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240万册病案里的历史名人

发表:2006-10-12 23:2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悬壶济世85载,北京协和医院日积月累留存下240万册病案,它们或复杂或简单地记载下中国人与疾病博弈的故事,这座世界少有的"病案图书馆"不可复制,在社会学家看来,"这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百年病案不仅是西医进入中国后的发展变化历程,更是"身体史"研究的最原始资料。

  因为特殊的医学地位,也因为是人都会病,85年来过往于此的海内外名人望族不计其数,这些"著名病人"的病案也被典藏其中,如今它们也逐渐走出历史的尘封,被有限地开放。

  协和悬壶济世85载,240余万册病案数量惊人,众多名人病历典藏其中。有文字可考的病案成为协和乃至中国医学发展史的重要见证。

  协和里的著名病人

  秋日的北京协和医院内,一个原本只为医生们小范围开放的"协和优秀病案展",因为媒体上制造的"协和名人病历档案揭秘"、"协和展出特殊病案"等耸动标题,而引起了许多业外人士的关注。这个"特殊展览"展出的是协和医院自19 21年建院至今85年来的优秀病历,旨在教育年轻医生规范书写病案的重要。协和悬壶济世85载,而病案整理史已有92 年之久,从正式建院前的洛克菲勒时代至今,日积月累,竟保存了240余万册数量惊人的病历档案。

  大批珍贵病案走出历史尘封成为最大看点,其实只是以标题的形式简单地出现在展板上,但因标注着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张学良、宋氏三姐妹、爱新觉罗·溥仪等历史名人,即便只是片言支语,也足以吸引好奇目光无数。加之展板上还列举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等国际友人的病案以及一些记载世界首例、中国首例疑难重症病例及罕见病例的病案等等,这样的身世,这样的数量,难免要被深度好奇者追访和挖掘。

  突破封闭,有限开放

  静立在京城最繁华的东单街市,端肃容颜的协和医院9月16日迎来了85周年华诞。这个建院于1921年闻名于世界的医院,上个世纪初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创办,前身为著名的协和医学院。

  洛克菲勒的意愿是在东方建一座世界一流的不逊于欧洲和美国任何一所医学院校的医学殿堂,学校选址在距北京紫禁城一公里的豫王府,美国设计师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用青砖、绿瓦、雕梁、画栋构筑了13座美丽的大楼。

  而今,在王府井时尚的新东方天地玻璃幕墙后,老协和医学院绿色琉璃瓦顶的旧楼犹在,古建筑保存之好犹似故宫某处建筑遗落于此。绿荫环护中的庄严神秘医学殿堂即便是对于多年的行医者而言也似乎是个高不可攀的医学圣地,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地方就是一所著名大医院。

  院内,协和病案室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病案展览从8月10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有秩序地通过预约开放着,包括林巧稚、张孝骞在内的很多协和大家手书病案首次公布引人注目。"最初只是想让协和的年轻医护人员参观,没想到引来这么大的关注。"组织安排这次展览的协和医院病案室主任刘爱民称,预约已排到了10月后,外地的一些医院还发出了希望协和去全国巡展的邀请。

  240万册病案的公布以及部分内容的亮相引来的关注恐怕只是一时,这些历史病案有的甚至已在协和病案室仓库里躺了92年。因具有医学、文化、历史等多重价值,这些堪称"活着的历史"的珍贵病案一直以来也与"名教授、图书馆"并称"协和三宝",但相对"名教授、图书馆"这些开放资源,病案因其自身所需的封闭性长久以来并不为外界所熟知。作为见证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医学院所,协和85载收治病人数量之多难以精算,而有文字可考的病案恰恰是历史最好的印证。

梁启超被"错割腰子"始末

  协和医学地位之显著,病历上留下的名人病史记录是一佐证,这里留下的名人病案数量之多也为中国其他医院所无法比拟。逐渐被披露出来的著名病人让病案展多了几分悬疑和看点,实际上,协和所展示的不过是展板上露出的他们的病历封面而已,并没有翔实的病理记载。

  梁启超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有关他与协和的往事也曾散见于一些报章。在梁启超之弟梁仲策发表于1926年5月29日《晨报副刊》的《病院笔记》中就记载了梁启超在协和看病的一些经过:1926年3月8日,因尿血症,梁启超入住协和医院。他得病多年,家人屡劝就医,总嫌"费事",但在入院前一天,忽然怀疑自己得的是癌症,终于同意检查一下。经X光透视,医生见右肾中有一黑点,诊断为瘤。梁仲策问主治医生:"不一定是癌吧?"医生答:"不一定不是癌。"再问:"怎么治?"再答:"全部割除。"手术后解剖此肾,果见其中有一大如樱桃的黑点,但却不是癌症。要命的是,病人尿中依然带血,且检查不出病源所在,于是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此后梁启超于4月12日出院,在医院计35天。

  文章发表后,"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事件"旋即引发了包括鲁迅在内诸多名家加入战团的"中医西医孰优孰劣"之争。而论战最引人刮目之处却是,作为"受害者"梁启超也在《晨报》上发表了《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西医科学辩护:"右肾是否一定要割,这是医学上的问题,我们门外汉无从判断。据当时的诊查结果,罪在右肾,断无可疑。后来回想,或者他(它)罪不该死,或者罚不当其罪也未可知,当时是否可以刀下留人,除了专门家,很难知道。但右肾有毛病,大概无可疑,说是医生孟浪,我觉得冤枉。"他还肯定西医的医疗是有效的:"出院之后,直到今日,我还是继续吃协和的药,病虽然没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术之前的确好了许多。"

  梁启超这些辩护大有深意,他"怕社会上或者因为这件事对于医学或其他科学生出不良的反动观念"。梁启超终生笃信科学,他为西医辩护,便是为科学辩护。"我们不能因为现代人科学智识还幼稚,便根本怀疑到科学这样东西。--这是我发表这篇短文章的微意。"

  3年后的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再次住进协和医院,最后在该院病逝,其病历至今完整地保留在协和病案室内。

  孙中山病案被日本人"借"而不归

  在协和门诊楼四层的病案室仓库内,数以万计用牛皮纸袋封存的病案被整齐地插放在病案柜内,近四十排的病案架将这个楼顶仓库占据得只能留有工作人员查找病案的有限空间。

  浩如烟海的病案查找起来并不困难,"所有病案都按尾号排序加色标的分类方法,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准确地抽调所需病案。"在协和病案室工作将近半个世纪的第二代病案室负责人马家润老人对这里再熟悉不过:"邓小平、孙中山、蒋介石都在这儿看过病,不过,他们的病案并没有单独列区。"指着身后一排排病案,马老说,名人病案并不特殊保管,"因为单独处理更容易暴露身份,不利于保管"。

  从92年前开展病案管理这一工作始,协和里的病案没有一份遭遇销毁,但丢失过,名人病案是被偷或被借的重点。现存的孙中山先生的病案就并不完整。

  有关孙中山病案,有两个方向内容值得了解:一是孙中山究竟得什么病而逝?二是日本人是怎么偷走他的病理报告的?

  曾经整理过孙中山病案的马家润老人回忆称,"孙中山病案标号为'9954',英文书写,上面记载显示:'孙中山先生最后一次住院的时间为1925年1月26日。在此之前的10年中,他曾有过消化道不适的症状。而在此之前的几个月中,他的上腹出现了一个包块。随着包块的增大,孙中山先生越来越感到不舒服,身体十分虚弱。1925年2月18日孙中山出院,出院诊断为肝癌,3月12日在院外逝世。'"

  "孙中山逝世后,遗体被送入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进行尸体病理检查,尸检病理结果证实孙中山为胆囊腺癌伴有胆囊管梗阻,直接扩展到肝及横膈。"马家润说。

  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多家媒体、文字材料都记录孙中山死于肝癌。马老称,澄清这一误传是在7年前。"1999年海峡两岸学者讨论交流孙中山先生的历史事迹,台湾的学者一直认为孙中山死于肝癌,协和医院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展示了孙中山的尸检病理报告,报告了其病死于胆囊癌的真相。"这一重大消息的发布使台湾学者非常惊奇,看到病理报告的台湾学者确信了孙中山死于胆囊癌的事实,死于肝癌的说法得以澄清。

  与孙中山死因之谜相并而引人关注的还有关于其病案被日本人借走不还的历史事件。

  目前在协和医院保存的孙中山先生的病历为全英文,报告上孙中山先生的名字为"孙逸仙"。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人员曾来到协和医院病案科,对病历进行了拍摄,对纸张的质地、薄厚、颜色等各项指标进行了鉴定。这份病案包括封面、首页、尸检病理报告,连图片在内共有13页,但这只是整个病案的一小部分,其余的在1942年被日本人借走,至今未还。

  日本人是怎么借走孙中山病案的?马老讲述:"1942年,日本曾接管过一段协和医院,大概是3月2日那天,日本人把孙中山病理检查标本、肝脏检查的一个标本一并拿走,只留下了个借条,但现在那张借条也丢了。"

1931年协和里的张学良

  1931年张学良曾在协和住院多日。他在这年5月赴南京召开国民会议时感染了伤寒。返回北京后,病情加重,经德国医生诊治,建议入院治疗。6月1日凌晨,发烧已陷昏迷的张学良离开了在北京西城区白塔寺顺承王府的家,住进协和医院。

  保护病人隐私是医生的至上原则,不能探究名人隐私成为所有采访者要遵照执行的要求,医院保持了对具体内容得体的缄默。但有关张学良在协和的具体情况并不是无径可寻,相关文字记载提供了细节交代。

  有记载称:1931年9月17日,仍在协和医院住院的张学良见了三位客人,他们给张带来了远在山西的阎锡山的消息。这一天,在北京协和医院已住院治疗三月有余的张学良气色已近正常,随着病情一天天的好转,也开始慢慢处理公务。张学良是在5月赴南京召开国民会议时感染的伤寒,如果不是这场病,他此番的南京之行堪称完美。

  据《张学良年谱》载,他当时不仅会见了蒋介石等一干政要,还与南方、中南、盐业等四大银行商谈来东北投资兴办实业之事。在此期间,频频接受媒体采访或当众发表演说的少帅多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平"、"统一"的愿望。5月20日离开南京时,蒋介石亲临机场欢送这位"中华民国海陆空副总司令"、仅次于自己的二号人物。8天后,张答应借给蒋介石讨伐广东的20架飞机就飞抵北京。返回北京后,张学良的病情有所加重,6月1日住进协和医院。张学良住院后,由张学良指定的5人负责处理一般政务。因为张学良的病,蒋介石对广东方面的讨伐也不得不延期。蒋介石预定在6月4日与张学良联名正式发表讨伐广东令,因必须得到张学良的同意,蒋介石特派张群赶赴北京,面呈蒋介石的亲笔书,但因张病重而不能见面。

  如今,张学良的英文病历仍与蒋介石、孙中山、宋氏三姐妹等人的一样妥善地保存在协和病案室的铁柜里。据马家润老人回忆,张学良当年住的是协和医院琉璃瓦覆盖的"老五楼",这栋美国人建造的有80余年历史的建筑至今仍然在用,而张的病房几经修缮,现在也还是高干病房。

  修养中的蒋介石被惊动

  在协和留下病历的名人还有蒋介石、宋氏三姐妹、张学良、高君宇、石评梅……

  这里(协和)保存着的蒋介石和宋美龄的病历显示,他们同时在1934年10月上旬住进北京协和医院高等病房。蒋介石怎么会和宋美龄同时患病、同时住院呢?病历显示,蒋介石夫妇并无大病。他俩是在10月初下了庐山,前往北平。当时报纸登载,蒋介石在北平视察,并接见原东北的军政要人莫德惠、王树常、马占山等。在蒋介石看来,第五次"围剿"节节胜利,各军正稳步向瑞金推进,红军失败已成定局。于是,他得以宽心,也就飞到北平来了。由于他乃党国要人 ,因此一到北平便陷入应酬的漩涡。一连几年剿共,忙得他焦头烂额,难得歇一口气,和宋美龄一起躲进协和医院高级病房,一边全面检查身体,一边难得清静一下。

  病历上记载,蒋氏夫妇是在1934年10月16日双双匆匆出院。那时南昌行营发来急电,报告江西中央苏区的异常动向,惊动了蒋介石。于是他和宋美龄登上专机,赶往南昌行营。南昌行营一片哗然,蒋介石的部下们正在那里对红军的动向你猜我测,众说纷纭。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