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年无辜冤死医院, 悲痛母亲誓死讨回公道

发表:2006-04-11 01:0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我叫胡七满,是一位没有任何经济收入的中年妇女,我的独生子胡玺,今年年仅十六岁,平日里是一个聪明,活泼,懂事的男孩。就读于明德中学高一,在校期间,一贯学习努力,身体健康,深受师生喜爱。3月25日下午2点,因为我儿罹患感冒,于是抱着信任、虔诚的态度来到著名的长沙市第一医院门诊就诊,医生验血后,称“正常”,不要紧。医生当天只给儿子打了一针普通的治感冒药剂,未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 孰料第二天早上(即26日)6点多,我儿子大喊口渴,并浑身冒汗,说很不舒服。我不敢大意,七点多就赶到该医院看急症。医生轻描淡写的讲昨天用的药太过便宜,要换好药方有疗效。我们丝毫不敢怀疑医生的分析和诊断,马上就换了最贵的药物,在急症室输液期间,我儿子在我怀里仍浑身是汗,病情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

输完液,急症门诊医生便要求我儿住院,随后却被莫明其妙安排住了消化科。我们虽有迟疑但却不敢对医生的诊断有半点怀疑。在消化科的医生安排做了心电图之后,诊断结果竟然转变成病毒性心肌炎,心理失常。我不敢想象身体一向健康强壮的儿子居然在不到一天的时间,从医生口中正常的感冒转变为闻所未闻的病毒性心肌炎。当日(26日)下午2:40分医院即发出病危通知。

输液期间病情突变,消化科又把儿子急转到二病室心血管科,但我儿子仍然感觉浑身不适,且感觉更加难受。此时,我儿子也强烈要求转院,但医生讲已请湘雅医院的孙教授过来会诊。之后,尽管我们多次反映我儿的病情严重,医生仍然强行解释说是正常现象。一次次的正常病况,却使我儿的病情越来越危急,从简单的感冒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变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直到院方拖到27号下午4-5点,才请来湘雅医院的孙教授会诊。教授吩咐要立即装心脏起博器,但直到当晚八时许医生才将临时起搏器植入。我儿在这样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医院却未派专人监护,28号临晨5点多,我儿突然口鼻流血,我急得心急火燎,四处呼喊医生,却无半点回应。好不容易才在值班室找到了正在睡觉的当班医生,向其反映之后,医生磨蹭了很长时间,才懒洋洋的去病房量了体温,当时体温显示38.5度,医生说是正常的用药反映!之后,又若无其事的坦然入睡。儿子神情痛苦的对我说“妈,医生是不是在拿我做实验啊?“

我眼睁睁的看着我儿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极不正常。多次寻求医生的救助,却没有一个医生过来搭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这样,院方一直拖到上班时间,医生见病情已经十分危急,根本不是他们一直所称的“正常”病况,这才慌了手脚,着手紧急抢救。

然而,28日下午4点20分,我儿子终于没能逃脱死神的眷顾。身为母亲的我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从身边悄然离去。此时,我心中的悲痛,不管用任何语言来形容都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但我坚信任何一位母亲都能体会其中的悲痛。而我们理应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白衣天使竟然不理不睬,态度冷漠,甚至还讲:“这不关我们的事,是消化科转过来的。”似乎在他们眼中只不过是又多了一个枉死的冤魂,人的生命,贱如草芥,无足轻重。但对我而言,他却是我唯一的儿子,是我所有的心血和毕生的希望。

我儿自26号因感冒住院仅仅三天时间就这样带着全身浮肿,口鼻上的血渍和根本再也分辨不清的因痛苦而变形扭曲的面容不明不白的离开人世,世人最痛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人父母的我们又怎么能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就在儿子痛苦的闭上眼睛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我只觉眼前一黑,因为我的天塌了!

短短三天的时间就因“感冒“而送掉性命,这显然与诊疗过程中医院采取的医护措施不力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体现在治疗期间,病情诊断不确切,入错科室,不当用药和对病人的极不负责!

胡玺, 一个活蹦乱跳的花季少年,一个父母心中的乖儿子,一个师生眼中的好学生,就这样悄然离去。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化为一缕轻烟,像一片轻飘飘的落叶飘零过这个悲凉的人世,仿佛不曾来过...

然而,医院却连个起码的合理的解释都没有!!!

医风医德何在?公道正义何在?人间天理何在?

人间最残忍就是生离死别,我的儿啊,愿你在通向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妈妈至死都要为你讨回公道…

注:请能提供相关帮助的热心网友速与死者家属联系.

家属电话: 0731-4919045(晚上)

胡先生: 13574148671

胡女士: 0731-6191304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