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高校学府不难发现“赖校一族”,据香港“太阳报”报导,在北京一知名高校就读的阿伟(化名),是一名典型的“赖校精”,他为了逃避就业困难的现实问题和等女朋友一起毕业,毕业两年多仍“赖死不走”。
阿伟说,爸妈每月工资总和大概人民币四千多元,这个数目不算多也不算少。我们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毕业时,我骗父母要留在学校复习半年等考研究生,但两年多来,我仍是个本科毕业生,每月从家里拿七百元做生活费。
报导说,学校生活成本低,成为赖校一族的避风塘。阿伟每月靠父母给的七百元,住在学弟的寝室,不用交房租,上网不用交费,食堂饭菜便宜,学校运动设施齐全,网路资源丰富,还可以经常上校园论坛的BBS ,每天上网下载两部电影来看,有时到图书馆看书,傍晚到篮球场与朋友打球。学校人际关系简单,没有那么多利益瓜葛,这种单纯的生活使阿伟两年来游手好闲。
在上海读大学的阿哲,父亲经营建筑生意,生活条件优越,是个超级摇滚乐迷。大四时,他和几个朋友组织了一支乐队,毕业后不考研究生也不找工作,在学校租了个床位,每天和乐队成员出入各种表演场所。
对于校园赖校生的现象,专家指出,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对学校过分依恋,主因是心理品质较差。对于他们而言,学校就像个躲风避雨的地方,一旦在社会上遇到困难,就会想到学校,久而久之就产生依赖情绪。
中央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