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本科生发明电子邮局 终结E-mail

发表:2006-11-29 01: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北大校方非常看好这项新技术的巨大商业前景,为两人投资100万元注册成立北大天正公司,两人可以分别得到公司20%和10%的股份。有同学笑谈:北大校园又诞生了两位学生老板。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报纸、网站都纷纷报道了一个新闻----—北大的两名学子创建了E -post。一时间,关心网络的人们把视线都投向了E-post这一新鲜事物。E-post仿佛成了一句点石成金的咒语,让本已不平静的网络又激起了一片涟漪。E-post究竟为何物?它为什么引起众多网民的关注呢?

  在E-mail风行鼎盛的今天,会有新的“网络信使”代替它吗?答案是肯定的。由两名年轻人编写的名为E-post(电子邮局)的软件,有可能在新世纪给互联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大94级学生张明和96级计算机系本科班学生戚文敏是E-post的创建者,也许E-post将来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名望,还有巨大的财富。

  经常使用E-mail的人都会有共同的感觉,就是容量小、传输速度慢,而E-post将会改变这一切。据了解,相对于E-mail,电子邮局速度更快,容量极大,安全性能更高。

  E-post是在电子邮件和FTP两者的基础上,吸收了原来E-mail的使用方便和FTP的优点,又结合了多种网络存储和传输的设计,从而实现了更强大文件的传输功能。

  相对E-mail 速度更快

  首先,它吸取了E-mail的方便性,同时增加了类似下载软件的更加全面的断点续传功能,用户无需担心中途短线或超时,不论上传或下传都可以把文件分成几部分进行(相信使用过“网络蚂蚁”的人会深有感触)。这一点非常适合国内目前网络的状况(即拥挤和掉线),所以即便在传输过程中掉线,我们也不必忍受从头再来的痛苦。

  多点对多点吞吐更多

  其次,电子邮局采用了类似FTP的方式传输文件,速度大幅提升,即使数兆字节的图文也能在几秒钟内完成,不再受E-mail协议编码浪费带宽之苦。同时在 E-post中使用多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即一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分布式存储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一改以往一点对多点的传输方式。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我用一根管子来传送十个玻璃球给别人,需要一个接一个放入。现在我用十根管子,同时放入十颗玻璃球,就可以一次传递过去,岂不节省时间?

  安全可靠 不怕“炸弹”

  电子邮局的安全性也值得称道。由于全面采用了真正广域的分布存储方式,所有供应商提供的空间服务可以连接起来服务用户,真正实现了双向的、广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既包括了对服务商而言的用户资源共享,又实现了对用户来说的服务商资源的联合服务,自己的邮件传输到自己E-post独特的功能,就是用户的邮件不是传输到对方的邮箱,而是传输到自己的空间,给接受方的是一个类似钥匙或指针的信息,从而减少了网络信息流量,降低了服务器的负担,而且无需担心炸弹邮件的袭击,因为炸弹的发放者会将炸弹扔在自己的邮箱里。

  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科技成果已经不是新闻,而且这些科技成果正在使他们走向事业与财富的高峰。北大校方非常看好这项新技术的巨大商业前景,为两人投资100万元注册成立北大天正公司,两人可以分别得到公司20%和10%的股份。有同学笑谈:北大校园又诞生了两位学生老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