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 下次别这么一不小心

发表:2007-01-12 02: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央视向来是以正面报道而著称的。可是,央视也有不小心的时候,在不经意中就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这种情况的出现,不知是编辑的水平有限,还是节目制作人有意而为之。

昨天收看央视一套的东方时空节目,播出了西安市为了方便市民出行,从2003年起,投资十多亿改造背街小巷的故事。

在西安市民的家里,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你还可以见到在一般市民家里不常见到的家什,一个是高腰皮靴,一个是大功率抽水机。因为市政设施不健全,背街小巷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地泥。雨下得大时,水就会漫进居民屋里。所以,皮靴和抽水机就成了西安市民家中的必备品。

西安市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直到2003年才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才开始得到改善。就这样一个本应该早就解决的事情,竟成了央视大肆宣扬的政绩。

如果说现在的西安市官员是以人为本,为老百姓谋福利的话,那么,以前的政府官员都干什么去了呢?在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官员们为什么就没有改造背街小巷的灵感呢?

更何况,在时下的中国,还有多少像西安这样的城市一样,老百姓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呢?央视为什么不下功夫去报道这样的新闻呢?难道非要等到这些地方官员们睡醒了,做出了成绩,央视的记者才会扛起摄影机前去采访吗?

可以说,当人们看到这样的新闻的时候,许多人对地方官员的行为不是赞扬,而是愤慨。可以说,央视的这种新闻报道手法已经显得太陈旧了,本来是想正面宣传,可弄巧成拙,播出后倒成了不折不扣的批评。

其实,央视一不小心就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新闻还有很多。比如温总理到重庆视察,碰到了农妇熊德明说起自已丈夫索要工钱难的问题。在总理干预下,农民工的工钱在数小时内得到了解决。这本来是个好新闻,可人们透过这个好新闻的背后会看到什么呢?人们看到是,在总理勤政的映衬下,折射出来的是地方官员的失职和不作为,看到的是地方官员的懒政和对人民生活困难的麻木不仁。

再比如温总理到河南洛阳视察了,看到了洛阳果农卖枣难的问题,在他的过问下,果农们顺利进城卖枣了。为这事,央视也曾给予了大量报道,可央视的记者们不知是否意识到,在此之前,洛阳市的地方官员干什么去了呢?而担负舆论监督职责的记者们又干什么去了呢?

在中国,记者们的最重要职责就是为官员作好新闻报道。无论是大官小吏,只要一出动,屁股后面肯定跟随了大量的记者。就连一个小小的县委书记,没有记者随从他也是不肯下基层的。原因很简单,为民办事是幌子,为已争光才是真的。现在评判一个官员是否为老百姓真心办事,看一看他的身后有没有记者就可以了。

从央视一不小心就揭露了社会阴暗面的事实看,中国的新闻媒体在社会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当媒体监督功能退化,歌颂功能增生的时候,媒体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新年伊始,我们从《南方周末》遭炮轰的事实看,媒体太监化的现象很是让中国人失望。(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