩子比,甚至不能和普通的白领、公务员、职员、市民比明天,因为他们不可能和那些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今天,我看着央视舞台上那些按照别人旨意,居然要去和别人比明天的一群可怜的孩子,联系自己刚看的走出凤凰桥,我才真正意识到,为什么这部真实的纪录片会催人泪下。这是因为,此片把一种中国式的绝望,传达给了世界各种肤色的人:这群能上央视朗诵诗歌的孩子,他们的明天至多也不过是比走出凤凰桥的霞子们好不到哪里去。

我现在以为,那首被一群农民工子弟朗诵而感动了众多中国人的诗歌《心里话》,其实,绝对不是这群孩子所希望说出来的心里话,而是被别人强塞给他们说的话。因为这些话,把这群孩子们放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诗中的所谓比明天,是不是可以解读为我们自愿和你们比明天,我们的明天好坏是我们自己的能力就能够决定的?然而,这显然不是一个真实的中国社会前景。

这首诗曾令我感动莫名,现在却令我无比心酸。这都是李鸿的《走出凤凰桥》带给我的思想触动。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新一期特刊已经发表
请荣誉会员登陆下载
donate
更多会员专刊
更多专题
今日重点文章
更多重点文章
72小时热门排行
更多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更多专栏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