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上学贵”背后的黑手

发表:2006-05-15 10:4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江苏省检察机关经过两年多的侦查,挖出了一系列高校教材回扣案:在江苏115所高校中,已查出有109所学校涉案,无论教材多贵、提供的生活必需品多贵,学生只能不折不扣地掏腰包。已有130多起商业贿赂立案,触目惊心的案件告诉人们:在社会反映强烈的“上学贵”背后,原来还有另一只黑手———“商业贿赂”在从中捣鬼。

系列教材回扣案,源于一家书店的记账本
2004年初,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反贪局工作人员在一家书店调查时,发现了5本记满图书回扣情况的“小账本”,上面记录了数十所学校有关人员拿教材回扣的情况。办案人员顺藤摸瓜,很快摸出了100多条线索,一起起高校商业贿赂案浮出水面。

一本小小的教科书,竟会有这么多的回扣
1987年,国家教委曾发文规定,高校教材允许有9%至12%的折扣,其中5%要返给学生,其余作为业务费用支出。于是,有人便在这个政策“口子”上做起了文章。检察机关发现,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将折扣返还学生,也没有用于教材发行业务支出,而是先将折扣放进“小金库”,然后“洗”进个人的口袋。目前,已查出在“小金库”里的这类违法金额2000万元。

调查发现,按照教材回扣的“潜规则”,学校按课本定价的100%卖书给学生,书商按码洋的15%至25%折扣给学校,出版商以6.5折至7.5折卖给书商,出版商的成本只占到书价的三四成。还有一些出版商直接把教材卖给学校,给的折扣高达35%。而一般教材的定价少则20元,多则近百元,有的教材还与光盘一起搭售,价格被抬得更高,一套教材的价格有的达300元以上。

除了明折扣,还有大量暗回扣
暗扣,就是在明扣的基础上根据购书码洋的多少再进行“让利”活动,这些钱通常从书商的口袋里直接进入学校有关人员的腰包里,学校无账目可查,只有书商的账面上才有记录。暗扣有时候还体现在报销发票、组织旅游或年终“奖励费”上。暗扣属于典型的商业贿赂行为。

教材回扣中,大学英语回扣率比较高,也最为普遍。从1997年到2002年,某高校的图书代办站共向省内几十所大学供应大学英语教材。每所大学的教材科都从这个代办站领取数万元的回扣款。南京某工程学院的教务处长一个人在2年内就领取了近4万元的大学英语教材“奖励费”。

江苏东南大学一位大学英语教师说,大学英语类教材因为是公共学科,所有学生都要人手一本,所以被书商看成一块肥肉。一些出版商不择手段,明折、暗扣一起来,还组织相关主管领导、采购人员出国旅游、打高尔夫球、到豪华消费场所消费。有的出版商甚至聘请相关人员当“顾问”,以“顾问费”方式给回扣。

建邺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吴建春算了一笔账,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英语教材及相关书籍至少200元,江苏省在校大学生约120万人,这个市场就是2.4亿元,按照行业内通行的8.5折扣,折扣款就达3600万元。

涉案人员除领导人还有一大串
一项公众调查结果显示,教材出版业在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教材的零售利润不得超过5%,但实际上零售商的利润已高达45%至50%。

有暴利就往往有贿赂。在江苏高校系列教材回扣案中,涉案人员既有分管教材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也有教学方面的负责人,还有财务人员、采购人员。总之,只要同教材采购环节沾边的人员,都是不法书商贿赂进攻的对象。

江苏某高校参与教材采购的一名办事员,5年“吃”了14万多元教材回扣,她每进行一次购买活动,都要从书商那里签字领取不少折扣费,然后每年还要集中领取一次“奖励费”。

江苏一高校教材科4名工作人员,从1999年至2001年3年间,把9家书商给学校教材购书的明扣共计33万多元,放入部门“小金库”,然后4人按照职务高低和工作年限进行“瓜分”。检察机关对这4人以贪污公款罪起诉,法院判处4名案犯3年至10年有期徒刑。

折扣,在高校教材采购环节变成了肆无忌惮的商业贿赂。检察机关在调查时发现,南京一家国有书店的一名销售人员,个人就可支配40多万元折扣款,其中相当一部分款项进了高校采购人员的腰包。

南京某工程大学原教材采购中心主任张智祥和工作人员王治兴,两人平分教材回扣款达18万元。据张智祥交代,每到年终,出版社设在高校的图书代办站都要召集各高校相关负责人“联络”感情。除了吃喝外,还要发给每人一个“奖励费”信封。代办站还根据教材的总码洋数发给“差旅费”和“礼品”。

南京某医科大学的教材科主任科员杜巧云,独揽教材采购大权10年,她仅在2000年至2003年间,15次向一家书店收受回扣款近11万元,除其中1万元用作教材科的支出外,10万元竟然心安理得地装进个人腰包。在南京市因吃教材回扣被判刑的22人中,除了教材采购和财务人员外,还有的是教授或学科带头人。

除了教材外基建也捞钱
检察机关指出,发生在高校的商业贿赂,除了教材回扣外,教学设备、科研设备、生活用品的采购,教学楼、宿舍楼等基建工程,都有商业贿赂的“暗流”,这类案件近几年呈大幅上升趋势,常常是查处一个牵出一串。

当前,高校部门普遍存在私设“小金库”现象。据对南京40多所高校统计,这些学校一年的图书馆购书金额累计有8000万元。图书馆购书中也存在大量的回扣问题。两家集中给南京高校图书馆供应图书的书商,仅有账可查的回扣款项就达600多万元。大量的民营书商究竟给高校多少回扣,由于没有建账,根本就无从查起。

近年来,检察机关还陆续发现科研、基建、成人教育、研究院、后勤等部门存在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有许多高校,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都是垄断性的,通常是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厂家、指定流通渠道、指定版本、指定人员,从而造成价格虚高,给商业贿赂留下操作空间。
无论教材有多贵、学校统一提供的生活必需品有多贵,学校提供的公共服务有多贵,学生只能不折不扣地掏腰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