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东:郎朗让更多父母把孩子推进“火坑”

发表:2007-01-15 01:3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边忙着孔祥东音乐机构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一边张罗着即将拉开序幕的《琴童世界》明日之星选拔赛,当年奔波于各大音乐会的孔祥东,如今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孔老师”,尽管对自己热爱的音乐教育事业乐此不疲,但面对琴童家长一双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眼睛,孔祥东却不无感慨地说:“一个李云迪,一个郎朗还不够吗?社会到底需要几个钢琴家?”

  1孔祥东笑称,虽然现在教的是孩子,但真正“上课”的却是家长,“郎朗让更多父母看到了孩子的希望,也同时让更多的父母把孩子推进了火坑。”

  ■谈教学

  从第一秒开始培养兴趣

  郎朗的成名,令许多琴童的家长对教子之方又开始议论纷纷,“棍棒下出孝子,板凳上出才子”这个早已被现代教育学家驳斥过的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又开始成为家长的至理名言,不少琴童的家长学习起郎朗的父亲,硬是把自己的孩子“绑”在钢琴凳上,“练不好就别下来。”

  学琴到底是靠压迫还是靠兴趣?一直倡导快乐教学的孔祥东对郎朗的成才方式虽不持反对意见,但却仍坚持认为:“兴趣才是首位,压迫式教育注定会以失败告终,而郎朗的成功只能说是属于99.99%以外的部1分,人家称他是钢琴神童,就说明他没有代表性。”

  孔祥东指出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音乐教学都是教条式和填鸭式的,无论孩子是否感兴趣,先拿个八级、十级证书再说,功利性的学琴目的往往会使大部分的孩子中途而废。“90%以上学琴的孩子半上中学就不学了,而且几乎所有的借口都是学习太忙,没时间练琴,可我看那些孩子每天听流行音乐、追星、上KTV不也挺勤快的吗?这时间又是哪儿来的呢?说到底,还是一个兴趣问题。”

  “很多家长只看到郎朗的父亲如何管着他,而忽略了郎朗自己对钢琴浓厚的兴趣,正因为他具备了天赋、兴趣、坚持等所有成功的因素,所以他才会有今天的成就。”孔祥东强调说:“对于那些急于求成的家长,还是应该耐下性子先把孩子的兴趣培养好,开始的第一秒注定今后的成败。”

  ■谈女儿

  不希望她走音乐这条路

  同样身为家长的孔祥东在谈起对女儿的教育时,却表示不希望她走音乐这条路。“虽然,我现在让她也学习钢琴、小提琴、美术等艺术课,但只是为了提高她的综合素质,为她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并不是希望她继承我的事业,在音乐上有所发展。”

  孔祥东表示,每个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都是能够理解的,但毕竟梦想和现实存有差距,“钢琴发明至今这么多年,真正闻名世界的大师能有几个?中国已经出了李云迪、郎朗,这难道还不够吗?社会到底需要几个钢琴家?”

  “钢琴家是成功率最低的行当,100个人里面,可能培养出10个MBA,但不一定能培养出一个钢琴家。如果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名成家,把孩子往独木桥上赶,那么我们看到的只可能是越来越多的‘无业游民’。”孔祥东惋惜地说:“每年绊倒在上音门口的学生还不够多吗?家长不能一时冲动而把孩子的前途给耽误了。”

  ■谈名利

  不是只教有钱人的钢琴

  当年,孔祥东蜚声于各大国际钢琴比赛时,金钱和名誉也随之而来,如今李云迪、郎朗等后起之秀在国际乐坛上崭露头角,孔祥东却在此时选择退居幕后,投身音乐教学事业,谈及原因,孔祥东只是淡淡地表示:“现在该是为下一代做点事的时候了。”

  现在,孔祥东每天坚持练习至少两个小时的钢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钢琴家更是如此。”空余时间,孔祥东还会编写一些钢琴教材,在各个艺术高校开讲座,甚至还会走进民工子弟学校和残疾人学校亲自授课。“我孔祥东不是只教有钱人的钢琴,如果你家庭条件不好,那么我们可以先学电子琴,可以来学校听我们的课,无论谁,我们都一样欢迎。”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